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李承乾继续道。
“至于第三个方案,那便是粮食。循州如今正在开荒,而且今岁种植的部分稻米已经成熟,未来儿臣会加大开荒的进度,争取让循州成为大唐的水米之乡。”
闻言,李世民这才露出了一番笑容。
粮食是民之根本。
种粮食才是最终的国本之道。
李承乾有这觉悟,非常的不错。
可下一秒李承乾的话,直接让李世民黑脸了,包括房玄龄他们也是瞠目结舌。
“等循州有大批粮食之后,儿臣打算往西域售粮。”
“什么?”李世民立即暴怒出声。
这败家玩意儿,家里有粮食,还往外卖,不知道粮食多珍贵吗?
大唐百姓都吃不上稻米,如今很多吃的还是粟。
真是生活好了,现在李世民想的是如何让百姓们吃上稻米,而不是粟了。
“太子殿下,如今大唐百姓吃的大多数还是粟,这稻米何其的珍贵啊,你怎么想着卖去西域啊。”裴寂也是吓了一跳,苦哈哈着脸跟李承乾劝说道。
李承乾摊了摊手,挑眉道:“孤当然想大唐的百姓能够吃得起稻米,可稻米的价格贵,总不能低价贱卖吧?想要卖高价,只能够卖往西域那些富商权贵。”
赚钱,又是赚钱。
嘭!
听见这话,李世民彻底忍不住了,拍案而起。
“逆子,你脑中除了赚钱还有别的事情吗?你是大唐太子,让百姓知道你把稻米往西域卖,百姓们该如何想你?”
脑中有一个邪恶的声音告诉李世民:李承乾这太子不能做下去了,在做下去江山不保。
李承乾看了眼眼前这群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好吧,他小人不记大人过的解释了起来。
“父皇,诸位,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过,稻米种出来放久了会坏吗?要是卖往西域,可以卖到高价,拿着卖粮的钱雇佣更多的百姓去开荒种地,直到整个岭南成为水米之乡,那么稻米的价格是不是就可以降下来了,百姓也就吃得起了?”
“如果低价卖给百姓,开荒谁去开?朝廷拿钱去开荒吗?还是让长安十六卫去开荒?”
“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过,那些卖稻米的钱,拿回来给百姓付工钱开荒,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吗?百姓们凭什么要征徭役?免费给朝廷做那些事情?”
额.......
所有人都愣住了,明白李承乾是这个意思,李世民和大臣们纷纷有些尴尬。
虽然最后一句话不好听。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征徭役的。
可李承乾之前说的以工代赈,确实是起到了效果,而且给工钱和徭役干活的速度完全是两样的。
明显给工钱的活计干的更快更好。
李承乾看着一群大老爷们,有些无语:“父皇,大唐在您的手上确实是百战百胜,可百姓们想要吃上稻米,还是需要靠钱去支撑。不给百姓工钱,百姓用什么去买稻米?光靠自己种粮食吗?”
“儿臣觉得,大唐应该转变一下思路,农业不放弃,可工业也要发展。”
“工业?”李世民蹙眉问道。
“没错。”
李承乾微微颔首,看了眼身后的一群大老爷们道:“如同纺织,在西域最受欢迎的便是丝绸。大唐纺织出来的丝绸在西域已经卖出了天价,更是争抢着要。”
“靠马车一辆辆拉去西域,能拉多少?”
“朝廷想要赋税收得多,那就要出政策支持这些丝绸的商贾,鼓励他们做大做强,鼓励他们走出大唐,鼓励他们多招工人,这样才能够成批成批的出货。”
“然后由商船运往西域,一艘船运的丝绸怎么样也比马车拉得多不是吗?”
“西域缺什么,我们就卖什么,这叫客户有需要,市场有需求。”
“商贾赚了钱,给百姓发工钱,给朝廷缴纳赋税,还能够带动一地的经济,何乐而不为?百姓有钱了,自然而然的稻米也就吃得起了。”
“朝廷该想的不是国富民强,而是想的民富国强。不能说没有奸商,可百姓当中都会成为奸商吗?遏制奸商是朝廷的责任,鼓励有良心的商人,同样是朝廷的责任。”
“父皇,您做秦王的时候,百姓遭灾,您和母后去施粥,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商贾施粥吗?全大唐所有的商贾难道都是双手插兜什么也不理会吗?”
额.......
虽然不知道双手插兜是什么意思,可李世民想到了那个时候他做秦王给百姓施粥,是顶着很大的压力。
太子李建成时时刻刻盯着他。
可为了民心,他毅然决然的去做了。
同样也有很多商贾也施粥了,拿出家中的存粮布施给百姓。
他沉默了。
不止李世民沉默了,就连房玄龄这些人也沉默了。
商贾施粥的不在少数,反而是他们这些权贵,施粥的倒是不多。
李承乾冷哼道:“父皇,儿臣弄特区,一是想要变法,改变如今大唐的局面,不能让五姓七望继续做大,不让他们做大的方式,只能是培养更多的商贾。”
“商贾不能有权,利用其它商贾去积压五姓七望。大唐的百姓聪明绝顶,总有那么一批人会杀出重围,跟五姓七望对抗。有些事父皇不方便去做,儿臣愿意做。”
“特区不止要大力支持商贾,还要支持百姓自主性,独立性,变得富有,变得自信。而不是看见官员,百姓都不敢吭声。”
“儿臣在潮州就说过:官是百姓而生,而不是百姓为官而生。如今的官,本末倒置,不想着如何帮助百姓,总是想着从百姓身上吸血,这种官不要也罢。”
“大唐是包容的,能够融合各个民族的百姓,可唯独不能包容贪官,不能包容自私自利的权贵,不能包容为富不仁的世家。”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李承乾都有些累了。
可语气却依旧那么刚劲有力。
听的李世民心中也是燃起了熊熊火焰。
“好。”他燃起的火焰不是怒火,而是对未来崭新大唐的期待:“你所说的朕支持你,不过海军一事,十万太多了,朝廷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五万。另外五万,大唐之前有水军,可以并入海军,按照你的意思办。”
“朕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办砸了,永不要来见朕。”
“是,谢父皇。”李承乾铿锵有力的拱手鞠躬道。
其余人却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不是为了陛下同意太子殿下而惊讶,而是陛下竟然说办砸了,父子永不见面。
这话的含义,不就是办砸了,太子这位置也将会换人吗?
房玄龄等人蹙着眉想了想,也能够理解李世民的决定了。
支持李承乾办特区已经很有压力了,如今还要朝廷每年出四十万贯,这要是出了问题,陛下也是保不住太子了。
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了。
朝中官员肯定会有人跳出来指责太子,抓到了把柄,绝对会不死不休。
哪怕太子再有能力,朝中那些官员也不好糊弄啊。
事情办好了,李承乾便离开了甘露殿。
对于什么永不见李世民,这种话李承乾根本没放在心上。
特区能不能办好,后世可是有实践的。
实在不行,他把所有的东西全都搬去特区,有了这些东西在潮州,不火也不行啊。
甘露殿。
看着大臣们和李承乾离开,李世民叹息着坐回了龙椅之上。
张阿难端来一杯茶,放在了龙案之上道。
“张阿难,你说太子能成功吗?”李世民忧心忡忡的问道。
刚才话放出去了,要是李承乾失败了,恐怕这太子之位,是真的保不住了。
虽然有时候真的气的想要废太子。
可李世民对李承乾还是很满意的,有主见,办事效率高,该狠的时候够狠,相信治理朝政也是一把好手。
其实特区也是李世民给李承乾一个考验。
如果办得好,未来他可以将朝中很多事情都交于太子去做。
张阿难闻言,沉默了良久才道:“臣觉得太子殿下很有信心,陛下就别忧心了。”
“唉,就是太有信心,朕才担心啊,聪明反被聪明误,越聪明越骄傲就越容易出错啊。”李世民扬天长叹一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