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中元节又要到了。每年一到阴历七月十五,我便想起外婆的叮嘱。

“晚上别在外头晃悠,听见没?”外婆总是这么说,一边将纸钱折成元宝的形状,她的手粗糙而灵巧,一翻一折,一个金灿灿的元宝就落在了篮子里。

我那时还小,对这些禁忌半信半疑。七月十五的夜晚,与其他夏夜并无不同,依然闷热,依然有蝉鸣,依然有邻居在楼下摇着蒲扇乘凉。但大人们的神色确实比平时严肃几分,母亲早早收了晾在阳台上的红色衣服,父亲在天黑前就回家,不再像往常那样出去下棋。

“为什么晚上不能出去?”我曾问外婆。

“鬼门关大开啊,地府的鬼魂都回来了。”外婆头也不抬,继续折着她的元宝,“让他们安安稳稳回家看看,咱们别挡道。”

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心里却想着:鬼魂是什么样子的?可怕吗?

长大后,我才渐渐明白中元节的意义。那些我们害怕的“鬼”,其实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亲人。

记得去年中元节前夕,我加班到很晚。走出办公楼时已是深夜十一点,街上行人稀少。转过一个街角,忽然看见几处火光,原来是有人在路边祭拜。

那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她蹲在人行道旁,小心翼翼地将纸钱投入铁桶中焚烧。旁边摆放着几样水果和糕点,还有一杯清茶。火光照亮她布满皱纹的脸,神情专注而安宁。

我本能地想绕道而行,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出于一种敬畏——仿佛不小心闯入了一个不该被打扰的场合。

但老奶奶看见了我,微笑着点了点头。我走过去,轻声问:“需要帮忙吗?”

“不用不用,马上就好了。”她说着,用木棍拨了拨纸钱,让它们燃烧得更充分些,“给我老伴烧点钱,他在那边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她完成祭拜。她告诉我,丈夫走了十多年了,每年中元节她都会来这里祭拜,因为这里离他们曾经的家很近。

“他能找到路吗?”老奶奶忽然问了一句,不知是问我,还是问自己。

“能的,肯定能的。”我安慰道。

她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是啊,他记性好着呢。”

分别时,老奶奶叮嘱我:“小姑娘,晚上早点回家,今天路上‘行人’多,别冲撞了。”

我点头应下,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中元节的意义——它不是关于恐惧的节日,而是关于爱与记忆的节日。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鬼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据说是地府鬼门关大开的日子,所有鬼魂都可以回到人间,享受后人的祭祀。

民间因此有了许多禁忌:晚上不要在外面逗留,以免冲撞了回家的鬼魂;不要吹口哨或呼叫别人全名,免得被鬼魂记住;女人不要穿红色衣服,因为红色容易吸引注意;路过别人祭拜的地方不要逗留,更不要碰祭祀的东西;最好不要游泳,以免被“水鬼”拉下去...

这些禁忌听起来有些吓人,但背后其实是一份体贴——给归家的鬼魂让路,让他们安心与家人团聚。

我妈每年都会准备丰盛的祭品,包括我爷爷最爱吃的红烧肉和奶奶最爱的芝麻糕。摆好祭品后,她会轻声念叨:“爸,妈,回来吃饭吧,多吃点,别省着。”

我记得有一次,我妈摆了一盘葡萄,我下意识想拿一颗吃,被她轻轻打了一下手:“这是给爷爷奶奶的,等你爷爷奶奶‘吃’完了再吃。”

我当时觉得这很迷信,但现在明白了,这是一种表达思念的方式。对于失去至亲的人来说,中元节是唯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的日子——哪怕只是象征性地为他们准备一餐饭,烧一些纸钱。

中国人对死亡和鬼魂的态度很特别——既敬畏又亲切,既保持距离又牵肠挂肚。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里面有句台词至今记忆犹新:“世界上最可怕的鬼,是你从未见过的鬼。而你已经认识的鬼,就不可怕了,因为他们曾经是人,曾经爱过,痛苦过,就像我们一样。”

中元节提醒我们,死亡并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只要还有人记得,还有人祭奠,逝去的人就以某种方式“活着”。

我朋友小陈的父亲五年前去世了。每年中元节,小陈都会回老家,和母亲一起准备祭品。他告诉我,第一年他觉得这很形式主义,甚至有点尴尬——对着空气说话,假装父亲还在。

但第二年,第三年,他渐渐体会到了这个仪式的意义。在准备祭品的过程中,他和母亲会回忆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他爱吃什么,喜欢什么,有什么习惯和小毛病...

“慢慢地,我不再觉得是在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在和妈妈一起,用这种方式纪念爸爸。”小陈说,“那一天,我们会觉得爸爸真的回来了,就坐在他常坐的那张椅子上,微笑着看我们忙活。”

中元节的夜晚,小陈和母亲会坐在院子里,摆上两把椅子——一把给自己,一把给父亲。他们会聊这一年来发生的事,就像父亲从未离开一样。

“有时候,风吹过,树叶沙沙响,我就觉得是爸爸在回应我们。”小陈笑着说,“我知道这可能是自我安慰,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它能让我和妈妈感到安慰,感到爸爸还在我们生活中有一席之地,这就够了。”

现代生活中,中元节的许多习俗正在被简化甚至遗忘。城市里很少看到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了解这个节日的意义。

但这几年,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元节正在以新的形式回归。

我有个95后的表妹,她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是个标准的现代都市女性。去年中元节,她居然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她自己做了一桌菜,摆了两副碗筷,配文是:“给爷爷奶奶留个座,相信你们来看我了。”

我问她怎么突然重视起中元节了,她说:“以前觉得这是老一套,但现在觉得,这是个很温暖的节日。忙碌的生活中,总需要某个日子,专门用来怀念离开的人。”

表妹还说,她的一些朋友会在中元节这天去烧纸钱,不是为了迷信,而是作为一种情感宣泄。“就像西方人有万圣节,我们也有自己的鬼节,但我们的鬼节更温情,更注重对亲人的怀念。”

这让我想到,传统节日的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它给予我们一个机会,去表达平时难以表达的情感。

中元节也是关于团聚的节日——不仅是活人的团聚,更是生死两界的团聚。

想象一下:一年中只有这一天,那些分离已久的灵魂能够重返人间,看看自己牵挂的人,看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他们看到世界变了样,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曾经的小巷变成了宽阔的马路,孩子们长大了,孙辈们结婚了,家里添了新成员...但他们最关心的,恐怕还是那些他们爱过的人过得好不好,开不开心。

我有时会想,如果我去世的亲人真的能回来,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我们愁眉苦脸的样子,而是我们过得幸福、充实,怀着爱继续生活。

所以,中元节不只是祭奠逝者,更是提醒生者: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时光。

说到中元节的禁忌,其实不必过于恐惧。许多禁忌的初衷是表达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逝者的尊重。

比如晚上不要在外逗留,最初是因为古代没有路灯,夜晚出行本身就不安全,加上七月多雨,道路泥泞,容易发生意外。于是人们便将这种安全隐患与鬼魂归来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警示。

女人不要穿红色衣服,是因为红色醒目,容易引起注意——无论是活人还是“亡灵”的注意。在古代,晚上一个女子独自出行本就危险,更别说穿着显眼的红色了。

不要碰祭祀的东西,这是基本的尊重,就像你不会随便拿走别人墓前的鲜花一样。

这些禁忌背后,其实是古人的生存智慧和对道德的维护。用现代眼光看,或许有些已经过时,但核心精神——尊重与敬畏——仍然值得保留。

去年中元节,我体验了一次完整的祭拜仪式。

母亲教我如何摆放祭品:鱼要整条,头要朝里;饭要盛满,中间插上一双直立的筷子;酒要斟满,但只能斟七分;水果要选圆形的,象征团圆...

父亲则负责写“包封”——一种特制的纸袋,里面装上纸钱,外面写上逝者的姓名和祭奠者的名字。“就像寄快递一样,”父亲开玩笑说,“地址写清楚,不然收不到。”

夜幕降临时,我们在阳台设好祭桌,点燃香烛。烟雾袅袅升起,仿佛真的能通往另一个世界。

母亲轻声呼唤着逝去亲人的名字,请他们“回来吃饭”。我们依次鞠躬上香,然后在旁边静静地等待,让“他们”先享用。

等待的过程中,母亲讲起了外公的故事:他如何从一个小学徒成为手艺精湛的木匠,如何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靠一双巧手养活一家老小...

这些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但每次听都有新的感触。通过这些故事,那些我从未谋面的亲人变得鲜活起来,不再只是黑白照片上的模糊影像。

祭拜结束后,我们按传统分了祭品。母亲说,吃了祭品会得到保佑。我咬了一口给外公准备的苹果,异常香甜。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一种奇妙的连接——与过去连接,与家族历史连接,与那些虽然离去却依然影响着我的人连接。

中元节最终是关于记忆的节日。

每个人都是一本活的历史书,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故事。当我们离开后,这些记忆也随之消失,除非——我们曾经讲述,有人记得。

中元节就是一个鼓励我们讲述和记忆的日子。通过祭奠仪式,通过追忆往事,我们让逝者的故事得以延续,让他们的精神得以传承。

我最害怕的鬼,确实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亲人。

那位在路边烧纸的老奶奶,她不怕“鬼”,她只怕丈夫找不到回家的路;我的朋友小陈,他不怕“鬼”,他只怕忘记父亲的模样;我的父母,他们不怕“鬼”,他们只怕后辈忘记了自己的根从哪里来。

所以,这个中元节,如果你看到有人在路边祭拜,请尊重他们的思念;如果你家中有祭奠的习俗,不妨参与其中,听听长辈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如果你独自一人,也可以静静地怀念那些离开的人。

生死之间,唯有记忆能够搭建桥梁。而中元节,就是这座桥梁最明亮的时刻。

今夜,鬼门关大开,万鬼归来。不要害怕,那可能是某人日夜思念的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孩子...他们跨越阴阳界限,只为看一眼牵挂的人。

点一盏灯,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吧。

今晚我因要出差,无法在家参与祭拜。火车疾驰在黑夜中,我望着窗外,心里满是对亲人的愧疚。突然,车厢灯光闪烁几下,变得昏暗起来。我心中一惊,只见一个透明身影缓缓出现在过道。我瞪大双眼,发现竟是父亲。他微笑着,眼神满是慈爱。我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父亲走到我身边,轻轻摸了摸我的头,那感觉仿佛真实存在。他的嘴唇微动,我竟能听见他的声音:“孩子,别愧疚,我们知道你忙。好好生活,我们就安心。”说完,他的身影渐渐消散,灯光也恢复正常。我眼眶湿润,心中满是温暖。原来,即便阴阳两隔,亲人们的爱从未缺席。我在心里默默承诺,以后一定多花时间怀念他们。这特殊的相遇,让我更加珍惜与亲人们的情感连接。爸爸你在那边要好好的我也会好好的活着!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穿书之反派儿子九岁半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小生问道之九天逆世崩铁:我真不是秩序太一觉醒八三,嘴碎丈夫冷脸洗内裤野性难驯修仙而已,只复仇不搞纯爱嫁糙痞军官!娇软美人顶不住了我的现实女友恋上我的游戏女友被赶出国公府,假千金富可敌国什么温柔万人迷竟然还吃香在年代文里手握空间称王称霸穿成虐文女主,都别想逼她走剧情春来江山笑我在清园肆与大佬结盟流金岁月:开局女神就倒追?海贼王之天龙人的荣耀猎罪图鉴:我能看见破案提示绝区零:系统商店怎么越来越怪养猫逗狗让我爱情事业双丰收李丽精灵:重生之我在合众当教父快穿:宿主手持空间一心囤货无限惊悚:我在恐怖游戏里杀疯了一个不正的出马仙帝凰策:魏璎珞的乱世抉择平山随快穿之相见未识假面骑士:另类魔王的旅行小夫人会玄学,携崽炸翻豪门六皇子快追,阮小姐又上战场了【追金主火葬场】我跪等哥哥回头卡牌:用三国卡组给对手带来啸容穿书!女主保镖成了我的菜!轮回恋曲:遗忘的秘密心声暴露后,炮灰团被我骂傻了这家事务所不太正经星辰夜晚CF外挂上交:大哥只想保护人类从斗罗开始的秋冥山组织我,熊猫!骑东北虎摆摊直播爆红万里晴空说我假冒神明,我雕刻敕封人间假千金被赶,嫁给老首长养崽崽渣夫带青梅产检,辛小姐离婚独美雄城风云山海长生赋杏花村最强的王者重生,不愿为妃
博看读书搜藏榜:君意洽废柴逆天,废物小姐竟是全系天才娘娘不在乎血族琴酒,在线自闭被家暴致死后,重生八零虐渣鉴宝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现实世界走出的宗师快穿之每个世界都在发疯万千眷侣王爷痛哭,王妃画风逐渐走歪一笙慕君快乐系球王,愁苦瓜迪奥拉腹黑大佬家的小祖宗甜化啦!全能门将觅香茅山道士传奇2从东京开始的武圣美人今嫁嫁给万年老妖,想短命都不行穿成不受宠嫡女,我灭全家造反了超能勇士2温柔成瘾救命!算的太准,被全球首富盯上了死后在地府我和我死对头he了凡人修仙:我有扇能穿越的青铜门狼少女的童话之旅穿成恶毒后妈,努力养正小反派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长生:柳星海游记哇,老祖宗看我刷视频全都惊呆了COS瞎子穿越盗墓世界背景后豪门全员读心?缺德后妈创哭他们假千金一不小心养了反派,想跑路这个黑希儿可以打终焉误惹黄金单身汉:豪门权妇天灾之我携空间闯末世在生存游戏里卷生卷死鬼吹灯之秘墓异闻录落魄千金掉马后:各界大佬抢疯了中州梦史星星总会来护我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炮灰娇妻观影终极一班3灵泉空间之逃荒农女超彪悍爱情自有天意,缘分命中注定穿越千年与你相恋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重生在死前一小时乡村灵异:被封印的禁忌传说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修真界,我在剑宗当师尊槐荫巷17号百鬼夜行鬼王御世原神病娇短文合辑榴莲味的星光资质太差,我只能当杂役和护卫了749局:九处特案调查科素芳谷小哑仙种田实录全修真界偷听我吃瓜给魔法世界一点修仙震撼疯人院的最后讯号陕北民间故事四合院:我的青蛙每天送大礼瓦盆村崩坏:为了美好而存在的ooo我在城里捡垃圾总裁的隐形契约婚姻药庐春深菱城的雨天离开三年,江少爷急红了眼火影:我在木叶的进步生活KPL:渣攻他不想打职业黑暗动乱?我赛亚人横推禁区!原神:叫你发刀没叫你养boss盗墓开局,被胡八一当成大墓郭纯:这可是派乐蒙,你穿得起吗鸣潮:我,开局获得,魔刀千刃!飞升误闯星际,又又修搞点灵力跑道尽头的心动方程式心机绿茶的攻略计划重生2000:高考状元为国争光重生后,这恶毒女配我不当了圣者轮回兼祧两房?废后她重生之后杀疯了守归墟之门长安狐事长生:从开启第二丹田开始靠联姻称霸忍界的宇智波九大女帝爱上我,还得生孩子?八零重生:我养废了白眼狼们开局杂役,吞噬成神觉醒后更要努力被强制爱我,玄学大佬!专给霸总改运!快穿:什么反派那是亲亲老婆年代娇宠:重生军嫂又美又飒穿成炮灰后我靠美食爆红了飞升仙界,我搞职场KPI穿越之娇娇女的农门奋斗记快穿:黑月光她刀刀暴击真正的反派总以黑月光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