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
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商议了李承乾组建十万海军一事。
在场的人听见养活十万海军所需的军费,都目瞪口呆。
“陛下,这二百万贯是不是太多了些?”房玄龄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
如今大常备的府兵也就几十万,在不打仗的情况下,都花费不了这么多。
为了养活十万海军,就要用二百万贯,这国库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李世民也是紧蹙眉头的说道:“玄龄考虑的何尝不是朕所考虑的,可太子所言也并不无道理,今日你们也感受到了新式战船的速度,如果海上丝绸之路真的能比西域丝绸之路减少一半的时间,那么海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时候李靖忽然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说的海军,不就是大唐的水军吗?如果把水军并入海军,这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开支?”
“嗯?”李世民一愣。
大唐也是有水军的,只是规模一直在三五万人。
也是按照府兵制招募的。
经过这么一提醒,李世民忽然有点明白了李靖的意思。
“药师的意思是将水军并入海军,另外让太子招募五万人?是这个意思吗?”
府兵制肯定是要省钱一些。
毕竟李承乾募兵制是需要发俸禄的,而府兵基本上不需要俸禄。
李靖颔首道:“陛下,如今海军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要是可以减少一半,那么按照太子殿下所说的二百万贯,朝廷需要拿出八十万贯,减少一半的话,是不是朝廷只需要拿出四十万贯呢?”
这笔账一下子算明白了。
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可李世民很快眼神就黯淡了下去,叹息着问道:“哪怕减少一百,朝廷拿出四十万贯,可循州、潮州能够维持每年都拿出六十万贯吗?”
额......
大家再次沉默了。
循州和潮州是什么地方,在场之人都非常的清楚。
要让这两个地方每年拿出六十万贯,这不是开玩笑嘛。
“陛下。”裴寂此刻上前一步道:“何不找来太子殿下问询一番,在确定呢?”
“万一太子殿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循、潮两地增加赋税也不一定。”
“裴仆射,增加两地百姓的赋税,百姓又该如何生存呢?”房玄龄皱着眉问道。
自古以来,增加赋税只会引起民怨沸腾。
所以朝廷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可能去增加百姓的赋税。
毕竟百姓们日子也不好过,这才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增加百姓的赋税,岂不是胡闹。
何况这养海军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长期下去,百姓肯定不堪重负。
裴寂也不恼,笑着道:“玄龄莫急,我说的不是增加百姓的赋税,而是其他办法增加赋税。”
“比如,商贾......”
嗯?
经过这么一提醒,大家才反应过来太子殿下是个经商天才。
如果在经商一道增加赋税,倒不是不可行。
“张阿难,去传太子。”李世民沉声道。
“喏。”
在就张阿难应声的时候,殿外便传来了李承乾的爽朗的声音:“不用了。”
所有人扭头看向殿外。
发现李承乾正大步的往这边走来。
李承乾走到龙案面前,对着面前这些大唐的肱骨之臣微微颔首,最后对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嗯。”李世民奇怪的看了眼李承乾,便问道:“刚才正在商议你所说海军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儿臣都听见了。”
李承乾也是从立政殿出来之后,想了想还是先来了一趟甘露殿,知道李世民跟这些大臣商量不出什么来,毕竟不是小钱,所以最终还是要自己来解释。
“父皇,裴仆射说的话没错,儿臣能够在五年之内将循、潮两地特区的赋税增加到百万贯一年。”
“什么?”大家都不淡定了。
整个大唐一年才两千万贯,太子开口就说可以增加两个地方的赋税,而且还是百万贯一年。
怎么做到的?
哪怕是长安城,一年的赋税堪堪过百万贯,那也是因为商贾云集。
李承乾不理会大伙的震惊,而是自顾自的说道:“首先,儿臣在潮州已经建立了大唐最大的码头,码头是由潮州当地的富商共同出资建造,未来码头停靠船舶或者是货物运输,他们都会收费,而收取的费用,两成将会上交给特区作为赋税。”
“两成?”李世民惊讶的说了一声。
如今大唐针对商税是二十抽一,也就是半成左右。
这一上来就收两成。
会不会太狠了?
李承乾自然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惊讶,也知道大唐的税收体制。
如果按照后世两成到两成半的收肯定不行,毕竟那是利润收取,而且也分行业,很多行业还免税呢。
何况交通运输也是大唐的短板。
所以李承乾解释道:“并不是所有商税统一如此征收,列如胡商来贩卖,依旧是二十抽一,可码头是大唐的地盘,潮州码头原先就是商贾的,特区重新划定,原本想着让他们缴纳码头征用的费用,想了想这不妥,所以决定向他们收两成的税。”
“而且已经和这些商贾确定了,特区潮州码头年限是五十年,五十年后,当初他们多少钱造的,潮州会按照造价原价收回,也就是说,五十年的时间,这些商贾赚多少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潮州收来的赋税,不止可以支付造价,收回码头,还能够有不少盈余。”
额......
这是什么神操作?
把李世民和房玄龄这群大唐脑瓜最顶尖的人都说的不会转了。
还有这等事?
商贾出资建造码头,五十年后官府按照原价回收。
裴寂跟着李承乾久了,商贾一事自然是明白了里面的门道,笑着问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不是,这码头以后就是归朝廷所有?”
“非也非也。”李承乾摇头,指出了裴寂的错误道:“这码头不归朝廷,而是归特区所有。”
嗯?
这下所有人又不明白了。
特区不是归朝廷管吗?
归特区,难道不是归朝廷?
这下裴寂也不明白了,懂商贾之道,可不明白李承乾这话其中的政治意义了。
杜如晦这个时候沉吟片刻才恍然大悟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特区虽然归朝廷管辖,是大唐的一部门,可特区的政务并非归朝廷管辖。朝廷五十年内不收取特区内任何赋税,是这样的意思吗?”
“没错。”李承乾笑着给杜如晦点了一个赞。
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却阴沉着脸色,眼珠子直勾勾的盯着李承乾。
心中在盘算着。
要是特区真的每年有百万贯赋税,这朝廷拿不到,得多心痒难耐啊。
李承乾忽然注意到有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神盯着自己,往前面看去正好对上了李世民的眼神,吓了一大跳。
“父皇......”
咳咳。
李世民反应过来,咳嗽了两声掩饰尴尬道:“哪怕是一个码头收两成的税,那一年也不可能有百万贯的赋税啊。”
码头收两成税,他倒是能够理解。
毕竟这些商贾纯纯白赚钱。
这个话题又绕了回来了,确实。
一个码头,别说在大唐,哪怕是在后世最牛的码头,一年也不可能上缴百万贯的赋税。
换算成后世的钱,一百万贯等于六十个亿。
开啥玩笑,全球哪个港口缴税是几十个亿缴的。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笑吟吟的伸出了两根手指道:“那就要说到第二个方案了,刚才码头两成的赋税,儿臣算过每年收个几万贯不成问题。那么第二个方案就是特区餐饮了。”
“儿臣决定以特区的名义,在潮州开酒肆,这可不是儿臣自己的生意,而是特区自己的生意。码头客商云集,肯定是需要住宿与用膳,那么酒肆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
“打个比方,潮州城一日有一百名客商来,那么一百名客商带的人,都超过了一千人。这一千人在潮州城吃喝拉撒睡,处处都要花钱。而这个钱直接被特区直营的酒肆给赚了,是不是算特区的收入之一呢?”
额......
听的大伙有些恼火。
这岂不是与民争利?
“太子殿下,这万万不可啊。”裴寂注意到其余人的脸色,连忙出声阻止。
李承乾瞥了眼在场的人:“迂腐,你们别说孤与民争利,争不争利是靠本事。总不能他穷他有理吧?一没有去抢人家配方,二做生意光明正大,难道他是百姓正当竞争不过,就要说与民争利吗?”
这话倒是说的他们有些不好意思。
可深刻在骨子里的传承,一时间还是接受不了李承乾灌输的思想。
不想与李承乾争辩,李世民直接开口道:“还有呢?这码头和酒肆一年也整不出来百万贯啊。而且你所说的酒肆,只是一方面,你怎么保证每日有百名客商呢?”
所有人给了李世民一个肯定的眼神。
刚才只想着与民争利了,却忘记了潮州那地方,怎么可能每日有百名客商去。
李承乾嘿嘿一笑:“这个简单,只要将南崖工业园的东西在潮州开设工坊,而且所有的价格低一成,客商自然是蜂拥而来。”
“什么?”李世民蹙眉。
价格低一成?
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李承乾看李世民的眼神,撇撇嘴提醒道:“父皇,这可不是与民争利,南崖工业园的东西谁能造出来?再说了低一成的价格并不影响南崖工业园和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商贾傻到为了一成的价格跑去潮州买货,能去潮州的肯定是有船之人,比如海上的那些胡商和沿海的一些商贾罢了。”
额.......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李世民低头想了想也对。
谁没事为了一成的价格,跑那么远,运输也是需要成本的。
身后一群人也纷纷颔首,觉得李承乾这样拉客商的方式,也没什么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