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驶入莲盟总坛所在的古林时,已是三日后的午后。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松针与泥土的清香。远远地,就看到总坛入口的石壁前站着许多人,林砚正踮着脚张望,看到马车时,兴奋地挥手:“他们回来了!”
马车刚停稳,林砚就冲了上来,看到玄风时,眼圈一红:“玄风公子,你可算回来了!”
“让你担心了。”玄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虽还有些虚弱,眼神却亮得很。
总坛的成员们纷纷围上来,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血气方刚的少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激动与关切。看到玄风身上的伤,有人连忙拿来伤药,有人跑去烧水,忙得团团转,却透着一股久违的暖意。
“大家都辛苦了。”沈清辞走到众人面前,声音温和却有力,“京城的事已办妥,李嵩伏法,影阁余党惶惶不可终日,咱们莲盟,终于能喘口气了。”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不少人红了眼眶——这些年隐姓埋名、东躲西藏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王长老被众人簇拥着,走到石碑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声音哽咽:“老盟主,兄弟们,你们看到了吗?影阁倒了,莲盟还在,我们没辜负你们啊!”
夕阳西下,总坛里升起袅袅炊烟。众人在空地上燃起篝火,烤肉的香气弥漫开来。小石头和几个少年围着玄风,缠着他讲京城的经历,玄风难得有耐心,捡着能说的讲了些,惹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林砚拉着沈清辞,指着总坛的各处:“沈公子你看,东边的石室修好了,我把典籍都搬进去了;还有北边的训练场,加了些木桩,大家正跟着赵前辈练基本功呢……”
沈清辞看着他兴奋的样子,笑着点头:“做得很好。”
喵千岁则被几位婶娘拉到一旁,问起京城的胭脂水粉,她有些不好意思,只能说忙着办事没留意,惹得婶娘们一阵笑。一位负责膳食的张婶塞给她一块刚烤好的肉干:“姑娘瘦了,多吃点。”
篝火渐渐旺起来,王长老站起身,举起酒碗:“今日,咱们一为老盟主和牺牲的兄弟敬一杯,二为玄风公子、沈公子、喵姑娘和林小子接风,三为咱们莲盟的新生干杯!”
“干杯!”众人纷纷举起酒碗,清脆的碰撞声在山谷里回荡。
夜深了,篝火旁的人渐渐散去。沈清辞、玄风、喵千岁和林砚坐在石板上,望着跳动的火苗,一时无话。
“接下来,该好好规划总坛的事了。”沈清辞先开口,“我打算把莲盟的规矩重新修订一下,既要保持江湖门派的灵活,也要有约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松散。”
“我赞同。”玄风点头,“还要派人联络各地散落的成员,让他们知道总坛安好,可以回来了。另外,影阁的毒术典籍我看过一些,有些能转化为医术,我想整理出来,建个药庐,既能给兄弟们治病,也能帮附近的百姓。”
“药庐的事交给我!”林砚立刻说,“我爹的笔记里有好多偏方,我早就想试试了!”
喵千岁笑了:“那我就负责联络各地的据点,顺便看看哪里适合种药田,沈公子不是说要开药田吗?”
“好。”沈清辞看着他们,眼里的笑意温柔,“咱们分工合作,定能把总坛建好。”
接下来的日子,总坛里一片忙碌景象。沈清辞修订规矩,处理各种事务,将总坛打理得井井有条;玄风在整理毒术典籍的同时,也开始教少年们基础剑法,他的教学严厉却耐心,很受孩子们尊敬;林砚和几位懂医术的前辈一起,将东边的石室改造成药庐,整日与草药打交道,倒也乐在其中;喵千岁则带着小石头等人,往返于总坛与周边城镇之间,联络旧部,考察药田,每次回来都能带来好消息——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归,又找到了几处适合种药的地方。
这日,喵千岁从邻镇回来,带回一个好消息:“镇上的刘郎中愿意来总坛帮忙,他说当年受过老盟主的恩惠,一直想报答。”
“太好了!”林砚高兴地跳起来,“刘郎中的医术在附近很有名,有他帮忙,药庐就更像样了!”
玄风正在给孩子们示范剑法,闻言停下动作,笑着点头:“看来大家都在盼着莲盟好起来。”
沈清辞从石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几张图纸:“这是我画的药田和训练场的规划图,你们看看可行吗?”
众人围过去,图纸上的规划详尽合理,药田靠近水源,训练场挨着住宿区,还特意留了片空地做晾晒草药用。
“太合适了!”喵千岁赞道,“沈公子考虑得真周到。”
沈清辞笑了笑,目光落在远处的英烈坡:“等忙完这些,我们去给老盟主和兄弟们立块新碑吧,把这次的事记下来,让后人知道,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
“好。”众人齐声应道。
夕阳的金辉洒满总坛,孩子们的笑声、兵器碰撞的脆响、翻动书页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喵千岁望着这一切,忽然觉得,穿越到这个世界,或许是命中注定。这里有她牵挂的人,有她想守护的家,有她愿意为之努力的未来。
玄风看着她脸上的笑容,与沈清辞交换了个眼神,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欣慰。林砚则拿着图纸,兴冲冲地跑去告诉张婶,以后药田丰收了,要多做些药膳给大家补身体。
总坛的钟声再次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洪亮、坚定,仿佛在宣告着莲盟的新生,也在诉说着那些关于信念、守护与传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还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