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坤庙乐章之一
永 和 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徐彦伯作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
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
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永和》(节选自郊庙歌辞)解析
一、生僻字注音
1. 猗(yi):叹词,表赞美,此处读作yi(非“猗顿”之qi)。
2. 荧荧(ying ying):形容光亮微弱或庄严的样子,此处读ying(二声)。
3. 荐(jiàn):献祭,读音同“建”。
4. 坤(kun):代指地神,读音同“昆”。
5. 淑(shu):美好,读音同“书”。
6. 祀(si):祭祀,读音同“四”。
二、注释
1. 永和:此处为乐章名,属郊庙歌辞(古代祭祀天地、祖先的乐歌)。
2. 猗若清庙,肃肃荧荧
? 猗若:犹“猗欤”,赞叹词,表“啊,多么”。
? 清庙:指宗庙,因肃穆清净得名(《诗经·周颂》有《清庙》篇)。
? 肃肃:庄严貌。
? 荧荧:此处形容宗庙庄严神圣的气象(或解为祭品灵光闪烁)。
3. 国荐严祀,坤兴淑灵
? 国荐:国家进献祭品。
? 严祀:庄重的祭祀仪式。
? 坤:地神(与“乾”相对),此处代指地只或祖先神灵。
? 淑灵:善良灵验的神灵,“淑”表美好,“灵”指神灵。
4.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
? 几:祭祀时放置祭品的几案,象征对神灵的敬奉。
? 室:宗庙内室(如寝庙)。
? 乐:礼乐,祭祀时演奏的雅乐。
? 庭:宗庙庭院,与“室”相对,分指祭祀的不同空间。
5. 临兹孝享,百禄惟宁
? 临兹:降临于此(指神灵降临祭祀现场)。
? 孝享:以孝道进献祭品,供奉祖先。
? 百禄惟宁:愿百般福禄安宁降临,“惟”为语助词,无实义。
三、译文
啊,宗庙多么庄严清净,气象肃穆而神圣!
国家献上庄重的祀礼,祈求地神与祖先神灵降临。
室内摆放着祭几,庭院中奏响礼乐。
愿神灵临享这孝道祭品,赐下百般福禄,永保安宁。
四、文化背景
此诗为祭祀宗庙的乐歌,属古代吉礼范畴。句式短促整饬,多用叠字(如“肃肃”)和对称结构(如“有几在室,有乐在庭”),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体现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思想。诗中“清庙”“孝享”等词可追溯至《诗经》,展现祭祀文化的传承性。
在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化长河中,祭祀活动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更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祈愿的重要方式。徐彦伯创作的这首《永和》,作为一首祭祀诗,以其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生动展现了祭祀过程中的庄重与神圣,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情感寄托。
诗的开篇“猗若清庙,肃肃荧荧”,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庄严肃穆的祭祀情境之中。“猗若”一词,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神圣殿堂的大门,生动地描绘出清庙那令人敬畏的庄重之态。清庙,作为祭祀祖先的神圣场所,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与传承,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肃肃荧荧”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氛围,“肃肃”强调了现场的庄重肃穆,每一个参与祭祀的人都心怀敬畏,举止端庄,不敢有丝毫懈怠,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威严;“荧荧”则给人一种神秘而闪烁的感觉,或许是祭祀时燃烧的烛火,亦或是人们心中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在闪耀,它为整个祭祀场景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此联通过对祭祀场景的细致描绘,深刻地象征着人们对祖先的无限崇敬以及对传统礼仪的高度重视。诗人借这寥寥数字,传达出自己对祭祀活动庄重严肃的态度,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对祖先深深的敬畏之情,这种情感如同古老的山脉,沉稳而坚定。
“国荐严祀,坤兴淑灵”将视野从清庙的个体场景扩展到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以及对神灵的尊崇。“国荐严祀”,明确指出这是国家举行的庄重祭祀,“严祀”二字着重强调了祭祀仪式的严谨与庄重,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筹备和严格执行,体现了国家对祖先和神灵的高度敬意。在古代,国家祭祀被视为维系国家稳定、祈求风调雨顺的重要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坤兴淑灵”,“坤”在古代文化中常指代大地,大地孕育万物,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和滋养;“兴”表示兴起、降临,寓意着大地之神的力量在此时彰显;“淑灵”则描绘了神灵的美好品德和超凡力量。此联通过对祭祀活动和神灵的描写,深刻地象征着国家对祖先和神灵的敬仰之情。它不仅强调了祭祀的隆重性,更体现了人们对神灵庇佑的深切期盼,希望大地之神能够以其美好的品德和强大的力量,护佑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诗人在这里传达出对祭祀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祖先发自内心的虔诚敬仰,这种情感如同奔腾的江河,汹涌而澎湃。
“有几在室,有乐在庭”聚焦于祭祀场景中的具体元素,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充满仪式感的画面。“有几在室”,“几”在古代祭祀中是一种重要的礼器,通常放置在祭祀室内,用于摆放祭品或供祭祀者行礼时依靠。它的存在,象征着祭祀的庄重和对祖先的尊重,那古朴的几案,承载着子孙后代对祖先的思念与敬意,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有乐在庭”,“乐”即祭祀音乐,它在庭院中奏响,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整个祭祀场所。音乐在祭祀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烘托气氛,更被认为是沟通人神的桥梁。和谐的祭祀音乐,或庄重肃穆,或悠扬舒缓,仿佛在向祖先和神灵诉说着人们的感恩与祈愿。此联通过对祭祀场景中几案和音乐的描写,深刻地象征着祭祀的庄重与和谐。它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感恩之情,每一个音符、每一件礼器,都凝聚着人们对祖先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在这一联中,表达了对祭祀活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饱含着对神灵庇佑的殷切祈求,希望祖先和神灵能够听到人们的心声,赐予生活更多的幸福与安宁。
最后“临兹孝享,百禄惟宁”将祭祀活动的意义和人们的祈愿推向了高潮。“临兹孝享”,描绘了人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孝心,庄重地进行祭祀活动,向祖先献上最诚挚的敬意和祭品。“孝享”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它是对祖先养育之恩的铭记和回报,也是对家族血脉传承的尊重。“百禄惟宁”,“百禄”代表着各种福气和好运,“惟宁”则表示安宁、平静,表达了人们祈求神灵赐予福泽,让生活充满安宁与幸福的美好愿望。在人们心中,祭祀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与神灵沟通的方式,他们相信通过虔诚的祭祀,能够获得神灵的庇佑,让家族繁荣昌盛、国家长治久安。此联通过对祭祀结果的描写,深刻地象征着祭祀的圆满和成功。它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灵的感恩之情,这种情感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诗人在这里传达出对祭祀活动的乐观态度,他看到了祭祀活动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同时也体现出对人们情感的关怀,因为祭祀活动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整首诗宛如一幅精美的工笔画卷,通过对祭祀场景从清庙的庄严肃穆、国家祭祀的隆重,到祭祀室内外的礼器与音乐,再到人们的虔诚祈愿等方面的生动描绘,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古代礼仪之美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诗人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对祖先的崇高敬仰之情融入每一个字里行间,深刻地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后人透过这些文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氛围,体会到古人对祖先的深厚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使这首诗成为了研究古代祭祀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