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xx电力设计院新能源部的办公室里却冷得像座冰窖。
朱景盯着屏幕上那封措辞严厉的邮件,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邮件是部门主任王建发的,内容直指他负责的“陇西省三百兆瓦风电项目”存在多处设计缺陷,责令一周内彻底整改。
“又是他。”朱景轻声自语,嘴角扯出一丝苦笑。这已经是他本月第三次被公开批评了。
同事李明的消息从电脑右下角弹出:“别往心里去,老王就这德行,专挑软柿子捏。”
朱景没回复,只是默默将邮件转发到自己的私人邮箱。他清楚王建发为何针对他——三个月前的那次技术研讨会上,朱景当众指出了王建发主导的一个光伏项目存在的计算错误,让这位主任当场下不来台。
“朱工,主任让你去他办公室一趟。”助理小刘隔着工位低声说,眼里带着同情。
朱景深吸一口气,站起身。经过部门公示栏时,他瞥见自己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问题通报”区域。周围的同事或低头假装忙碌,或投来若有若无的怜悯目光。
这种被公开羞辱的感觉,像钝刀割肉。
——
“你这设计是怎么回事?基础选型明显不符合当地地质条件,知不知道这会给我们院带来多大损失?”王建发将一叠图纸摔在桌上,唾沫星子几乎喷到朱景脸上。
朱景平静地站着,等主任发泄完才开口:“王主任,基础选型是根据陇西项目组提供的初勘数据确定的。上周他们补勘后发现了溶洞群,我已经在修改方案了。”
“别找借口!作为设计负责人,你就该提前预见这些风险!”
朱景沉默不语。他想起自己账户里那笔不大但足以应急的存款,想起今早体检报告上“一切正常”的结论,忽然觉得腰杆挺直了些。
“我会在一周内完成修改,保证不影响项目进度。”他的声音出奇地平静。
王建发显然有些意外于他的镇定,挥挥手:“去吧去吧,再出问题,你这个月的绩效就别想了。”
回到座位上,朱景打开电脑,调出陇西项目的全部文件。他注意到补勘数据中有几处异常——溶洞群的分布规律不太自然。
“李明,你帮我看看这个。”他招呼旁边的同事,“这些溶洞的分布,是不是有点奇怪?”
李明凑过来看了会儿:“确实,像是有条隐藏的断裂带。不过需要更专业的地质分析才能确定。”
朱景点点头,心里有了打算。
——
当晚,朱景拨通了一个大学同学的电话。陈浩现在是中国地质大学的副教授,专攻工程地质。
“这么晚了还打扰你,有个急事想请教。”朱景将陇西项目的勘测数据发了过去。
半小时后,陈浩回电:“老朱,你这数据有问题啊。这不是普通的溶洞群,下面有条活性断裂带,按现行规范,根本不适合建风电场。”
朱景心头一沉:“你确定?”
“百分之九十确定。不过要完全确认,需要现场做物探。”
挂掉电话,朱景陷入沉思。如果同学判断正确,整个项目选址都要推翻,设计院将面临巨额损失,而责任……
他看了一眼手机银行里六位数的存款——那是他多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如果有必要,即便丢了工作,这些钱也足够他支撑一段时间。
健康的身体,足够的储蓄,专业的知识,还有那个打不败的自己——他突然明白了这四样东西对他意味着什么。
——
第二天,朱景向王建发汇报了地质疑点。
“胡说八道!”王建发拍案而起,“初勘报告是我亲自审的,怎么可能有活性断裂带?你想为自己的失误找借口也要找个像样的!”
“我建议请第三方机构重新勘测。”朱景坚持。
“不可能!工期耽误不起,你知道一天损失多少钱吗?”
朱景直视着王建发的眼睛:“如果风电场建在活性断裂带上,未来发生事故,损失会更大。”
王建发沉默片刻,冷冷地说:“重新勘测可以,但如果你的判断错误,所有费用从你工资里扣,而且你要引咎辞职。”
这条件近乎羞辱,但朱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深夜的办公室,只有朱景的角落还亮着灯。
电脑屏幕上开满了地质图、风电基础设计规范、案例分析。旁边的桌子上摊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和历年项目资料。
朱景揉了揉发胀的眼睛,继续比对不同地区断裂带的地球物理特征。他的专业知识储备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凌晨三点,初步结论出炉:陇西地区历史上确实存在小型断裂带,但文献记载其已休眠数万年。然而,最近十年该地区微震频率增加,不排除重新活动的可能。
“朱工,你还在啊?”保安老张巡楼时吓了一跳。
“马上就走了。”朱景笑笑,将资料备份到加密U盘。
回家的出租车上,他感到一阵头晕,这才想起自己晚上只吃了一包泡面。“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母亲常说的话在耳边响起。他暗下决心,这事结束后一定要规律作息。
——
第三方勘测队进场那天,王建发亲自到现场监督,脸色阴沉得能拧出水。
朱景却异常平静。账户里的存款让他有底气面对最坏的结果,连日来的深入研究更让他对自己的判断充满信心。
勘测工作进行到第三天,初步结果出来了——确实存在一条 previously unknown 的活性断裂带,且正好穿过计划中的风机群位置。
消息传回设计院,引起轩然大波。
王建发被上级叫去开会,回来后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小朱啊,这次多亏你坚持原则,避免了一场重大损失。”他拍着朱景的肩膀,笑容勉强。
朱景只是点点头:“我应该做的。”
当晚,部门为朱景举行了小型庆功会。王建发称病未到,其他同事却都来了,纷纷向他敬酒。
“你真是胆大,敢跟老王硬杠。”李明低声说,“知道吗?听说初勘单位是老王的亲戚,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朱景不语。他早猜到如此,但现在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凭借专业知识、健康体魄的支撑和足够的经济缓冲,顶住了压力,守住了职业底线。
——
一个月后,陇西项目重新选址,朱景被任命为技术总负责人。
王建发因“身体原因”调离了新能源部,据说上级正在调查他与多家勘测单位的不正当往来。
秋风送爽的傍晚,朱景站在设计院大楼的天台上,望着远处工地上林立的电力铁塔。那些塔架在夕阳下闪着银光,如同他心中那四根撑腰的支柱——金钱、健康、知识、信念,共同支撑起他的职业尊严和人生价值。
手机响起,是母亲:“景景,这周末回家吃饭吗?你爸买了条大鱼。”
“回,一定回。”朱景微笑着回答。
挂掉电话,他深吸一口气。职场浮沉,唯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而这强大,就藏在那四点之中——足够的金钱,健康的身体,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
远处的铁塔在暮色中渐渐模糊,但轮廓依然坚挺,如同他此刻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