仪坤庙乐章之五
雍和
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郑善玉作
酌郁既灌,芗萧方蒸。笾豆静器一作嘉,簠簋芬铋。鱼腊荐美,牲牷表洁。是戢是将,载迎载列。
《雍和》解析
一、生僻字注音
1. 芗(xiāng):同“香”,指香气,读音同“乡”。
2. 笾(biān):古代竹制食器,用于祭祀,读音同“边”。
3. 簠簋(fu gui):古代青铜食器,用于盛粮食,读音“府鬼”。
4. 牷(quán):纯色完整的牲畜,读音同“全”。
二、注释
1. 雍和:乐章名,属郊庙歌辞,用于祭祀时表达和穆庄重之意。
2. 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郑善玉作:标明作者官职,“大中大夫”为散官名,“昭文馆学士”掌文献编修。
3. 酌郁既灌,芗萧方蒸
? 酌郁:舀取郁鬯酒(香酒)。灌:指“祼礼”(以酒浇地祭神)。
? 芗萧:燃烧香蒿(萧)以取香气,“芗”通“香”。蒸:焚烧。
? 句意:酌郁鬯酒完成灌地之礼,香蒿正燃烧散发香气。
4. 笾豆静嘉,簠簋芬铋
? 笾豆:笾(竹制)和豆(木制),均为祭祀食器。静嘉:洁净美好。
? 簠簋(fu gui):盛粮食的器皿。芬铋(bi):形容香气浓郁(“铋”通“苾”,指芳香)。
5. 鱼腊荐美,牲牷表洁
? 鱼腊:风干的鱼。荐美:进献美味。
? 牲牷:纯色完整的牲畜(如牛、羊)。表洁:表明祭品洁净无染。
6. 是戢是将,载迎载列
? 戢(ji):收敛,此处指谨慎准备。将:奉持,携带祭品。
? 载迎载列:一边迎接神灵,一边陈列祭品(“载…载…”表并列动作)。
三、译文
酌郁鬯酒行灌地之礼,香蒿燃烧腾起芬芳。
笾豆洁净精美,簠簋盛满芳香谷物。
风干鱼进献美味,纯色牲畜彰显洁净。
谨慎奉持祭品,恭敬迎接神灵,一一陈列齐整。
四、文化背景
此诗为宗庙祭祀乐章,细致描绘祭祀流程:从“祼礼”(灌酒祭神)到“萧祭”(燃香蒿通神),再到陈列笾豆、簠簋中的祭品(粮食、鱼腊、牲畜),强调祭品的洁净(“静嘉”“洁”)与仪式的庄敬(“戢”“将”)。全诗以四字短句为主,节奏紧凑,用词典雅,体现古代祭祀对“礼”(程序)与“诚”(心意)的双重重视,反映儒家“敬天法祖”的礼制思想及“洁净精微”的祭祀美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祭祀活动一直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唐代郑善玉创作的这首《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雍和》,作为特定祭祀场合的乐章,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勾勒出祭祀仪坤庙时庄严肃穆的场景,让后人得以一窥古代祭祀文化的深邃底蕴。
诗的开篇“酌郁既灌,芗萧方爇”,宛如一声悠扬的钟磬之音,拉开了祭祀的序幕。“酌郁既灌”,“酌郁”指的是斟满香气浓郁的郁鬯酒,这是一种用黑黍和郁金草酿成的美酒,在古代祭祀中被视为极为珍贵的祭品。一个“灌”字,将祭祀者倾注美酒的动作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动作不仅流畅自然,更蕴含着深深的敬意与虔诚。当那金黄的酒液缓缓注入大地,仿佛是在向祖先或神灵传递着人间的敬意与思念,每一滴酒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祭祀仪式的庄重与严谨,也开启了这场与神灵沟通的神圣之旅。“芗萧方爇”,“芗萧”是一种散发着香气的香草,“爇”即燃烧。随着香草被点燃,袅袅轻烟升腾而起,弥漫在祭祀的场地上空。那淡淡的香气,仿佛是连接人间与神灵世界的桥梁,为整个祭祀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庄重的色彩。轻烟缭绕,如梦如幻,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让人不禁对即将展开的祭祀仪式充满敬畏与期待。此联开篇便点明祭祀的起始,通过对美酒倾注和香草燃烧这两个关键动作的描写,为祭祀场景奠定了庄重与神圣的基调,让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浓厚的祭祀氛围。
颔联“笾豆静器,簠簋芬飶”将镜头聚焦到祭祀所用的器具和祭品上。“笾豆静器”,“笾”和“豆”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形状各异,材质多样,用于盛放各种祭品。一个“静”字,将这些祭器安静摆放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它们整齐地排列在祭祀台上,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彰显出祭祀仪式的严谨与庄重。这些祭器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文化与传统的象征,它们的存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祭祀活动,承载着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之情。“簠簋芬飶”,“簠”和“簋”同样是重要的祭器,而“芬飶”一词则生动地描绘出祭器中盛放的食物所散发出来的芬芳香气。这香气四溢的祭品,不仅展示了祭品的丰盛多样,更增添了祭祀的庄重感。每一道祭品都经过精心准备,蕴含着祭祀者的心血与诚意,它们是人们向祖先或神灵表达敬意的具体体现,仿佛在以独特的方式向神灵诉说着人间的感恩与祈愿。此联通过对祭器与祭品细节的细腻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庄重氛围,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祭祀现场的肃穆与庄严。
颈联“鱼腊荐美,牲牷表洁”继续围绕祭品展开,深入展现祭祀的丰盛与庄重。“鱼腊荐美”,“鱼腊”即腌制的鱼肉和腊肉,它们被精心陈列在祭祀台上,“荐”字有进献之意,突出了这些祭品的丰盛与精美。在古代,鱼和肉都是珍贵的食物,将它们作为祭品进献给祖先或神灵,充分体现了祭祀者对神灵的敬重之情。这些色泽诱人、香气扑鼻的鱼腊,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富足与美好,也表达了人们希望祖先和神灵能够品尝到人间美味,从而庇佑家族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牲牷表洁”,“牲牷”指毛色纯一的牲畜,在祭祀中,这样的牲畜被视为完美无瑕的祭品。“表洁”一词强调了牲畜的洁净,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选择毛色纯正、身体洁净的牲畜作为祭品,不仅是对神灵的尊重,更是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这些牲牷静静地站立在祭祀场地,仿佛在等待着神灵的降临,它们的存在象征着祭祀的神圣与庄严,也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追求。此联通过对鱼腊和牲牷等祭品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祭祀的丰盛与庄重,深刻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祭祀活动的用心与敬意。
尾联“是戢是将,载迎载列”将诗歌的意境推向了高潮,升华了祭祀的主题。“是戢是将”,“戢”意为收敛、收藏,在这里可理解为祭祀者收敛心神,保持庄重的仪态;“将”表示进献、奉献,体现了祭祀者将祭品恭敬地进献给祖先或神灵的动作。通过这两个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祭祀仪式的严谨与庄重,每一个细节都不容有丝毫差错,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载迎载列”,描绘了祭祀者恭敬地迎接神灵到来的场景,他们整齐地排列在祭祀场地,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等待着神灵的降临。这一场景充满了仪式感,体现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安静下来,只为迎接神灵的神圣降临。此联通过对祭祀仪式完整过程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祖先和神灵的无限敬仰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卷,通过对祭祀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诗歌语言简洁而庄重,用词精准,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千锤百炼,却又不失自然流畅。诗人通过对酌郁、芗萧、笾豆、簠簋、鱼腊、牲牷以及祭祀者动作和姿态等细节的生动描绘,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祭祀场景,使读者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这首诗也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礼仪的高度重视,祭祀作为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不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缅怀与敬畏,更是传承文化、弘扬美德的重要方式。它承载着古人的信仰、情感与智慧,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