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那霸港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 “定国号” 巍峨的船身上。甲板上,明军将士正有序收拾行装,缴获的萨摩藩战旗被折叠收存,当作此战大捷的见证。陈默站在船楼前,手中攥着战后报告,目光扫过港口内挥手送行的琉球军民 —— 他们举着写有 “大明天威” 的木牌,欢呼声顺着海风飘来,却未完全驱散他眉宇间的思虑。?
“陛下,俘虏的萨摩武士已初步审讯完毕。” 骆养性快步上前,压低声音汇报,“岛津家在溃败后,已派人联络九州的大友氏、龙造寺氏,似有联合其他藩属、伺机报复的意图。此外,他们还提及,日本幕府可能已得知‘定国号’的战力,正暗中观察局势。”?
陈默指尖在地图上九州岛的位置轻轻敲击,语气凝重:“萨摩藩如同疯狗,被咬疼了只会召来更多同伴。传令下去,舰队返航后,海事总局立刻启动‘双舰计划’—— 徐光启需在半年内,参照‘定国号’图纸,再建一艘同级巨舰,同时改良现有火炮,提升射程与威力。我们不能只靠一艘‘定国号’震慑东海。”?
骆养性躬身领命,转身去传达指令。陈默望着逐渐远去的琉球海岸线,心中清楚:海上的胜利只是暂时的,真正的考验,还在大明的腹地。?
舰队航行至东海中部时,一艘挂着 “八百里加急” 旗号的快船破浪而来,船头的锦衣卫校尉手持密信,不等船身停稳便纵身跃上 “定国号”。陈默接过火漆封口的信件,见落款是 “张居正”,立刻拆开阅读。?
信中前半段满是捷报:京营经周遇吉整顿,军纪焕然一新;冯保肃清内廷异己,确保政令畅通;黄河险工段的水泥加固试点已启动,首批堤坝浇筑完成后,经暴雨检验未出现渗漏,工部上奏请求扩大推广范围。这些消息让陈默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可当目光扫到后半段,他的笑容瞬间消失。张居正在信中直言,海运试点推进受阻:江南漕运商会以 “海运风险大、恐断京师粮道” 为由,暗中联合沿途州县官吏消极抵抗;更有文人受其资助,在《江南新报》上发表文章,称 “重海轻河乃弃祖宗成法”,甚至影射陈默 “沉迷海战、不顾民生”。?
“漕运利益盘根错节,牵扯盐商、粮商乃至部分勋贵残余。” 信中最后写道,“臣虽已派人核查流言源头,但恐操之过急引发民变,建议先以‘补充漕运’为名小规模试运,待民心安定再逐步推广。”?
陈默将信纸捏皱,指节泛白。他早知道改革会触动既得利益者,却没想到对方会用 “舆论战” 这把软刀子 —— 借百姓对粮道的担忧、文人对 “祖制” 的执念,将新政污名化,妄图动摇他的统治根基。?
就在陈默沉思对策时,另一封来自江南锦衣卫密探的报告送到手中。报告详细列出了参与散布流言的漕运商会名单:苏州 “裕丰” 粮行、扬州 “恒通” 盐号、杭州 “隆盛” 绸缎庄 —— 这些商号背后,不仅有江南士绅的资本,还与朱希忠案中未被严惩的魏国公府、临淮侯府有隐秘往来。?
更令人警惕的是,密探发现,这些势力近期频繁聚会,甚至暗中招募流民,以 “护漕” 为名组建私兵。“彼等表面反对海运,实则恐新政触动其垄断利益,更有甚者,欲借民怨制造事端,逼迫陛下罢免张居正、停止海事建设。” 报告末尾的这句话,让陈默眼中闪过冷厉的光芒。?
“断人财路,果然会引来拼命反扑。” 陈默低声自语,随即对骆养性下令,“传朕口谕,命江南锦衣卫严密监控涉案商号与勋贵府邸,记录其往来人员与资金流向,切勿打草惊蛇。同时,让冯保从内廷调出近年漕运损耗账目,尤其是‘岁修’银子的去向 —— 朕倒要看看,这些‘护漕’之人,到底在漕运里捞了多少好处!”?
三日后,天津港人声鼎沸。百姓自发涌上码头,踮脚眺望海面 —— 当 “定国号” 的帆影出现在视野中时,人群瞬间爆发出震天的欢呼:“陛下凯旋!大明万岁!”?
陈默身着戎装,踏上码头。阳光洒在他身上,映得盔甲熠熠生辉,周围的官员纷纷跪地行礼,百姓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他微笑着挥手致意,接受臣民的朝拜,可只有骆养性能察觉到,他在转身的瞬间,眼神迅速恢复了凝重。?
回到行宫后,陈默立刻召见张居正派来的使者,沉声问道:“江南流言扩散范围如何?士林反应怎样?”?
“回陛下,流言已蔓延至南京、杭州等重镇,部分举子在贡院门前联名上书,请求停止海运。” 使者躬身答道,“张阁老已命人刊印《海运利弊疏》,解释海运成本低于漕运、且有护航舰队保障安全,可收效甚微。”?
陈默沉默片刻,缓缓道:“告诉张先生,朕不日回京。海运试点按他的建议,先小规模推进,但对那些散布流言、勾结勋贵的商会,绝不能姑息。朕要让所有人知道,新政不会因流言而停,损害国家利益者,无论其势力多大,朕都必将严惩!”?
夜色渐深,行宫的灯火依旧明亮。陈默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星空。海上的风浪他能凭借 “定国号” 破浪而行,可江南的暗流,却需要更细致的布局、更坚韧的耐心才能平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陈默回京后将如何应对举子联名上书?他手中的漕运账目能否成为反击漕运集团的关键?勋贵残余与商会组建的私兵会否引发武装冲突?张居正的 “徐徐图之” 策略与陈默的强硬态度是否会产生分歧?大明的改革之路,正站在舆论与利益博弈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