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窗户外,灰蒙蒙的天空压得人喘不过气。李萍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最后一张输电线路施工图在电脑上校订完毕。这是城南110千伏输电工程的终版图纸,她作为项目负责人,已经连续三周每天加班到深夜。
“总算可以交差了。”她轻声自语,伸手去拿桌上的茶杯,却发现茶早已凉透。
就在她准备关闭电脑时,目光突然停留在图纸右下角的注册师章空白处。一阵心悸袭来——她差点忘了,所有出图必须加盖注册师章才能生效。而在xx电力设计院,这枚章锁在人资部,申请使用堪比西天取经。
“小李,图都改好了?”主任推门而入,脸上挂着难得的笑容,“明天就是交付 deadline,咱们这次可算按时完成了。”
李萍勉强笑了笑:“刚完成,就是...还得去人资部申请盖章。”
主任的笑容顿时僵住,拍了拍她的肩膀:“那你可得抓紧,王部长那边...你懂的。”
主任走后,李萍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心里五味杂陈。三年前她刚入职时的热血沸腾,如今已被各种繁琐流程消磨大半。尤其是注册师章的管理,明明是专业技术岗位,却要经过非专业部门审批,每次申请都得面对人资部王部长那张冰冷的脸和一连串的刁难。
收拾好东西,李萍深吸一口气,走向位于三号楼的人资部。
“请问王部长在吗?”她敲了敲开着的门。
人资部的小张抬头见是李萍,使了个眼色:“在里头,不过心情不太好,你小心点。”
李萍点点头,走向最里面的办公室,轻轻敲门。
“进。”冰冷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王部长四十出头,梳着一丝不苟的发型,正低头看文件。李萍进门,他连头都没抬。
“王部长,我来申请注册师章的使用,城南输电工程的施工图需要盖章。”李萍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和。
王部长这才缓缓抬头,推了推金丝眼镜:“申请表填了吗?项目批文附上了吗?部门领导签字了吗?”
“都准备好了。”李萍将一叠文件递过去。
王部长慢条斯理地翻看,时不时用笔圈画:“这里,日期写错了,今天是15号,你写成14号了。”
李萍心里一沉,这种无关紧要的笔误通常划掉改正就行,但在王部长这里,可能就是拒批的理由。
“还有,这个项目的技术审核意见书怎么是复印件?”王部长继续挑刺。
“院里的规定一直都是交复印件的...”李萍解释。
“规定改了,上周刚发的通知,没人告诉你吗?”王部长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回去重新准备材料吧。”
李萍接过所谓的“新规定”,一眼就看出是王部长自行制定的内部要求,并无院办公章。她胸口涌起一股怒火,却强压下去:“王部长,这个工程明天必须交付,否则会影响整个城南区域的供电计划。能不能通融一次?”
王部长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桌前:“李工,规定就是规定。你们技术部门总觉得自己的事最重要,但院里流程不遵守,岂不是乱套了?”
这话如同一根火柴,点燃了李萍积压已久的情绪。她想起三个月前,同样因为盖章问题耽误了项目进度,最终导致设计院被业主单位通报批评,而责任却全部落在了技术部门身上。
“王部长,”李萍的声音微微发抖,“城南这个项目,我们团队连续加班一个月,改了七版方案,就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您知道这条线路有多重要吗?它将解决城南新区五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还包括两家医院的备用电源。”
王部长无动于衷:“这与按规定办事不冲突。”
“如果因为盖章问题耽误了交付,这个责任谁来负?”李萍直视着他的眼睛。
“当然是按规定办事的人来负。”王部长冷冷地说。
李萍突然意识到,这场斗争远不止一次盖章那么简单。它关乎尊重,关乎价值认可,关乎专业技术在官僚作风前的尊严。
她转身离开办公室,留下一句:“我会按规定重新准备材料。”
但李萍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径直走向院长办公室。她知道这是越级汇报,知道这会得罪人资部,但想到团队连日来的辛苦,想到图纸上那些精心计算的数据和线路,她无法接受因为一枚印章而前功尽弃。
院长秘书告诉她院长正在开会,要一小时后才结束。李萍谢过秘书,在走廊的长椅上坐下,拿出手机翻看项目组的聊天记录。屏幕上满是同事们互相鼓励、一起加班的消息,还有那张昨天深夜大家围在一起吃泡面的照片。
“李姐,章申请顺利吗?”组里的小刘发来消息。
李萍犹豫了一下,回复:“有点小问题,正在解决,大家先休息吧。”
关闭手机,她靠在墙上,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两年前她拿到注册工程师证书时的自豪感,如今已被现实消磨得所剩无几。她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留在设计院是否正确。
“李工?怎么坐在这里?”
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李萍抬头,看见院里资深总工,已经半退休的赵老正站在面前。
“赵老师...”李萍连忙起身,“我来等院长,有点事要汇报。”
赵老慈祥地笑着:“是为了盖章的事吧?”
李萍惊讶地看着他。
“院里就这么大点地方,什么事传不开。”赵老在她身边坐下,“知道我当年为什么提前退休吗?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够了这种不必要的制约。”
赵老是院里传奇人物,参与过数十个重大电力工程的设计。
“那您后来...”
“后来我发现,与其硬碰硬,不如找到问题的根源。”赵老意味深长地说,“王部长为什么对章这么执着?因为他只有这个权力。你们技术人员的成就,他无法参与,也无法评价,唯一能做的就是掌控那枚章。”
李萍若有所思。
“你知道院里为什么把注册师章放在人资部管理吗?”赵老问。
“不是为了防止滥用吗?”
“那是表面原因。”赵老摇头,“更深层的是,院里希望技术和行政之间能互相制衡。但现在的局面,已经背离了初衷。”
赵老站起身,拍拍她的肩膀:“去找院长吧,不过不是告状,而是提出解决方案。记住,技术人员最强的武器不是情绪,而是专业和逻辑。”
一小时后,李萍走进院长办公室,没有抱怨,没有诉苦,而是简明扼要地陈述了问题,并附上一份她刚刚草拟的《注册师章使用优化方案》。
“我们可以建立电子审批系统,线上留痕;可以设立技术审核委员会,对重大工程提前预审;还可以...”李萍条理清晰地说道。
院长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当李萍走出院长办公室时,手里多了一张批条——特批她此次可直接使用注册师章,同时院长承诺将在一周内组织专题会讨论她的优化方案。
回到人资部,王部长看到院长批条,脸色难看,但还是打开了保险柜,取出那枚沉甸甸的注册师章。
“就在这里盖,我要看着你盖。”王部长说。
李萍平静地接过章,轻轻沾上印泥,然后将章端正地盖在那一叠厚厚的施工图上。红色的印记在纸上绽放,仿佛是她和团队心血的加冕。
盖完章,李萍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对王部长说:“王部长,我理解您严格执行规定是为了规范管理。我草拟了一个优化方案,院长已经初步认可,希望能让技术部门和行政部门的协作更高效,到时候希望您也能提出宝贵意见。”
王部长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李萍会这么说,最后只是点了点头。
回到办公室,李萍将已盖章的图纸整理好,交给档案室归档。组里的同事们都围了过来,小刘兴奋地说:“李姐,太棒了!我们终于完成了!”
看着大家疲惫却喜悦的脸庞,李萍突然明白了赵老的话。真正的专业不仅是画出精准的图纸,更包括如何在复杂的现实环境中让专业价值得到尊重和发挥。
一周后,院里召开了注册师章使用管理专题会。李萍的方案得到了大多数与会人员的支持。经过优化,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线上系统提前申请,重大项目还有绿色通道,既保证了规范,又提高了效率。
三个月后,城南110千伏输电工程顺利投产。通电那天,李萍和团队受邀参加仪式。看着变电站里指示灯一一亮起,她内心涌起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回院的车上,小刘突然说:“李姐,人资部王部长今天早上找我,说我们项目组的表现已经记入绩效考核,还问我们是否需要额外奖励。”
李萍有些意外,随后笑了笑:“那你怎么回答的?”
“我说,能按时高质量完成项目,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奖励。”小刘骄傲地说。
车内响起一片笑声。
李萍望向窗外,输电铁塔在蓝天映衬下巍然屹立,银色的电缆在阳光下闪烁。她突然觉得,那些为了一枚印章而奔波抗争的日子,与眼前这片坚实的工程相比,同样是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专业与官僚的角力中,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仅是画图的技术人员,更是推动变革的实践者。而那枚鲜红的注册师章,从此不再只是流程上的一个环节,而是专业尊严与责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