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败感如同冰冷的潮水,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林晓晓。
她看着屏幕上那两份敷衍了事的“成果”,以及聊天群里那几句不咸不淡、将她拒之门外的回复,感觉自己像被困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罩子里。她能看见外面的世界,看见项目在推进,看见其他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但她自己,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隔绝在外,发出的声音无法传递,伸出的手无人回应。
她尝试过主动。
在一次项目组的日常进度同步会上,当讨论到用户界面视觉风格时,她鼓起勇气,结合自己之前整理的资料和“拂晓”的审美积累,提出了一个关于色彩情绪和符号化表达的建议。她讲得很仔细,甚至准备了简单的情绪板示意图。
然而,她的话音刚落,会议主持人(一位产品经理)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说了句“谢谢林助理的建议,我们会参考”,便迅速将话题引向了另一位资深交互设计师提出的、更为常规和“安全”的方案上。其他人也自然地顺着那个方向讨论下去,仿佛她刚才那段发言从未存在过。
她坐在角落,看着白板上迅速被写满的、与自己想法无关的内容,感觉自己像个误入他人茶话会的透明人。那种被彻底无视的感觉,比直接的反对更让人难受。
她也试过在午餐时间,主动坐到王姐、李哥他们常坐的那一桌,试图拉近关系,聊聊工作之外的话题,缓和一下紧张(或者说单方面冰冷)的气氛。
起初,大家还会出于礼貌跟她寒暄两句。但当她试图将话题引向项目,或者委婉地表达希望得到更多支持时,桌上的气氛就会瞬间微妙起来。王姐会开始抱怨其他工作的繁忙,李哥则会和技术同事讨论起她完全听不懂的代码问题。最终,她只能尴尬地埋头吃饭,听着他们之间默契的谈笑风生,感觉自己像个多余的摆设。
几次之后,她不再试图融入。
她开始习惯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坐在工位上吃外卖,一个人加班到深夜。
“创意助理”的头衔,没有给她带来想象中的尊重和话语权,反而像是一个醒目的标签,将她与团队隔离开来,凸显着她的“不同”和“格格不入”。她感觉自己像一头被放入细鲨鱼池的小型鱼类,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周围的每一个“同伴”都可能随时亮出冷漠的利齿。
空有职位,却无法有效推动工作。
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孤立感,几乎要将她吞噬。
她开始怀疑陆寒州提拔她的决定是否正确,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那些因为微小成功而燃起的信心火苗,在现实冰冷的倾轧下,变得摇曳欲灭。
深夜,她再次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对着毫无进展的任务列表发呆。屏幕上幽幽的光映着她疲惫而迷茫的脸。
【我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这里?】一个消极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也许,回到之前那种默默无闻、只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状态,才是对的?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像个笑话……】
自我怀疑如同藤蔓,紧紧缠绕住她的心脏。
她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感觉自己就像那零星散落的、微弱而孤独的星光,似乎随时都会被这庞大的城市黑暗所吞没。
孤立无援的管理者。
这是她此刻最真实的处境。
而她并不知道,这份孤独与挣扎,同样清晰地映入了另一个人的“耳”中。那个位于顶层办公室的男人,正“听”着她内心充满疲惫的独白,和他眼前那份关于团队隐性阻力初步调查报告,眼神晦暗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