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御前赌约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汴京的朝野上下。一时间,柳七娘和她那尚未动土的“示范工坊区”成为了全城最炙手可热的谈资。士林清流多在私下嘲笑柳七娘不自量力,坐等三个月后看她灰溜溜滚出汴京;市井百姓则更多是好奇与期盼,毕竟那“质优价廉的布匹器具”和“远超寻常的生活水准”听起来实在诱人;而嗅觉敏锐的商贾们,则从中嗅到了巨大的商机与……风险。
赌约立下的第二天,柳七娘便雷厉风行地行动了起来。凭借赵祯的特旨和她雄厚的资金,汴京城外、汴河沿岸一大片原本略显荒芜的土地被迅速圈定,挂上了“皇家示范工坊区(筹建处)”的牌子。大批被赵祯从将作监、军器监以及各地征调来的可靠工匠,在柳七娘麾下管事和赵祯派来的内侍省低级宦官的协调下,开始进驻,搭建临时工棚,清整场地。
工地上,首次出现了类似现代项目管理的雏形。柳七娘亲自绘制了分区规划图,设立了“材料司”、“营造司”、“人事司”等临时机构,虽然名头听着古雅,但职能划分清晰。她甚至尝试推行“每日晨会”和“进度简报”,让一众习惯了听令行事的工匠和官吏们颇感新奇与不适。
“柳顾问,这‘进度简报’……可否三日一报?每日如此,是否过于繁琐?”一位负责营造的将作监丞面露难色。
柳七娘穿着一身利落的胡服,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看着下方初具规模的工地,头也没回:“王监丞,三月之期,转眼即过。一日耽搁,便是三十分之一。若等三日才发现物料短缺或工序错误,损失的时间谁人来补?必须每日一报,事无巨细!”
她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决断力,让那监丞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只能暗暗叫苦。
(承)
工地建设热火朝天,但柳七娘和赵祯都知道,最大的挑战并非组织和人力,而是技术核心——水泥。
御书房内,赵祯对着柳七娘送来的密信,抓耳挠腮。水泥!这玩意可是现代建筑的基石,但他一个程序员,哪里记得住具体配方?只知道大概是用石灰石、粘土什么的烧出来的……
“石灰石……粘土……还要煅烧……好像还得加石膏粉调节凝固时间?”赵祯努力挖掘着前世刷短视频和百科偶然看到的零碎知识,“比例呢?温度呢?特么的,早知道要穿越,就该把《天工开物》和《化学基础》背下来!”
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模糊记忆,结合这个时代可能找到的原料,写下了一份语焉不详、充满“适量”、“若干”、“高温煅烧”等不确定词汇的“水泥猜想配方”,让陈忠和找绝对可靠的人,秘密送往工坊区。
柳七娘拿到这份“配方”时,饶是她心志坚韧,也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陛下这‘古籍’……看得真是‘细致’啊!”她咬着后槽牙,对心腹管事吩咐,“去,按照陛下所列,搜集石灰石、粘土、铁矿渣(赵祯模糊记得好像需要含铁的物质)、石膏等物,搭建简易窑炉,召集懂烧窑的工匠,我们……自己试!”
于是,工坊区一角,浓烟开始不分昼夜地升起。一炉炉按照不同比例配比的原料被送入窑中,然后烧出一堆堆颜色、质地各异的奇怪块状物。有的过于疏松,一捏就碎;有的根本没能凝结;有的倒是硬了,但凝固时间长得令人绝望。
“柳顾问,这……这已是第二十七炉了……”负责烧窑的老师傅满脸烟灰,声音沙哑,看着眼前又一堆不成样子的“失败品”,几乎要哭出来。人力、物力、时间都在飞速消耗。
柳七娘看着那堆废料,面沉如水。她知道赵祯能给出大致方向已经不易,具体工艺必须靠他们自己摸索。但时间的压力,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
(转)
就在水泥研发陷入僵局,整个工坊区建设进度因缺乏合适的粘合材料而受到拖累时,外部环境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首先是一些砖瓦、木料的供应商,突然以各种理由要求提价或者延迟供货。柳七娘派去调查的人回报,背后似乎有汴京几个大商行的影子,他们或是与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关系密切,或是单纯不满柳七娘这个“外来者”搅动市场,想趁机施压,分一杯羹,甚至让她知难而退。
接着,工地上开始流传起一些谣言。
“听说了吗?柳顾问这工坊,用的是妖法,将来织出的布都带着邪气!”
“可不是!招那么多流民,谁知道里面混没混进江洋大盗?到时候工钱拿不到,怕是连命都要搭进去!”
“三个月?我看是骗人的!到时候她一跑了之,咱们这些出了力的,找谁说理去?”
谣言虽低级,但在信息闭塞的古代,却极易蛊惑人心。一些刚刚招募来的流民和工匠开始变得人心惶惶,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了少量人员偷偷逃离工地的现象。
柳七娘站在工地上,听着各处管事汇报的坏消息,看着远处那些窃窃私语、眼神闪烁的工人,她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商业竞争中的龌龊手段,她见得多了,但在这个时空,感受尤为深刻。
“供应商的问题,我去谈。”柳七娘对管事淡淡道,“至于谣言……哼,看来是有人觉得我们太好说话了。”
她并没有选择强硬弹压,而是做了一件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合)
第二天,工地上竖起了一块巨大的木牌,上面用醒目的朱砂写着《工坊区章程细则》,旁边还有识字的管事大声反复宣读。
章程里明确规定了不同工种的每日工钱、加班补助、伙食标准(竟然每日有一顿见荤腥!)、奖惩制度,甚至还包括了工伤抚恤的办法!条件之优厚,远超当下任何一处官营或私营的工坊。
更重要的是,柳七娘当场宣布,所有工人,即刻预支十天工钱!
当沉甸甸的铜钱实实在在发到那些原本半信半疑的流民和工匠手中时,所有的谣言不攻自破!什么妖法,什么邪气,在真金白银和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厚待遇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地上原本低迷的士气瞬间高涨,甚至比之前更加踊跃。那些逃离的人后悔不迭,而留下的人则充满了干劲。
至于供应商的问题,柳七娘亲自出面,她没有威逼,也没有利诱,只是带着账本和一份未来工坊区巨大物料需求的清单,与那几个大商行的东家“恳谈”了一番。具体谈了什么无人得知,只知道谈完之后,那些商行不仅恢复了原价供应,甚至表示愿意优先保障工坊区的需求。
内部的人心暂时稳定了,外部的刁难暂时化解了。柳七娘用她的魄力和手腕,稳住了工坊区建设的基本盘。
(悬念)
然而,核心的技术难题依然如同大山般横亘在面前。水泥的试验,依然在不断失败。
这天傍晚,柳七娘疲惫地回到自己在工坊区的临时住所,却见心腹丫鬟捧着一小撮灰黑色的、略带刺鼻气味的粉末,兴奋地跑来。
“夫人!夫人!您快看!这是王铁匠他们那组,用新配比烧出来的东西,他们说……他们说好像有点不一样!”
柳七娘精神一振,连忙接过那撮粉末,仔细观察。颜色似乎比之前的失败品更接近她记忆中水泥的颜色,触感也更细腻。她用水调和,仔细观察其凝固情况。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管事脸色发白地冲了进来,声音带着惊恐:
“夫人!不好了!窑炉……三号窑炉炸了!王铁匠他们……他们好几个都被埋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