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坤庙乐章之四
肃和
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张齐贤作祼圭既濯,郁鬯既陈。画幕云举,黄流玉醇。仪充献酌,礼盛众禋。地察惟孝,愉焉飨亲。
《肃和》解析
一、生僻字注音
1. 祼(guàn):古代以酒灌地的祭祀仪式,读音同“灌”。
2. 鬯(chàng):祭祀用的香酒,读音同“畅”。
3. 禋(yin):烧柴升烟以祭天,泛指祭祀,读音同“因”。
二、注释
1. 肃和:乐章名,属郊庙歌辞,用于祭祀时表达肃穆祥和之意。
2. 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张齐贤作:标明作者身份,“太子洗马”为东宫属官,“昭文馆学士”掌文史编修。
3. 祼圭既濯,郁鬯既陈
? 祼圭(guàn gui):祭祀用的玉制酒器。濯(zhuo):清洗。
? 郁鬯(yu chàng):用郁金草泡制的香酒。陈:陈列。
? 句意:祼圭已洗净,郁鬯酒已陈设完毕。
4. 画幕云举,黄流玉醇
? 画幕:绘有纹饰的帐幕,用于祭祀场景。云举:如云朵般高高张起。
? 黄流:指酒液如黄色流水,代指美酒。玉醇:形容酒质精纯如玉。
5. 仪充献酌,礼盛众禋(yin)
? 仪充:礼仪完备。献酌:献酒祭祀。
? 众禋:多种祭祀仪式(如燔柴祭天等)。
6. 地察惟孝,愉焉飨亲
? 地察:地神洞察(祭祀之心)。惟孝:以孝道为根本。
? 愉焉飨亲:神灵愉悦地享用祭品,“飨亲”指接受亲属的祭祀。
三、译文
祼圭洗净,郁鬯香酒已陈列;画幕高张如云,美酒流淌似玉。
礼仪周全,献酒祭祀庄重;众祭齐备,诚敬之心昭然。
地神鉴察,唯以孝道为宗;神灵欣悦,享用祭品馨芳。
四、文化背景
此诗为祭祀乐章,描绘古代宗庙祭祀的流程与场景。首四句铺陈祭品(祼圭、郁鬯)与仪具(画幕)的洁净华贵,中两句强调仪式的完备隆重,末两句点明祭祀核心——以“孝”感通神灵,体现儒家“孝治天下”的伦理思想。全诗四字一句,节奏整饬,语言典雅,符合郊庙歌辞庄严肃穆的风格,反映古代礼仪文化中对祭祀程序与道德内涵的双重重视。
在历史悠久的华夏文明中,祭祀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活动,它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唐代张齐贤所作的这首《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肃和》,作为祭祀仪坤庙时的乐章,以其精妙的笔触和严谨的结构,生动地展现了祭祀场景的庄重肃穆,深入地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深邃内涵。
诗的开篇“祼圭既濯,郁鬯既陈”,宛如一声沉稳的钟鸣,宣告着祭祀仪式的正式开启。“祼圭既濯”,“祼圭”是古代祭祀时用于酌酒灌地的礼器,材质通常为美玉,它象征着祭祀的神圣与庄重。“濯”字意为洗涤,一个简单的“濯”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在祭祀前,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祼圭洗净,这一行为不仅仅是对祭器的清洁,更是对内心的净化,体现出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每一次的擦拭,都仿佛在诉说着对先辈的思念与尊崇,通过对祭器的敬重,传达出对祭祀仪式的高度重视。“郁鬯既陈”,“郁鬯”是一种用黑黍和郁金草酿造的香酒,是祭祀中不可或缺的祭品。“陈”字描绘出酒被庄重地摆放出来的场景,酒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仿佛是与神灵沟通的媒介。这一摆放动作,不仅仅是物质的准备,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表达了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的深深敬意,希望通过这香醇的美酒,能够得到祖先或神灵的庇佑与福泽。此联开篇便点明祭祀的开始,通过对祭器和祭品准备的细致描写,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为下文对祭祀过程的进一步描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读者瞬间被带入到那个神圣而庄严的祭祀现场。
“画幕云举,黄流玉醇”则将祭祀场景的描绘推向了更为细腻的层面。“画幕云举”,绘有精美图案的帷幕缓缓升起,诗人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将画幕比作飘浮的云彩,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画幕升起时那轻盈、飘逸的姿态,仿佛是通往神灵世界的通道缓缓开启。这一比喻不仅增添了祭祀场景的华美之感,更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神秘的色彩,让人不禁对即将进行的祭祀仪式充满了敬畏与期待。“黄流玉醇”,“黄流”指代祭祀用的酒,酒液在容器中微微晃动,色泽金黄,如同流淌的黄金。“玉醇”一词,以美玉来形容酒的纯净与珍贵,不仅细腻地描绘出酒的质地,更暗示了祭祀用品的精良。选用如此上乘的美酒用于祭祀,体现了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的尊崇,他们希望用最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内心的敬意,也彰显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此联通过对祭祀场景中画幕和美酒这两个细节的生动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庄重氛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祭祀仪式的神圣与庄严,那升起的画幕、香醇的美酒,都在诉说着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的深深敬意。
颈联“仪充献酌,礼盛众禋”从祭祀的仪式和参与祭祀的人群两个角度,深入展现了祭祀过程的严谨与盛大。“仪充献酌”,“仪”指祭祀仪式,“充”表示完备、充实。在古代,祭祀仪式有着严格的流程和规范,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安排,不容有丝毫的差错。“仪充”表明祭祀仪式的每一个步骤都完整无缺,从祭祀者的站位、动作到祭品的摆放、奉献,都遵循着古老的传统,体现了古代祭祀礼仪的严谨与规范。“献酌”则是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环节,祭祀者手持酒器,庄重而虔诚地向祖先或神灵献上美酒,这一动作饱含着祭祀者的敬意与祈愿,希望祖先或神灵能够品尝到美酒,感受到他们的诚意。“礼盛众禋”,“礼盛”强调了祭祀礼仪的盛大与隆重,每一个礼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对祖先或神灵的最高敬意的表达。“众禋”一词,突出了参与祭祀的人众多,众人怀着同样的敬畏之心,共同参与到这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中。众多人的参与不仅体现了祭祀活动的规模宏大,更凸显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仿佛整个天地都在这庄严的祭祀氛围中融为一体,共同向祖先或神灵致敬。此联从祭祀的仪式和礼仪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描写,展现了祭祀过程的严谨与盛大,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蕴,那完备的仪式、众多的参与者,都在诉说着祭祀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尾联“地察惟孝,愉焉飨亲”则将诗歌的主题进行了升华,从对祭祀场景的描绘转向对祭祀内涵的深入挖掘。“地察惟孝”,“地”指代祭祀的场地,“察”意为洞察、体现。在这片祭祀的土地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仪式环节都体现着孝道的精神。孝道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赡养。祭祀作为一种缅怀祖先的方式,正是孝道的具体体现。通过祭祀,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铭记祖先的养育之恩和传承的家族精神。“惟孝”二字,点明了祭祀的核心是孝道,强调了祭祀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对祖先或神灵的敬意与孝心,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孝”的重要地位,也让人们深刻认识到祭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承孝道、弘扬家族文化的重要方式。“愉焉飨亲”,“飨亲”指祖先或神灵享用祭祀的供品,“愉”字描绘出祖先或神灵在享受祭祀时的愉悦之情。这一表达不仅仅是一种想象,更是祭祀者内心的美好愿望,他们希望通过虔诚的祭祀,能够让祖先或神灵感受到他们的敬意和孝心,从而愉快地享用供品,并赐予他们庇佑与福泽。同时,“愉”字也传达出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的深深敬意和祈求庇佑的强烈愿望,他们相信,只要心怀敬意,祖先或神灵一定会听到他们的心声,护佑家族平安、昌盛。此联将祭祀的庄重与孝道的内涵完美结合,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祖先或神灵的敬仰与感恩之情,让读者在感受到祭祀仪式的庄严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孝道在古代文化中的深远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卷,通过对祭祀过程的细致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重与神圣。诗歌语言简洁而庄重,每一个字词都经过精心雕琢,却又不失古朴典雅之美。诗人通过对祼圭、郁鬯、画幕、美酒、祭祀仪式和参与人群等细节的生动描绘,栩栩如生地展现了祭祀场景,使读者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这首诗也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礼仪、孝道的重视和传承,它不仅仅是一首祭祀乐章,更是一部承载着古代文化价值观的珍贵文献,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