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缝内,昏暗的羊角灯下,气氛凝重而亢奋。哈桑提供的情报像一块块拼图,逐渐勾勒出“鹰巢”古堡与青铜树背后更加庞大而复杂的图景。神秘“贵人”、“天金”、“树心”、通往于阗的密道……每一个词都重若千钧。
“当务之急,是找到那条密道。”汪臧海铺开他根据观察和审讯信息草绘的简图,手指点在青铜树基座与山体连接的复杂区域,“哈桑说密道入口只有大头领等核心知晓,且与‘树心’及‘圣树’状态相关。这意味着,入口极可能隐藏在青铜树基座附近,甚至与基座结构融为一体,需要特定条件才能触发或显现。”
沙赫拉兹盯着简图,补充道:“沙匪主力集中在挖掘区和主要栈道,基座后方靠近山体的区域,因环境恶劣(高温、可能有毒气),反而巡逻相对稀疏,尤其是在他们进行集体祭拜或处理‘果实’的时候。这是我们靠近的机会。”
赵斥候则提出现实问题:“即便找到入口,如何开启?如果真需要‘树心’或特定状态,我们几乎不可能在沙匪眼皮底下满足条件。”
“所以,我们的目标分两步,”汪臧海目光沉静,“第一步,尽可能抵近基座区域,寻找入口线索,并尝试理解所谓‘特定状态’指的是什么——是某种声律组合?是能量流动的特定模式?还是其他我们尚未发现的机制?第二步,若事不可为,则需制定备用方案,考虑是否利用沙匪的规律,制造混乱,强行寻找或另觅他路。”
他看向纳斯尔:“先生,你家族笔记中,可有关于此类大型古代设施隐藏机关或能量节点记载的只言片语?”
纳斯尔连忙翻找皮筒中的碎片,眉头紧锁:“笔记多是传说和星图,具体机关……等等,有一句非常晦涩的话,‘星枢应位,地脉合鸣,门自洞开’……这‘星枢’是否指星图位置?‘地脉合鸣’是否与那敲击声律有关?”
“星枢……地脉合鸣……”汪臧海喃喃重复,眼中闪过一丝明悟,“或许,‘树心’不仅是控制核心,也可能是达成‘合鸣’的关键媒介!我们必须想办法接近基座,甚至……寻找进入青铜树内部结构的可能!”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青铜树体量巨大,结构复杂,内部是否存在通道?沙赫拉兹回忆之前靠近主干时,确实注意到一些非装饰性的、类似检修入口的微小缝隙,但都被厚重的铜锈和岁月沉积物封死。
计划初步拟定:利用下一次沙匪大规模祭拜的时机,由沙赫拉兹和汪臧海再次尝试靠近基座区域,赵斥候带人在外围策应,阿卜杜勒和纳斯尔负责监控沙匪动向和记录可能相关的声律、光脉变化。
等待时机的时间里,汪臧海争分夺秒地研究那些拓印的符号,结合纳斯尔的笔记和“星枢地脉”的提示,试图反推可能触发“合鸣”的声律模式或能量运行图景。他发现,那些代表高频声音的刻痕区域,往往与星图中几颗特定亮星(如北斗天枢、大火星)的方位标记相关联。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流逝。终于,到了沙匪每日例行的、最为庄重的晨昏祭拜时刻。随着一阵缓慢、低沉而极具穿透力的号角声响起,地下空间内所有的沙匪,无论在做什么,都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面向青铜树主干,匍匐在地,口中念念有词。连那些巡逻的队伍也停在原地,躬身行礼。
机会!
沙赫拉兹和汪臧海如同两道轻烟,从观测点掠出,沿着之前探明的、相对隐蔽的路径,迅速向青铜树基座方向潜行。这一次,他们目标明确,直奔基座后方、与山体岩石结合最紧密、也是热浪和硫磺气味最浓的区域。
越是靠近基座,越是能感受到那磅礴的热力和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震动。暗红色的光芒从基座与岩石接缝处透出,将周围映照得光怪陆离。这里的青铜表面布满了更加粗大、仿佛根系般的凸起和纹路,深深扎入山岩之中。空气中金属蒸汽和未知气体的浓度更高,他们不得不将浸湿的面巾紧紧捂住口鼻。
沙赫拉兹凭借超凡的视觉和触感,在复杂扭曲的青铜结构间快速搜寻。突然,他在一处被巨大“根系”环绕的、看似天然岩壁的凹陷处停了下来。这里的岩石颜色与周围略有不同,更显深沉,并且……几乎没有灰尘。
“这里有频繁的接触痕迹。”沙赫拉兹低声道,用手轻轻抚摸岩壁表面。汪臧海上前,仔细观察,发现岩壁上有几处极其细微的、类似手指按压的磨损点,排列方式似乎隐含规律。
“像是一个……隐蔽的掌印锁?”汪臧海猜测,但显然他们无法模仿。
就在这时,祭拜的号角声达到了一个高潮,随即戛然而止。整个空间陷入一种短暂的、奇异的寂静,只有青铜树内部能量流动的低沉嗡鸣。也正是在这一瞬间,汪臧海和沙赫拉兹都清晰地感觉到,脚下传来一阵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震动,仿佛有什么巨大的机关在深处完成了啮合!
同时,他们注意到,在左侧不远处,一根从基座延伸出来、比其他“根系”更粗壮、表面刻满了星辰运行轨迹的青铜管状物,其内部流动的暗红光芒骤然明亮了数倍,并且发出了一种低沉的、类似管风琴基础的共鸣音!
“是那里!”汪臧海立刻指向那根特殊的青铜管,“祭拜的最终环节,特定的声律引动了地脉,激发了这根‘主脉管’!这或许就是‘地脉合鸣’的一种表现!密道入口,很可能与这根脉管相关!”
两人迅速靠近那根脉管。它直径约一尺,斜向上插入山体,表面除了星图,还有一些可旋转的、带有指针的环形刻度盘,刻度对应着不同的星宿名称和奇异的符号。
就在汪臧海试图解读那些刻度符号时,祭拜结束的沙匪们开始恢复活动。一阵嘈杂的人声和脚步声正朝着基座后方这个方向而来——是例行检查基座状况的小队!
“来不及研究了!必须记住现在的状态!”汪臧海低喝一声,强行将当前刻度盘指针的位置、脉管光芒的强度、以及周围环境的细微特征刻入脑海。沙赫拉兹则迅速环顾四周,将地形和可能的藏身点记下。
脚步声越来越近。他们来不及返回原路,沙赫拉兹眼疾手快,拉着汪臧海钻进旁边一道因青铜“根系”与岩壁挤压形成的、极其狭窄的缝隙中。缝隙内空间逼仄,充满刺鼻气味,但足以暂时隐藏身形。
沙匪检查小队举着火把,骂骂咧咧地从缝隙外走过,灯光扫过他们藏身之处,最近时几乎能感受到火焰的热度。两人紧贴冰冷潮湿的岩石,屏住呼吸,心跳如擂鼓。
万幸,沙匪并未发现异常,例行公事地检查了一番后,便转身离去。
待脚步声远去,两人才从缝隙中钻出,均是一身冷汗。
“此地不宜久留。”沙赫拉兹低声道。
虽然未能直接找到密道入口,但他们锁定了关键的控制元件——那根带有星宿刻度盘的主脉管,并目睹了其在特定仪式下的状态变化。这无疑是巨大的突破。
他们沿着更加谨慎的路线,迅速撤回观测点。
“如何?”赵斥候急切地问。
汪臧海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凝重的光芒:“入口尚未找到,但我们找到了可能是控制入口的‘钥匙’之一。接下来,我们需要破解那些星宿刻度盘的含义,并等待下一次机会,尝试对其进行干预……或许,就能让那通往于阗的密道,为我们敞开!”
昆仑山腹地的终极秘密,似乎已触手可及。但与之相伴的,是愈发迫近的危险与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