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何出此言?”
“大兴府乃是河北心腹,常年有重兵把守,走马哨岗密布,一旦入了此地,十死无生。”
李元平好歹也是当过将领的人,对战场局势有大致的了解,哪怕他没去过宋国,也知道卧榻之地不可予人的道理。
“不错。”
黑衣和尚手持念珠,眉目和善,所说之语令人胆寒。
李元平对杨琏真迦坦率的态度有些愕然,随即生起一股无名之火:“出家人以慈悲为怀,小和尚心肠怎如铁石?”
杨琏真迦笑而不语,心中却想起了一桩往事。
保义年间,在中兴府的一座小寺庙里也有一位纯真的小沙弥。
白高国尚佛,在都城中兴府遍地都是佛寺,僧人地位崇高,百姓质朴良善。
那年小沙弥只有五岁,小寺庙的香火寡淡,只供养了一位老和尚和他。
说是老和尚,实为小沙弥的父亲,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老和尚曾是大佛寺有名的高僧,精通佛法,口灿莲花,善于与人论争。
常有佛徒来与老和尚论法,老和尚都是当面指出来人的不足之处,无论场合,无论人多人寡,这也使老和尚结下了不少的怨仇。
有道是成佛难如登天,毁庙轻似鸿毛。
这一日,有位贵人给老和尚出了一道难题,贵人花钱买了一个妓女,将妓女带到老和尚面前,让老和尚与妓女媾合,不然贵人就要当着老和尚的面杀掉妓女。
贵人那天带了很多人的围观,戏谑的表情跃然于面,就想看老和尚出丑,看他向自己低头。
谁知老和尚竟然答应了,而且当众脱衣与妓女媾合,贵人将此事上报朝廷,有很多人都认为老和尚不配为僧,请求皇帝下令处死老和尚。
皇帝却认为这是有道高僧的表现,斥责贵人的无耻行径,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一年多后,妓女再次出现,浑身长满了烂疮,怀中抱着一个婴孩找到老和尚,声称这是老和尚的儿子。
有人便劝老和尚说妓女本是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红唇万人尝,其言不可信。又有人说时日不对云云。
老和尚望着将死的妓女,片刻后接下了婴孩,自言定将其抚养成人。
老和尚有了儿子,大佛寺是待不下去了,只得找了一间小寺院栖身。
没有了香俸,老和尚只能亲自耕和抚养孩童,虽过的清苦,但也乐在其中。
白驹过隙,小沙弥也渐渐懂事,小沙弥天生聪慧过人,对佛经的理解往往是一点就通,老和尚也常常教导他做一个和善之人。
大锄头,小背篓,种豆南山下,平淡安宁。
但好景不长,蒙古人来了,这一次比前几次更加凶险,号称草原不落雄鹰的铁木真亲自率领蒙古铁蹄来攻打白高国。
此时的铁木真垂垂老矣,下定决心要平定西凉,他亲自率队去攻打金人州府,而白高国的对手是大那颜拖雷。
拖雷的行事作风与铁木真十分相似,攻城取地,屠戮百姓。
整个白高国陷入了惶恐之中,尤其是一座座城池告破,让大兴府内的百姓越发不安。
惶恐带来的是不稳定,无论是心理,还是治安。
小沙弥住的寺庙虽然偏远,但也不太平,时有百姓上门讨要吃食。
老和尚无一例外的将所种不多的农谷分给百姓,小沙弥眼见自己口粮被刁民分食,临走时还辱骂老和尚怠慢,便不解质问老和尚。
老和尚只笑言慈悲。
小沙弥见老和尚如此也没了脾气,心中只道老和尚哪都好,就是不善与人争辩,要是自己定会问问:向来都是信徒向出家人施舍,哪有向出家人讨要的道理?
早知这般,便不给这些刁民做每日祈福的功课了。
蒙古人围困大兴府一月后,米粮铺断粮,刁民围攻官仓,寺外常听喊杀声,且伴火光漫天。
刁民已经疯了,到处打砸抢烧,小寺庙也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有男有女,自称佛徒,实则霸占寺庙栖身。
老和尚见状也不驱赶他们,与小沙弥只占了一间小佛堂,且严厉告诫小沙弥不可去大殿。
起初老和尚还能找来一些草叶充饥,到后来只能抱着小沙弥挨饿。
一日,小沙弥实在太饿了,又闻到大殿中有一股异样香气,忍不住偷跑出来。
但眼前的景象让小沙弥震惊怖恐。
十多人只剩下七八了,佛像被推倒当坐椅,香炉倒了灰尘,香?被劈成了柴薪,众人呆滞的围火而坐,架火煮炉,炉中斜放着半条腿!
小沙弥可以肯定自己没看错,那绝对是半条腿。
小沙弥强行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喊出声,但为时已晚,有人已经发现了小沙弥。
这群人贪婪的看向小沙弥,其中一人起身拿起柴刀,有气无力的走向小沙弥。
小沙弥想跑,但腿却不听话的软在了地上。
千钧一发之际,老和尚出现,挡在小沙弥面前,老和尚饿的时间最长,力气却尚存,一把夺过柴刀。
众人惊怒,纷纷起身抄家伙。
老和尚只言我下地狱,一刀砍掉了自己的左手送给众人。
这个场面在小沙弥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佛祖割肉喂鹰的故事在此刻具象化。
老和尚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带着小沙弥出了小寺庙,离开了家。
外面的情况更为混乱,白高的皇帝没有等来金宋联军,大疫先到了。
四十多万人的国都在半月时间内死了近十万人,遍地可见都是死人,场景触目惊心。
老和尚扛过了刀伤,没扛住大疫,在半塌的房屋中病倒了。
小沙弥想要照顾老和尚,老和尚却不让他靠近,老和尚心中万般不忍,迷迷糊糊中叫疼了一夜,最终还是圆寂了。
小沙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下来的,甚至脑中没有老和尚圆寂到白高国皇帝开城投降那几个月间的记忆。
蒙古人入城后并没有放过白高百姓,大肆的屠杀开始了……
直到十年前,杨琏真迦还是最痛恨蒙古人,常常乔装为传法和尚游走于草原,毒杀残害那些好心收留他的蒙古牧民。
七八年前,杨琏真迦转而记恨无能的金人,通过多方线索找到了金末帝的后人,杀了所有男丁泄愤。
五六年前,杨琏真迦觉得坐山观虎斗,渔翁得利的宋人最可恨,又开始袭杀宋人。
杀来杀去,蒙古和宋却越来越强大。杨琏真迦才发现这种方法太过低级了,自己要渗透到两国高层中,伺机挑拨战事才能天下大乱。
于是乎,有了今日各种扭曲观念集合的杨琏真迦。
高僧也好,妓女也罢,皆为蝼蚁。
唯成鬼魅,在暗处搅弄风云,致使乾坤颠倒,千里白骨,万里赤土,方可满足。
为做到这一步,纵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