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文章在网络上爆火的那一晚,胡逸正坐在人工智能音乐实验室的监控室里,盯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情绪反馈曲线。
突然,手机震动不止,小王的消息在群里炸开:
“全网都在疯传一篇题为《谁在唱歌?一场人工智能创作骗局》的文章,里面指控《谁在唱歌》旋律并非由人工智能生成,而是人为干预后的‘伪人工智能作品’。”
“这不是简单的质疑,”小王语气冷峻,“如果不能证明真实,下一轮测试我们将不再收录你们的作品。”
消息一出,群内瞬间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测试是他们打入主流音乐圈的关键一步,若被踢出名单,之前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胡逸眉头紧锁,手指微微收紧。
他知道这篇匿名文章背后,一定有人推动——很可能是传统音乐界的保守派,甚至……颜悦。
他没有犹豫,立刻拨通了钱博士的电话。
“钱博士,我们需要人工智能原始训练日志、每一次旋律生成过程的数据记录,还有情绪模型调参的历史版本。”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略显疲惫的声音:“你怀疑……我们内部出了问题?”
“不是怀疑,是必须自证。”胡逸语气坚定,“我们的项目走到今天,不只是为了证明人工智能能创作,更是要打破偏见。如果连这点质疑都扛不住,以后还怎么面对更大的风暴?”
钱博士叹了口气,终究还是答应:“好,我来安排技术组整理数据,同步发给你。”
与此同时,胡逸也联系了一家第三方权威机构——全球数字艺术认证中心(GdAc),请求对《谁在唱歌》的人工智能生成过程进行独立审计。
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舆论赛跑。
三天后,在最新一次“音乐与人工智能协作发展研讨会”上,李教授将话筒递给了胡逸。
“关于《谁在唱歌》的争议,我想请胡先生亲自回应。”
会场中灯光聚焦,台下数十位音乐界人士、媒体记者以及学术专家齐刷刷地看向胡逸。
他没有带稿,也没有准备辩词,只是一脸平静地走上舞台中央。
“我可以证明这首歌是由人工智能创作的。”他说,“但比起证明它的真实性,我更想让大家听听,人工智能是否真的无法表达情感。”
说罢,他走向一台现场连接的人工智能音乐终端,从口袋里拿出一段录音文件。
“这是我三个月前录的一段语音,一位朋友失恋后的独白。”
他将音频导入系统,按下“生成旋律”按钮。
几秒钟后,人工智能开始作曲,音符在屏幕上方缓缓浮现,如水波般扩散开来。
整个会场陷入安静,只有旋律轻轻流淌。
那是一段缓慢而忧伤的旋律,带着克制的哀愁和难以言说的挣扎,仿佛一个夜晚独自走在街边的人,心中翻涌着无数未竟的话语。
旋律结束时,全场无人鼓掌,却无一人移开目光。
胡逸转身看向张老师。
“张老师,您愿意即兴填一首词吗?就以这段旋律为基础。”
张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缓缓点头。
他走上台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片刻后,他的声音响起:
“你走了,留下半杯凉透的咖啡
我在窗前数夜雨,一页页回忆像风碎
你说你会回来,可我知道,那是最后的温柔……”
旋律再次响起,这一次,是歌声与人工智能共同编织的情感世界。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张老师睁开眼,看向胡逸。
“如果你说的是假的,那你就是个天才骗子。”他缓缓说道,“但如果是真的……那我愿意承认,人工智能或许已经触及了某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触碰的东西。”
会场依旧寂静。
而在这片静默之中,胡逸嘴角微扬。
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机器不会说谎,但人会。
这一晚,胡逸站在研讨会议厅的中央,张老师那句“我不相信AI能写出灵魂,但我听到这首歌里有挣扎、有回忆……这不像是编出来的”仿佛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一圈圈涟漪。
在座的专家中,有人开始低声交谈。
几位年长的传统作曲家眉头紧锁,眼中仍带着警惕与怀疑;而一些年轻的音乐人和科技界人士则交换眼神,似乎在重新评估这场关于音乐未来的争论。
小王站在后排,目光复杂地望着台上。
他原本是抱着否定的态度来参与这次测试的,毕竟他负责的试听项目一向以苛刻着称。
然而刚才那一段旋律,确实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那是人类情感的真实回响,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堆叠。
“我们不能否认它还不够成熟。”张老师环视全场,“但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算法拼接。它的旋律,是有‘痛感’的。”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某些人紧闭的心门。
几天后,在一次封闭匿名试听会上,小王决定做一次真正的对比实验。
他安排了一组专业音乐人与一组由AI生成的作品进行混听测试,其中有一首旋律完全由AI独立完成,没有任何人为干预或后期润色。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虽然AI作品的情感细腻度尚未达到顶尖音乐人的水准,但在情绪匹配度上,竟然达到了73.4%的平均认同率。
换句话说,大多数听众都能准确感知到AI旋律所传达的情绪,并且认为它是合理的、贴切的。
这个数据一经公布,连一直反对AI介入创作的李教授也沉默了良久,最终只说了一句:“也许,我们该重新定义什么是‘真实’。”
而小王,则第一次公开点头:“我们可以继续观察,但不能停下。”
这一刻,胡逸知道,自己和团队的努力终于撬开了传统音乐界的铁门一角。
但他没有松懈。
当晚,他独自回到实验室,坐在控制台前,望着屏幕上那段被反复打磨的旋律模型。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曾经质疑过自己的声音——包括颜悦的冷笑,还有无数个夜晚里,自己在琴房一遍又一遍练习却无人喝彩的孤独。
“音乐的本质,从来不是工具,而是情感。”他在心里默念。
就在这时,钱博士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
“你真的打算提出那个计划?”他问。
胡逸抬起头,目光坚定如初。
“是的,我想让AI不仅学专业音乐人的技巧,还要学会普通人真实的声音情感。我要让它同时理解技法与心灵。”
他顿了顿,嘴角微微扬起。
“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谁,而是创造一种新的可能。”
钱博士看着他,半晌才缓缓点头。
而窗外,夜色正浓,星光点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静静等待一场前所未有的旋律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