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晨光将西大街染成暖金色时,苏清鸢正站在医馆门楣下,指尖拂过刚打磨好的木质牌匾框架。阿明和周大叔扛着梯子走过来,木梯在青石板上轻轻一顿,发出沉稳的声响。
“小姐,匾额的字确定好了吗?工匠说今日就能刻好,再刷层清漆,明日开张就能挂上了。” 阿明仰着头,看着空荡的框架,语气里满是期待。
苏清鸢转身,从布包里取出一张宣纸,纸上是她昨晚写的三个大字 ——“清鸢堂”。墨色浓淡相宜,字体清丽却不失风骨,“清” 字笔锋利落,“鸢” 字舒展如翼,“堂” 字沉稳厚重。
“就叫‘清鸢堂’。” 她将宣纸递给阿明,眼神明亮,“‘清’是清正,医者当守清正之心,不贪财,不徇私;‘鸢’是纸鸢,虽轻却能乘风而上,愿这医馆能像纸鸢一样,将‘惠民’的初心传得更远;‘堂’则取‘济世堂’之意,盼能为百姓遮风挡雨,解病痛之苦。”
张嬷嬷凑过来,看着宣纸上的字,笑着点头:“这名字好!既念着小姐的名,又藏着咱们的初心,比那些堆砌辞藻的名字更有意义。”
阿明捧着宣纸,跑得飞快,直奔街角的木匠铺。周大婶则在医馆前洒了清水,驱散燥热的尘土;阿翠和阿莲将新缝制的浅青色布帘挂在诊桌前,布帘上绣着细小的艾草图案,微风一吹,便轻轻晃动,透着几分雅致。
整个上午,医馆都沉浸在忙碌又欢喜的氛围里。路过的百姓忍不住驻足,看着医馆里来来往往的身影,小声议论:
“听说这医馆明天就开张,苏大夫还会免费问诊呢!”“我早就等着了,我家老婆子的风湿,找了好多大夫都没好,苏大夫说不定能治!”“你看那门楣,明天就要挂匾额了,听说是苏大夫自己起的名字,叫‘清鸢堂’,多好听!”
议论声里满是期待,甚至有几位老人提前搬了小板凳,坐在医馆对面的茶摊旁,说要 “占个好位置,明天一早就能看病”。
临近正午时,一阵马蹄声从街那头传来。秦风骑着一匹黑马,身后跟着两个侍卫,侍卫手中捧着一块用红布裹着的匾额,格外惹眼。
“苏小姐,公子让属下送匾额过来,祝‘清鸢堂’明日开张大吉。” 秦风翻身下马,将匾额递给苏清鸢,语气带着几分笑意,“公子说,这匾额是他亲手题写的,材质是上好的紫檀木,能保存多年,也算是给‘清鸢堂’添份喜气。”
苏清鸢接过匾额,入手沉甸甸的。她轻轻掀开红布 —— 紫檀木的匾额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妙手仁心”。笔锋凌厉处如刀剑出鞘,婉转处似流水绵长,正是萧玦的字迹。匾额边缘还雕刻着细小的缠枝莲纹,虽不张扬,却尽显精致。
“替我多谢萧公子。” 苏清鸢的指尖轻轻拂过木纹,心中泛起一股暖意。萧玦总是这样,能在她最在意的时刻,送来最贴心的礼物 —— 这 “妙手仁心” 四个字,不仅是对她医术的认可,更是对她 “惠民” 初心的肯定。
秦风笑着点头:“公子还说,明日开张,他若有空,会亲自过来观礼。若是没空,也会派属下送来贺礼,绝不让‘清鸢堂’失了体面。”
送走秦风,百姓们围了上来,看着紫檀木匾额,纷纷赞叹:“这匾额真是气派!一看就是大人物送的!”“苏大夫真是厉害,连靖王殿下都给她送匾额!”
阿明从木匠铺回来,看到匾额,眼睛都亮了:“小姐,这是靖王殿下写的?太好看了!咱们把它挂在正中间,比太后娘娘的匾额还显眼!”
“不行。” 苏清鸢笑着摇头,“太后娘娘的‘苏记惠民医馆’是皇家许可的象征,要挂在门楣正中间;萧公子的‘妙手仁心’,挂在医馆内堂的正墙上,让来问诊的百姓都能看到,也提醒我们自己,要守住‘妙手仁心’的本分。”
众人都觉得有理,小心翼翼地将紫檀木匾额抬进内堂,找了最好的位置固定。阳光透过内堂的窗户,落在匾额上,“妙手仁心” 四个字泛着柔和的光,仿佛成了整个医馆的灵魂。
下午,贺礼陆续送来。林大人派管家送来一箱医书,从《黄帝内经》到《千金方》,都是孤本或手抄本,还附带一张字条:“望清鸢姑娘以医术济世,不负初心”;沈小姐送来两匹上好的云锦,说是给医馆做屏风用,云锦上面绣着淡雅的兰草,与 “清鸢堂” 的气质相得益彰;太后更是派太监送来一幅御制的《本草图谱》,绢本装裱,上面画着数百种药材,栩栩如生,说是 “给清鸢姑娘参考,也给‘清鸢堂’镇馆”。
张嬷嬷忙着登记贺礼,笑得合不拢嘴:“小姐,咱们‘清鸢堂’还没开张,就得了这么多贵人的贺礼,以后定能顺顺利利!”
苏清鸢看着堆在角落的贺礼,心中却很平静。这些贺礼,不仅是对她的认可,更是对 “惠民” 初心的支持。她知道,自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 明日开张后,她要做的,就是用医术治好每一个病人,用平价药材让百姓吃得起药,让 “清鸢堂” 真正成为百姓的医馆。
傍晚时分,木匠将刻好的 “清鸢堂” 匾额送来。阿明和周大叔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将匾额装在门楣的框架上。夕阳的余晖洒在木质匾额上,“清鸢堂” 三个字被染成金色,格外醒目。
百姓们纷纷鼓掌,有人喊道:“苏大夫,明天我们一定来!”“苏大夫,别忘了免费问诊啊!”“清鸢堂,好名字!以后我们看病就认这儿了!”
苏清鸢站在医馆门口,对着百姓们深深鞠躬:“多谢大家的支持!明日‘清鸢堂’开张,不仅有免费问诊,还会给前五十位百姓赠送解暑的薄荷汤和预防风寒的草药包,欢迎大家来做客!”
欢呼声此起彼伏,夕阳渐渐落下,天边泛起淡淡的晚霞。苏清鸢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感慨。从相府那个被忽视的庶女,到如今即将拥有自己医馆的医者,她走了太多弯路,经历了太多算计(柳氏的陷害、三皇子的刁难、国舅爷的阻挠),但幸好,她从未放弃 “惠民” 的初心,也幸好,她有张嬷嬷、阿明这样的团队,有萧玦、太后这样的支持者。
回到医馆内堂,苏清鸢看着墙上的 “妙手仁心” 匾额,又看了看桌上的《本草图谱》,心中突然生出几分忐忑 —— 明日开战,百姓期待很高,瑞王和国舅爷会不会趁机搞事?他们会不会在免费的薄荷汤或草药包里动手脚?
她转身对张嬷嬷说:“嬷嬷,明日的薄荷汤和草药包,一定要让阿翠和阿莲亲自准备,全程盯着,不许任何人靠近。暗卫那边,也让他们多留意进出的人,尤其是送东西来的,一定要仔细检查。”
张嬷嬷点头应下:“小姐放心,我都安排好了。阿明和周大叔会在医馆门口维持秩序,我会盯着后院的药材和煎药室,绝不让人钻空子。”
苏清鸢松了口气,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夜色。街灯渐渐亮起,照亮了 “清鸢堂” 的匾额。她知道,明日将会是新的开始 —— 是她实现 “惠民” 初心的开始,也可能是她与瑞王正面交锋的开始。
晚风拂过,带来后院艾草的清香。苏清鸢轻轻握紧拳头,心中暗下决心:无论明日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守住 “清鸢堂”,守住百姓的信任,守住 “妙手仁心” 的本分。而瑞王若是真的敢来捣乱,她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定要让他知道,“清鸢堂” 不是他能随意欺负的地方。
夜色渐深,“清鸢堂” 的灯还亮着。团队的成员们还在做最后的准备,有人在整理药材,有人在擦拭诊桌,有人在调试煎药的灶台。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日百姓们看病时的热闹场景。
而此刻的瑞王府,瑞王正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月光,手中把玩着一枚毒针。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对身边的侍卫说:“明日‘清鸢堂’开张,按计划行事。记住,要做得干净利落,别让人查到咱们头上。”
侍卫躬身应下,转身消失在夜色中。瑞王看着侍卫的背影,眼中满是狠戾 —— 苏清鸢,你的 “清鸢堂”,明日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一场围绕 “清鸢堂” 的风暴,正在夜色中悄然酝酿。而 “清鸢堂” 里的人们,还沉浸在即将开张的喜悦中,未曾察觉。明日的阳光,将会带来希望,还是危机?无人知晓,但 “清鸢堂” 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