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琳的“敌意”并非空谈,机会很快便降临了。
学校为了促进高中部与大学部的学术交流,同时也是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科创大赛预热,特意组织了一场跨年级的“未来城市”概念设计活动。
巧合的是,李将来、陈曼琳所在的物理竞赛小组,与苏念所在的大学部城市规划社团,被分在了同一个大组,负责“智慧能源”板块的设计。
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苏念挤进去时,指尖刚碰到冰凉的玻璃。
目光就扫到了“智慧能源”板块的分组名单——李将来的名字旁边,赫然挨着陈曼琳三个字,连笔尖的墨痕都像是拧在一起的。
她的心跳猛地顿了下,手里的笔记本“啪”地撞在玻璃上,发出轻响。
心里像压了块湿棉花,闷得慌——陈曼琳看她时那点藏在眼底的冷,瞬间翻了上来。
她几乎能猜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一次小组会议在大学部的一间活动室举行。
活动室的长桌擦得发亮,大学部的学长学姐抱着电脑坐得整齐。
讨论时键盘敲得“嗒嗒”响,思路像打开的水龙头,流畅又开阔。
苏念刚坐下,就感觉到对面陈曼琳的目光扫了过来,像道凉风吹在胳膊上。
苏念指尖在笔记本上点着,把前世见过的分布式微电网和AI能耗管理结合起来说。
连数据波动的曲线都画得清晰,大学部的张学长推了推眼镜,频频点头:“这个角度有意思,国内刚有团队在做试点。”
引得几位学长跟着附和,讨论的节奏渐渐往她这边偏。
李将来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无意识地转着笔。
阳光透过树叶落在他校服袖口,晃得人眼晕。
苏念说话时,他的目光会悄悄飘过去,落在她抿紧的唇上——和图书馆讨论算法时一样。
她认真起来,睫毛会随着说话的节奏轻轻动,像停在纸上的蝴蝶。
他笔尖顿了下,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微电网符号——他不想承认。
可苏念讲起“AI预测能耗”时眼里的光,比物理竞赛题更让他移不开视线。
那种自信又专注的样子,像块小磁铁,悄悄吸着他的注意力。
然而,陈曼琳的眉头却皱成了“川”字。
手里的笔把笔记本戳出了个小坑——大学部学长的目光总往苏念那边飘。
连讨论记录都让苏念补充,这让她心里像扎了根刺,痒得难受。
尤其是苏念说的那些“概念”,在她看来根本是空中楼阁,连公式都站不住脚。
当讨论到具体的数据建模和核心算法验证部分时,陈曼琳终于找到了发声的契机。
“苏念学姐的想法很有启发性,”陈曼琳开口,声音清脆,带着优等生特有的、不容置疑的逻辑感。
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不过,任何设计最终都要落地。”
“智慧能源的核心是稳定与效率,我认为,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上。”
“而不是冒险去尝试一些……尚未经过严格验证的、可能存在巨大风险的新概念。”
她的话裹着礼貌的壳,里面却藏着尖——“尚未验证”“高风险”几个字说得轻飘飘。
却像给苏念的提案盖了个“不合格”的章,连大学部的学长都停下了笔,看向苏念。
苏念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她迎上陈曼琳的目光:“技术总是在迭代中进步的。”
“如果只局限于现有框架,很难有突破性的创新。”
“我提出的AI能耗预测模型,虽然有挑战,但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国内外已经有相关的研究……”
“但那需要庞大的数据支持和极高的算力,对于我们一个中学级别的项目来说,现实吗?”陈曼琳毫不客气地打断她。
语气带着一丝轻蔑,“我们时间有限,应该做更有把握的事情。”
“我认为,这部分复杂且不确定的建模工作,应该由提出构想的人来主要负责验证。”
“毕竟,没有人比她更了解其中的‘奥妙’了。”
她说着,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苏念。
然后将一份打印好的、密密麻麻写满了基础物理模型推导的任务清单,推到苏念面前。
“至于这些更基础、但也至关重要的理论支撑部分,”陈曼琳语调平稳,仿佛只是在做最合理的分工。
“就交给苏念学姐吧。毕竟学姐是文科生,巩固一下理论基础,对理解我们整个项目也有帮助。”
“免得后续讨论出现……认知偏差。”
活动室里瞬间安静下来,静得能听见笔尖掉在地上的声音。
所有人都听出了陈曼琳的刁难之意——那份基础理论推导任务量巨大且极其枯燥。
分明是浪费时间的体力活,而将最核心、最难、也最可能出彩的AI模型验证推给苏念。
更像是一个陷阱——成功了,是团队功劳;失败了,便是苏念“好高骛远”、“能力不足”的铁证。
这根本是把苏念架在了火上——接下吧,基础推导能耗掉她半周时间,AI模型还可能做不出来。
不接吧,陈曼琳会说她“不敢挑战”“只会说空话”,连小组里的人都会觉得她“不负责”。
苏念看着眼前那叠厚厚的资料,指尖微微发凉。
她可以据理力争,但势必会引发更大的冲突,让小组合作陷入僵局。
她重活一世,不是来和一个小姑娘争强好胜的,她的目标是李将来,是弥补前世的遗憾。
可这种被公然针对、被轻视的感觉,依旧像针一样扎人。
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接下这份刁难——
“那份基础推导,我来做。”
李将来的声音突然响起来,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矿泉水,清冽又平静。
却让喧闹的活动室瞬间静了下来,连敲键盘的声音都停了。
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所有人都愕然地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一直沉默寡言的李将来。
他不知何时已经抬起了头,目光平静地落在陈曼琳身上,重复了一遍:“基础理论部分,我和苏念学姐一起负责。”
“AI模型的初步架构和可行性论证,我也参与。”
他没有看苏念,语气平淡得像是在陈述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实。
但话语里的内容,却无异于在陈曼琳精心布局的战场上,公然拔出了旗帜,站到了苏念的身边。
陈曼琳脸上的笑僵住了,像被冻住的冰。
手指猛地攥紧了笔,指甲都掐进了掌心——她没想到李将来会站出来。
还是用这种“分工合理”的理由,把她精心准备的“刁难”拆得干干净净。
连一点反驳的余地都没给她留。
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李将来,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李将来,你……你知道那份推导有多耗时吗?”
“你的竞赛准备怎么办?还有那个AI模型,根本就是……”
“我知道。”李将来打断她,语气依旧没什么起伏,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分工应该基于能力和效率,而不是其他。”
“AI模型的概念是苏念学姐提出的,她对整体构思最了解,由她主导核心部分合情合理。”
“基础理论是基石,我愿意负责。”
他顿了顿,目光第一次转向了苏念,虽然只是一触即离,却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耳廓悄悄红了,却还是接着说:“我相信她的判断,也愿意跟她一起验证构想。”
“我相信她的判断。”
这七个字砸进苏念心里,像刚倒进去的热水,瞬间冲散了刚才憋在胸口的凉。
陈曼琳的刁难、周围人的沉默,都被这股热盖了过去。
她指尖的凉意慢慢退了,连眼眶都跟着热起来。
她怔怔地看着身旁的少年,他依旧侧着脸,下颌线绷得有些紧。
耳廓却在她目光触及的瞬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蔓延开一片绯红。
他这是在……维护她。
在所有人,包括陈曼琳,都认为她的想法“不切实际”、“好高骛远”的时候。
他站了出来,用最直接的方式,接下了最繁重的任务,并将最重要的部分,信任地交给了她。
不是因为同情,也不是因为客套,而是那句——“我相信她的判断”。
前世今生,两世为人,苏念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
感受到一种被全然信任的巨大冲击——那种被人当成“自己人”信任的感觉,像有人在她心里放了个小太阳。
暖得她鼻子发酸——前世她做项目被质疑时,从来没人站出来说“我相信你”。
可现在,李将来用最平淡的语气,把这句话说了出来,比任何夸奖都让她心跳乱。
她慌忙低下头,用力掐住了自己的指尖,才没有让那不争气的眼泪掉下来。
陈曼琳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青一阵白一阵。
李将来这番话,不仅彻底打乱了她的计划,更像是一记无声的耳光。
扇在了她那张写着“为你好”、“为项目好”的脸上。
她感觉周围人的目光都变得异样起来,那种优等生的骄傲和自尊,被狠狠地践踏了。
“李将来,你……”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
却发现所有的言语在对方那平静却坚定的姿态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李将来却没有再理会她。
他径直拿起桌上那份被陈曼琳推给苏念的“基础理论任务清单”,低头浏览起来。
仿佛那才是此刻最重要的事情,连眼角的余光都没分给她。
活动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掉在地上的声音。
大学部的学姐偷偷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学长,两人交换了个“懂了”的眼神。
高中部的同学低着头,假装整理资料,连呼吸都放轻了。
会议最终在一种诡异的沉默中草草结束,确定了初步的分工。
人群散去,活动室里只剩下收拾东西的窸窣声。
苏念还坐在原地,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她看着旁边正认真将资料收进书包的李将来,心脏像是被泡在温水中,柔软得一塌糊涂。
她鼓起勇气,轻声开口,声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李将来……谢谢你。”
李将来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了一下,却没有抬头。
只是从喉咙里低低地“嗯”了一声,算是回应,耳根却悄悄红了,像被夕阳染透的云。
那绯色从他的耳廓,悄然蔓延到了脖颈,连衣领都遮不住。
他率先背起书包,走向门口,脚步比平时略显急促。
书包带滑到胳膊上都没察觉,像在逃避什么。
苏念看着他的背影,没有再追上去道谢。
她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那道横在两人之间的冰墙,似乎被刚才那七个字,融化了一角。
她拿起自己的东西,跟在他身后,隔着几步远的距离。
夕阳的余晖将两人的影子拉长,偶尔会有瞬间的交叠,像在偷偷牵手。
走在前面的李将来,能感觉到身后苏念的目光,像落在他背上的小羽毛。
轻轻的,却让他后背发烫,脚步都快了些。
心跳得像要从喉咙里蹦出来,连手心都冒了汗。
他不知道自己刚才为什么会那么冲动,几乎是本能地就站了出去。
他只是……无法忍受看到陈曼琳用那种方式刁难她。
无法忍受她独自承受那份不公的审视和孤立无援,像看到一只被欺负的小猫,忍不住想护着。
这一次公开的并肩,几乎撕掉了他所有自欺欺人的伪装。
一种清晰而强烈的认知撞击着他——他似乎在意的,远比自己愿意承认的要多得多。
李将来攥紧了书包带,后背还在发烫——他刚才站出来的那一刻,像不小心捅破了窗户纸。
里面藏着的“在意”,再也藏不住了。
这要是被苏念发现,她会不会觉得他“奇怪”?
可要是不站出来,他又忍不了她受委屈……这颗心,怎么就不听使唤了?
这份失控的“在意”,如同密封的玻璃罐被撬开了一道隙。
接下来,又会释放出怎样难以预料的情感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