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的冬季,当洪承畴在西域高歌猛进之时,远在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战火正酣。
按照与大明皇帝的密约,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领以蒙古骑兵为主的主力,越过唐古拉山,进入了西藏,旨在消灭敌视格鲁派(黄教)的第悉藏巴汗政权(支持噶举派,俗称白教)。
然而,战事进展远非预想中顺利。
藏巴汗丹迥旺波依托拉萨、日喀则等地的坚固堡垒和复杂地形进行顽强抵抗。
西藏高原的严寒、缺氧以及漫长的补给线,极大地消耗了蒙古大军的锐气。
战局从预期的闪电战,演变成了残酷的拉锯战和消耗战,双方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僵持不下,伤亡惨重。
固始汗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前进,则攻坚乏力,损失日增;后退,则前功尽弃,威信扫地,更无法向支持他的格鲁派和背后的明朝交代。
与此同时,格鲁派集团也忧心如焚。
年轻的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和其师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虽然热切期盼固始汗能消灭藏巴汗,为黄教扫清障碍,但旷日持久的战争严重破坏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也让他们担心,即使最终获胜,和硕特蒙古人的统治是否会过于强大,反而损害格鲁派的利益?
他们迫切需要一股更强大、且能平衡蒙古力量的外部势力来“主持公道”,确保战后格局对黄教有利。
崇祯七年末,两路使者几乎同时从拉萨出发,冒着风雪,分别经青海道和川藏道,赶往北京。
一路是固始汗的使者。
他的表文措辞恭敬而急切:
“恭奏大明天子陛下:臣奉旨护教,兵进卫藏。然逆酋藏巴,负隅顽抗,仗地利之险,耗我王师。今战事胶着,士卒疲敝,恐负圣恩。伏乞陛下念黄教之危,遣天兵以为奥援,早定藏局,则佛法幸甚,边陲幸甚!”
表文中,固始汗巧妙地将自己的军事行动定义为“奉旨”,将困境归因于敌人顽固,核心诉求是请求明朝“遣天兵以为奥援”。
另一路是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联合派遣的格鲁派高僧使团。他们的表文则更具宗教和政治色彩:
“世间法王大皇帝陛下金鉴:今有邪魔藏巴,倒行逆施,迫害正信(格鲁派),雪域佛土,生灵涂炭。幸有护教法王固始汗(已接受明朝册封)兴兵讨逆,然力有未逮。恳请陛下秉菩萨心肠,行雷霆手段,遣使主持公道,发兵护持圣教,则西藏百万僧俗,永感天恩,长奉正朔!”
这份表文,将明朝皇帝尊为“世间法王”(超越世俗的佛教护法君主),将介入定义为“主持公道”和“护持圣教”,给予了明朝极高的道德地位和行动合法性。
这两份表文,一武一文,一急一缓,却共同指向同一个目标:恳请大明帝国直接介入西藏事务。这为崇祯皇帝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名正言顺的机遇。
崇祯八年正月,两份表文送达北京。
崇祯皇帝在文华殿召集重臣,商议对策。
内阁首辅周延儒持重,认为:“陛下,西藏地势极高,路途险远,大军远征,耗费巨万,恐非良策。不若遣一能臣干吏,持节前往,调解纷争,宣示主权即可。”
但崇祯的决心已定。
他指着那两份表文,对群臣说:“固始汗奉朕密旨而入藏,达赖、班禅上表请朕主持公道。此乃天赐良机,岂可错过?西藏,非仅宗教之地,更是西陲之藩篱,扼守青海、滇蜀之要冲!若任蒙古各部在此争夺,或藏巴坐大,则我西部永无宁日!”
他顿了顿,斩钉截铁地说:“此番介入,非为攻城略地,乃为定制度、立规矩、收其心!要让我大明之政令,达于拉萨;让西藏之僧俗,知有北京!”
皇帝的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一位年轻的亲王身上——唐王朱聿键(当时受封郡王,任职河南巡抚,以干练着称)。
“唐王!”崇祯唤道。
“臣在!”朱聿键出列躬身。
“朕命你为‘钦差大臣,总督西藏及朵甘思等地安抚事宜’,全权处理西藏事务!”
崇祯肃然道,“着你即刻组建行辕,遴选精干吏员、通晓藏事之僧俗人才,并调四川精锐三千为护卫,克日启程,入藏!”
崇祯详细指示了朱聿键的使命:
调解停战:以中央王朝钦差的身份,促使固始汗与藏巴汗暂时停火谈判。
确立宗主权:主持举行正式仪式,让达赖、班禅、固始汗、藏巴汗(若投降)等各方势力,向大明皇帝宣誓效忠。
规划政体:调研西藏情况,筹划设立类似于“乌思藏都指挥使司”的行政管理机构,确立政教分离、大明直辖、地方自治相结合的新体制。
驻军要地:在拉萨、日喀则等战略要地,建立大明驻藏大臣衙门,并留驻少量精锐军队,象征主权。
经济文化纽带:推动茶马互市,邀请达赖、班禅遣使入京,加强联系。
“记住,”崇祯最后叮嘱道,“汝之使命,重在怀柔与建制。要让西藏上下明白,唯有归附大明,方能得享太平与尊荣!”
“臣,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唐王朱聿键深感责任重大,亦知此乃建功立业之良机,郑重叩首领命。
崇祯八年春,唐王朱聿键率领着由官员、学者、医师、工匠以及一支精干的川军护卫组成的庞大使团,离开北京,踏上了前往西藏的漫漫征程。
这支队伍携带的,不仅是皇帝的诏书和丰厚的赏赐,更是一套将彻底改变西藏政治格局的全新统治蓝图。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也通过六百里加急,向仍在西域的洪承畴发出密旨,要求其密切关注西藏局势,必要时可派遣一部精锐,经于阗(和田)南下阿里地区,以为唐王声援,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当大明帝国的日月浪涛旗出现在拉萨河谷时,西藏的历史,将翻开新的一页。
崇祯皇帝以“受邀调解”的巧妙方式,即将完成对帝国西南边陲的最后一块重要拼图的整合。
一个前所未有的、疆域辽阔且联系紧密的大明帝国,已初具雏形。
(码字不易,麻烦亲爱的书友们,给个五星好评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