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书回到居所,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色,心中默默盘算着。“必须尽快找到突破口,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他低声自语道。突然,他眼神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越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只待明日与盟友商议后便付诸行动。
第二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纸,洒在洪书坚毅的面庞上。他早早便来到与盟友约定的密会地点,心中满是期待与紧张。不多时,盟友们陆续到来,屋内气氛凝重而又充满斗志。
洪书率先开口:“昨日回去后,我思来想去,觉得从贵族内部入手或许是个办法。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必然存在利益分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
一位盟友点头赞同:“洪女官所言极是,只是该如何找到那些可能动摇的贵族,又如何说服他们呢?”
众人陷入沉思,片刻后,另一位盟友说道:“我听闻礼部侍郎王大人,虽身处贵族之列,但为人还算正直,且与其他贵族在某些事务上有过摩擦,或许可以从他这里打开缺口。”
洪书眼睛一亮:“此计可行,我们不妨先派人去试探一番,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若能争取到他,说不定能带动一批中立贵族。”
商议妥当后,众人立刻分头行动。洪书则在居所焦急等待消息,每一刻都仿佛无比漫长。终于,派出去的人传回消息,王大人对采买制度的弊端也有所察觉,且对洪书等人的改革提议并不排斥。
洪书大喜过望,当即决定亲自去拜访王大人。踏入王大人府邸,洪书感受到一股不同于其他贵族府邸的古朴气息。见到王大人后,洪书开门见山:“王大人,如今采买制度积弊已久,已严重影响宫廷运作与国家根基,改革势在必行。大人想必也深知其中利害,还望大人能与我们一同,为宫廷和国家的未来出一份力。”
王大人微微皱眉,长叹一声:“洪女官所言,我岂会不知。只是贵族势力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贸然改革,恐引大祸。”
洪书诚恳地说道:“大人,如今我们已掌握诸多证据,足以证明改革的紧迫性。若此时不行动,待弊端进一步恶化,恐怕后果不堪设想。而起,我们并非毫无胜算,只要团结一心,必能冲破阻碍。”
王大人思索良久,缓缓点头:“好,我愿意助你们一臂之力。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得到王大人的支持后,洪书信心大增。回到居所,他与盟友们又商讨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准备在朝堂上给贵族大臣们致命一击。
终于,新一轮朝堂辩论的日子来临。朝堂之上,气氛比以往更加紧张压抑。洪书与盟友们站在一侧,眼神坚定,而对面的贵族大臣们则一脸不屑,似乎并未将他们放在眼里。
辩论一开始,双方就针锋相对。贵族大臣们依旧百般狡辩,试图维护采买制度的现状。洪书据理力争,将之前准备好的证据一一列出,然而贵族大臣们却总能找到借口反驳,辩论再次陷入僵局。
就在众人都感到绝望之时,洪书的盟友突然站了出来,手中拿着一份卷轴,高声说道:“陛下,臣有重要证据呈上!”
太监将卷轴呈给皇帝,皇帝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卷轴上详细记录了部分贵族在采买中收受贿赂的时间、金额以及相关人员,证据确凿,无可抵赖。
贵族大臣们看到皇帝的脸色,心中暗叫不好,纷纷低头,不敢言语。洪书见状,趁机再次陈词:“陛下,事实摆在眼前,采买制度的腐败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若不改革,宫廷将陷入混乱,国家也将走向衰败。恳请陛下下定决心,支持改革!”
皇帝龙颜大怒,猛拍龙椅:“这群逆臣,竟敢如此胆大妄为!洪女官所言极是,采买制度必须改革!”
洪书心中大喜,连忙跪地谢恩:“陛下圣明!”其他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也纷纷跪地,高呼万岁。
然而,洪书深知,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贵族们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推行过程中,必然会遭遇重重阻碍。但他心中早已做好准备,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退朝后,洪书望着宫墙外的天空,心中默默思索着应对之策。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