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啥,你别骂我就行了!”孙诩淦心里高兴,指着傅天佑笑骂道。
傅天佑赶紧束手赔礼:“师兄大度,小弟今天有些放肆了,还请师兄大人大量,不要和小弟一般见识!”
虽然秘方交了出去有些心疼,但保住了卤肉的生意,还不算是太吃亏,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其实傅家还算是幸运的,如果不是他和孙家有这层师生关系,遇到心黑手狠的人家,秘方不但保不住,还有可能吃官司。
他可不是窝在屋里什么也不懂的书生,往来镇里这么多年,他也见识了不少家破人亡、惨绝人寰的人间惨剧,傅家碰上的只能算是小事,所以孙诩淦才这么直截了当的提了出来。
何况孙诩淦也还算够意思,顺便将韩家父子的事情给解决了,虽然在孙诩淦是一件顺手而为的事情,但在他看来却是一件大事,他只有感激的份,哪里还敢抱怨?想要抱怨,得有那个实力才行!
“好啦,咱们谁跟谁?总之师弟这个人情,师兄记住了,以后你看师兄的,怎么也不会让你白白吃亏就是了!”孙诩淦看着傅天佑,认真的说。
两人之后又简单的聊了几句,傅天佑顺便询问了科举的消息。
“对了师兄,你这次去京城,听没听到科举的消息?”
孙诩淦摇摇头:“还没有确定下来,听说朝堂上吵得厉害,革新派和保守派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从一些权贵人家传出一些消息,说是皇上已经失去耐心了,可能要大动干戈了,有些人要倒霉了!”
对于是否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朝中革新派和保守派已经吵了好几年了,革新派代表了新型权贵,想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权势阶层,和皇帝是站在一起的。守旧派是前朝遗留下来的贵族阶层,也想巩固自己原有的权势,不想让皇帝往里掺沙子,双方自然势同水火,谁也不想后退一步。
皇帝毕竟是趁乱起家,根基浅薄,造反时可以兵戎相见,不服就打你,但情势稳定下来,方方面面一盘散沙,百废待兴,势必会用到原来的官吏治理天下。
可是,这些老官吏几乎被原来的权贵阶层霸占着,从上到下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关系网,皇上想要干点啥,没有那几个领头宰相的同意,什么也传达不下去,这让一向强势的皇帝怎么忍得了?
因此,别看现在好像是守旧派占了上风,但如果将皇帝惹急了,最后谁输谁赢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因此,重新恢复科举势在必行,谁也阻挡不了,恢复科举的日期指日可待。
“师兄,你在外面经常跑,消息灵通,有了消息记着告诉我啊!”傅天佑认真的叮嘱道。
“知道了知道了,这还用你说?你放心就是了,有了消息肯定第一个通知你!”孙诩淦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
最后,傅天佑和孙诩淦约定,明天自己会带着妻子过来,跟他谈一下秘方的事,孙诩淦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孙诩淦走后,傅天佑并没有离开,而是到了自己在这里抄书的地方,二楼拐角的一个僻静的房间。
孙记书肆的一楼,是为那些到这里看书的读书人准备的。
下面的藏书均是一般的书籍,但涉及面很广,比如蒙学读物:【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太公家教】、【开蒙家教】等;比如涉及科举的读物:【孝经】、【论语】、【尚书】、【礼记】以及【易经】等等;还有进士科、明法科和明算科一些书籍和往年考卷。
这些书籍不仅售卖,价钱也不高,颇受读书人的喜爱,买不起书的也可以在里面阅读,阅读按时辰收取很少的费用,还允许抄写下来带回家,这也是最吸引读书人过来的主要原因。
来这里的安远镇人占大多数,但也有远处的读书人,听说了书肆的内幕以后,不远数百里为了抄写书籍过来,毕竟在西北,就算是长安府城的书肆也没有安远镇孙记书肆种类齐全,尤其经过动乱,有些书籍被毁于战火,这就愈发显得孙记书肆的珍贵。
当年孙嵩闰两万石粮食换来书肆的平安,因此差一点儿破产,此举收获了许多读书人的推崇和敬佩,因此孙家的口碑被传扬的越来越广,孙家的地位在西北也越来越稳固。
二楼也有藏书阁,都是一些难得的珍品,比如一些名人字画,一些名人点评,手稿之类的,只不过不对外开放,只有和孙家关系莫逆以及孙家内部人才允许借阅,还不允许带走。
傅天佑作为孙嵩闰的得意弟子,虽然是外姓,但也算是孙家子弟,自然允许进入二楼的藏书阁借阅,这也是他愿意给书肆抄书的原因。
因为雕版印刷代价太大,成本太高,有些雕版坏了一个字,整个雕版就都毁掉了,这也是经营书肆的人会雇人抄书的原因。
也因此孙记书肆聘请了许多的落魄文人给书肆抄书,这样也才堪堪勉强满足一楼的需求,二楼的诸多房间就是给这些文人预备的,只不过别人多是两人、三人四人或者多人一间房,傅天佑则自己单独一间房,为此让其他人很是嫉妒。
和孙诩淦分手后,傅天佑并没有习惯性的进入藏书阁看书,也没有和其他抄书的人打招呼,而是直接来到了自己的房间。
今天他的心情有些波动,也有些复杂,不适宜出现在人前,他想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虽然他当着孙诩淦的面表现得很淡定,也很豁达,但他终究不能免俗,还是被孙家的举动给伤到了!
说的再好听,再无辜,也掩盖不了孙家仗势欺人的事实,只不过因为他是傅天佑,孙家换了个方式而已。
说实话,他对孙家的感情相当复杂,对孙夫子他是真心感激,毕竟没有当初孙嵩闰的特殊照顾,只要了他很少的学费,他是绝对没有机会去安远书肆读书的,不能读书,就不会有未来,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所以说,孙夫子对他的恩情,等同于再造之恩,这一点,他已经牢记于心,时刻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