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来自塞外的风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
但此刻的北京城,以及广袤的北境边关,却涌动着一股与气候迥异的热潮——一场在充足银钱支撑下,前所未有的扩军强武行动,正全面铺开。
京营
陆铮的目标清晰而坚定,在现有五万忠武军的基础上,一年之内,将其扩充至十五万真正可战的精锐,并尤其注重骑兵的建设。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募兵充数,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告示贴遍了北直隶、山东、河南,甚至辐射至山西、陕西。
这一次,条件更为苛刻:“年十八至三十,身长四尺八寸以上,臂力、脚力需达标准,需有里正或宗族作保,身家清白,无不良嗜好。”
募兵点不再局限于府城,而是深入州县,由兵部官员、忠武军军官及锦衣卫人员共同主持,严格筛选。
陆铮深知兵贵精不贵多。他宁愿放慢速度,也要确保每一个新兵都是合格的“材料”。
同时,陆铮提高了安家费和饷银标准,并承诺伤残、阵亡皆有优厚抚恤,使得“吃皇粮”对良家子的吸引力大大增加。
短短两月,初步筛选合格者已逾六万人,远超预期,但后续的淘汰与训练才是真正的考验。
骑兵,是陆铮规划中十五万精锐的核心打击力量,也是最大的短板。合格战马的稀缺,是制约明军战力的痼疾。
多渠道购马: 陆铮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晋商残余的渠道,以及暗中与一些尚未完全倒向后金的蒙古部落接触,高价购买蒙古马。
另一方面,奏请朝廷,重启部分官方“茶马互市”,并尝试从朝鲜、甚至通过葡萄牙商人从南洋获取一些适合骑乘的骡马或种马。
陆铮请奏朝堂在兵部下专设“马政清吏司”,由精通马政的官员负责,统筹所有战马采购、繁育、牧养事宜。
在宣大、蓟镇等地,划定专门草场,设立官营养马场,试图逐步建立稳定的马匹来源。
严格骑手选拔: 从新兵和现有部队中,遴选精通骑术或有潜质者,组建独立的骑兵教导队,由来自边镇、经验丰富的骑兵军官和部分蒙古降人担任教习。
进行系统化的骑射、劈刺、队列训练。陆铮的目标是,至少先建成一支两万人的核心骑兵力量。
匠作营扩编,胡匠头的匠作营规模扩大了数倍,分为铳炮坊、甲胄坊、弓弩坊、骑兵具装坊等。
陆铮要求,所有武器装备,必须按照统一标准打造,并刻印编号,以便追溯质量。
改进后的鸟铳和开始小批量试制的燧发枪优先装备新编部队。
周遇吉、曹文诏等人结合陆铮的理念和实战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忠武军操典,尤其强调火器与冷兵器的协同、小队战术、土木作业(挖掘壕沟、构筑简易工事)以及长途行军耐力。
新兵入伍,先进行三个月的基础队列、体能和纪律训练,考核不合格者一律淘汰,之后才分入各专业兵种(步、骑、炮、工)。
并定期组织各军、各营进行大规模实兵对抗演练,设置复杂敌情,锤炼军官的指挥能力和部队的应变、协同能力。
校场上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充满了尚武之气。
对于九边,陆铮的策略是“持续输血,助其强筋健骨”。
定额补充,倾斜精锐,朝廷根据各镇核实的兵额及防御任务,定额拨付饷银和物资。
同时,对于大同、蓟镇这样的前沿要地,给予额外倾斜。
马科和谢尚政利用这些资源,得以继续招募本地青壮,替换淘汰下来的老弱,并小规模地组建自己的精锐“选锋营”。
忠武军继续向各边镇输出基层军官和专业技术士官(如炮手、工兵),帮助边军掌握新的训练方法和战术。
京营匠作营改进的武器装备,也优先供应边镇,提升其守御能力。
以战代练,清肃边墙,陆铮鼓励边将在确保防线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出击,清剿靠近边墙的小股游骑和土匪。
马科便多次派出精干小队,出境扫荡那些与后金勾结的蒙古小部落,既锻炼了部队,也巩固了外围缓冲地带。
这种积极的防御姿态,极大地提振了边军士气。
如此大规模的扩军,自然耗资巨万。虽有江南财赋支撑,但朝中非议之声再起。
“养兵十五万,岁耗几何?江南之财,岂是无穷尽耶?”
“重兵集于京畿,古来大忌!陆铮其心……”
“骑兵耗费尤甚,一骑之费,可养步卒十人!得不偿失!”
面对这些声音,陆铮的回应简单直接。他让户部当庭核算:若无此强军,一旦潼关失守,流寇入中原,或建虏再次破关,朝廷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需要死伤多少百姓?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在李标、钱龙锡的默认和部分务实派官员的支持下,扩军计划得以强力推进。
而在陆府,苏婉清的产期日益临近。府中上下小心翼翼,充满了期待与紧张。
陆铮无论多忙,每日必抽空回府,陪妻子说说话,感受那日渐活跃的胎动。这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是他在这冰冷权谋和残酷战争中,最温暖的慰藉与最坚实的动力。
他深知,自己打造的利剑与坚盾,不仅仅是为了这个帝国,更是为了能给自己的孩子,争取一个能够安然成长的未来。
秋日的阳光下,京营大营尘土飞扬,边关堡寨炊烟袅袅。帝国的军事机器,正在银钱的润滑和强力的推动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十五万精锐的目标如同远方的灯塔,指引着方向,但通往灯塔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
来自内部的掣肘,来自敌人的窥伺,以及这庞大军队本身的管理和维系,都是陆铮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砺剑北疆,不仅仅是为了防御,更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决定帝国命运的大变局中,能拥有放手一搏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