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皇子勾了勾唇角,语气带着几分神秘。
“倒也不是全信,只是跟他们交谈,总觉得很有意思。
那些传教士脑子里的知识,跟咱们的四书五经完全不一样,透着股‘神奇’的劲儿。”
他转头看向应元正,“京城的教堂里,有个叫费若望的神父,精通算术、观星,我之前偶然跟他聊过一次,才知道地球是圆的,还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
这些说法听起来离谱,他却能拿仪器演示,倒也让人不得不信。从那以后,我就常去教堂找他,还有其他传教士聊天,总能听到些新鲜东西。”
应元正有些惊讶,没想到四皇子居然和费神父走的近。
他顺着话头追问:“除了这些,他们还懂什么?”
“多了去了。”四皇子笑着掰手指。
“比如怎么造更准的钟表,怎么用‘新方法’算田亩面积,甚至还会说些海外国家的事。
说海上有个叫‘荷兰’的国家,他们的船队已经跑遍了整个世界。”
说着,两人已走到一处正在施工的院落前。
边上挂着块临时的木牌,写着“静海堂”三个字。
看到这个名字,四皇子意外地笑了,“这名字倒是雅致。是座书院?”
“是座教堂。”应元正解释道:“之前皇上允许天主教在地方传教,有两位传教士来拜见王府,想在岭南建座教堂,父王便给他们批了这块地。”
这次守着教堂的是方阳云,他看到应元正来了,快步走过来,“世子殿下,您怎么来了?”
目光扫到一旁的四皇子时,又多了几分谨慎。
这位公子衣着素雅,却气度不凡,还跟世子并肩而行,身份定不简单。
“这位是京城来的公子,想来看看教堂的情况。”应元正简单介绍,没说四皇子的具体身份。
四皇子倒不在意,主动问道:“现在有几位传教士在这里?教堂什么时候能建成?”
方阳云老实回话,“目前只有两位传教士,一位是我,一位是南良翰。教堂想要完工可能要十月份。”
四皇子听完,眼里的兴趣淡了几分。
不仅传教士少,教堂也还没建好,实在没什么可看的。
他摆了摆手,“既然还没建好,那便下次再来吧。
元正,你再带我去别处转转,比如南越的书院,我想看看岭南的学子都在读什么书。”
应元正无奈,只能陪着四皇子转了一下午。
从城南的书院,到城西的市集,再到河边的河堤工地,四皇子走得比他还快,问东问西,连百姓卖的蔬菜多少钱一斤都要打听清楚。
直到天黑,应元正才把他送回赵明的巡抚府,自己则拖着灌了铅似的腿回了家。
一进书房,应元正就瘫在椅子上,对着系统吐槽。
‘这人可真能说!走了一下午,嘴就没停过,我嗓子都快冒烟了。’
【我倒觉得他体力是真不错。你这身体可是扛过灾情的,他居然比你还能走,看来是没少在京城锻炼身体。】
‘厉害!文治武功都没落下。’
【他自己不也说了,不想当个‘只会享乐的闲散皇子’。】
‘我也是纳闷,这话不就代表着他想……他还真信得过我啊。’
【他这不是拉拢你吗?你是平南王世子,岭南未来的掌权人,不管将来他能不能当太子,拉拢你都没坏处。】
应元正瘫在椅子上,无奈地翻着白眼。
‘我还不知道他在拉拢我?’
他叹了口气。
‘说真的,要是我没‘造反’的心思,多半会觉得他靠谱,愿意跟他站一队。’
【确实,你还有童年救赎的这部分情谊。】
应元正缓缓坐起来。
‘以他的性格,大臣里肯定也有不少支持者。
现在大皇子被废,只能在家生娃。
二皇子是皇后所生,身份没问题,可惜不受皇帝喜欢。
三皇子的外戚是赵家,皇帝但凡脑子正常都不会选他。
算下来,四皇子确实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系统感叹了一下。
【说到太子,这皇帝也有意思。
一般登基后三五年就会立太子,或者是太子5到15岁册立,毕竟需要时间培养。可这皇帝到现在都没动静。】
‘我猜,他是放不下权力。
当年这皇位是从平南王手里争来的,心里总怕有人夺权,要是立了太子,朝臣肯定会往太子那边靠,他能安心才怪。’
【你说的在理。】
【而且这几位皇子的年龄太近了,二皇子十七,三皇子十四,四皇子十三,前六皇子、现在的五皇子十一,还有个跟你同岁的,个个都有竞争力。
长期不立太子,早晚要出争斗,就像历史上的九子夺嫡。】
他还没说的是,还有个小的,目前也很受喜爱。
【不过你别说,吵起来正好,他们要是乱了,我们就轻松了。】
‘你在想什么,只要皇帝还在,他们再争也翻不了天。’
应元正打了个哈欠。
‘我现在只希望,明天四皇子别再找我了。我是要管新政、看账本的人,哪有功夫天天陪他晃悠。’
他走到门边,本想找小东儿问问,“王爷有没有传召”。
却见小东儿正站在廊下,手里捧着个蓝色封皮的册子,眉头紧锁地翻来翻去,连他走过来都没察觉。
应元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这人陪他和四皇子转了一下午,居然也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