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光流转,咸熙三年的盛夏已被初秋的凉意取代。

这两个月间,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变,只有无数细微处的积累与沉淀,如同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帝国的面貌。

江南

金陵行辕内,林汝元案头堆积的不再是弹劾奏章与贪墨罪证,而是各府县送来的秋粮预报表、商税统计册以及兴修水利的工勘图。

窗外的秦淮河,似乎连桨声灯影都少了几分往日的浮华,多了几分务实的气息。

随着清丈田亩在苏、松、常等核心府县基本完成,隐藏在豪强缙绅名下的田产被大量清理出来,纳入朝廷税基。

仅苏州一府,预计秋税(主要是粮赋)便可比往年(按旧册)增收近四成,且因取消了大部分杂派,普通自耕农的负担并未明显增加,甚至有所减轻。

松江府市舶司在新规激励下,过往海商大增,夏季三个月的关税收入便超过了去年全年,来自海外的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

徐家商业帝国的瓦解和店铺的拆分拍卖,打破了以往的垄断。

虽然短期内引发了一些市场波动,但更多中小商人获得了机会。

丝绸、棉布、瓷器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活力被激发,一些原本依附于徐家的工匠、机户也开始自立门户,市场竞争变得活跃。

赵德柱在松江港建立的秩序,使得贸易环境大为改善,吸引了更多福建、广东乃至南洋的商船前来。

官学新风: “育才官舍”培养出的第一批近百名寒门士子,已被林汝元以“实习吏员”的名义,分派到各府县衙门,协助处理文书、核算钱粮。

他们年轻,充满干劲,且对新政抱有热情,给暮气沉沉的江南官场注入了一股清流。

虽然地位不高,却像楔子般嵌入旧有体系,开始产生影响。

发还部分被侵占田产、兴修水利、平抑物价等措施,让底层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士绅阶层仍有怨言,但公开的、有组织的抵抗已近乎绝迹。林汝元“林青天”的名声在民间愈发响亮,甚至开始有百姓自发为其立生祠(虽被林汝元严厉制止)。

江南的民心,正在从离心离德,慢慢转向观望,乃至初步认同。

林汝元站在行辕的望楼上,看着这座渐趋稳定的城市,心中并无太多自得。他知道,这只是将江南从“失控”拉回了“可控”,距离真正的治理有效、财赋稳定输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至少,帝国的心脏,现在能从江南这颗“肾脏”中,汲取到相对洁净的血液了。

北疆

而在广袤的北境,变化同样显着。

大同镇(总兵马科): 经过数月整顿与补充,大同镇主力战兵已恢复到八千余人,虽然距离鼎盛时期仍有差距,但兵员更加精干。

利用江南输送的银钱,马科修复了镇羌堡、得胜堡等关键前沿堡垒的墙体,储备了足够支撑三个月作战的粮草。

更重要的是,他效仿忠武军,建立了严格的轮训和考核制度,淘汰不合格者,提拔勇毅之士。

如今的大同镇,虽不敢说能主动出击,但凭借修缮一新的工事和士气有所回升的守军,已然具备了一定的韧性。

小股蒙古骑兵的骚扰基本绝迹,边境获得了难得的短暂安宁。

蓟镇(副总兵谢尚政): 谢尚政将重点放在了完善预警和快速反应上。他重新梳理了烽燧系统,确保一旦有警,消息能迅速传递。

同时,他抽调精锐,组建了数支机动性强的“游骑营”,日夜在长城沿线巡弋,有效遏制了后金细作和小股精锐的渗透。

蓟镇的防线,变得更加敏锐和富有弹性。

宣府等镇: 变化相对慢一些,但喝兵血的现象已基本杜绝,士卒能按时拿到足额饷银,军心趋于稳定。

新任将领们正在努力消化朝廷补充的兵员和物资,加紧操练,修复工事。

整体而言,九边防线如同一条多处断裂后又勉强接续起来的锁链,虽然依旧脆弱,但总算重新连成了一体,不再是一触即溃的烂泥。

京营忠武军: 规模已稳定在五万左右,不再盲目扩编,而是专注于强化训练和装备。

匠作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改进后的鸟铳和盔甲,虽然数量仍不足以完全换装,但精锐部队的装备水平已显着提升。

周遇吉和曹文诏定期组织各军对抗演练,战术协同能力不断增强。

这支军队,正逐渐成为帝国手中最锋利、也最可靠的一柄剑。

陆铮审阅着来自各边的奏报,心中稍安。边镇初步稳定,意味着来自北方的直接军事压力有所缓解,为他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但他目光扫过舆图上潼关的位置时,眉头依旧紧锁。李自成百万大军依旧围困着那座雄关,孙传庭还能支撑多久?这才是当前最大的隐患。

这两个月,北京朝堂也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江南财赋的输入,使得许多原本无解的难题(如百官俸禄、各地赈济)有了解决的可能,争吵自然少了许多。

首辅李标得以推行一些早就想做的、惠而不费的举措,如修缮部分官仓、整理典籍等,朝局呈现出一种久违的“治世”气象。

京城市面更加繁荣,来自江南的货物充盈市场,物价平稳。

忠武军军纪严明,很少扰民,使得京畿地区的治安状况也大为改善。

陆铮偶尔能在傍晚时分,陪着腹部已明显隆起的苏婉清在府中小园散步,享受片刻的安宁。

府中的戒备依旧森严,但那种无形的紧张感,似乎随着外部局势的缓和而略有放松。

然而,平静的海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江南的士绅虽然暂时蛰伏,但失去的特权和利益如同骨鲠在喉,他们仍在暗中串联,等待时机。

朝中清流对陆铮“重术轻道”的批评并未消失,只是在现实成效面前暂时收敛。

而最让陆铮牵挂的,依旧是潼关。孙传庭送来的求援文书语气一次比一次急迫,粮草、药材、兵员,样样都缺。

李自成似乎也在调整策略,围困得更紧,渗透得更深。

“江南初定,边镇稍安,然心腹之患未除……”陆铮放下手中的潼关战报,走到窗前。秋风吹动庭前的落叶,带着一丝凉意。

他知道,这两个月的喘息之机来之不易,但帝国最严峻的考验,依然悬而未决。

陆铮必须利用这短暂的稳定期,尽快为解潼关之围,或者说,为应对潼关可能失守的最坏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收获的秋实,或许刚刚够支撑帝国,去迎接下一场,可能更加酷烈的寒冬。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汉末雄主:开局召唤华夏兵团大魏风云之千秋帝业我长生不死愁啊大明第一战神大明卫大明:哈密卫百户,富可敌国青金志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长生:老夫一惯儒雅随和天幕:始皇之子的造反人生崇祯元年,开局逆转亡国局杨凌传之逆袭家主大明孤臣:从科举到定鼎四海游戏三国之逆流天下司马老贼玄黄问道穿越水浒:郓哥称帝录开局托孤,我带双诸葛躺平复汉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血色白银三国:谋划董卓遗产后,称霸北方大唐:我当太子,李二李四全破防小姐,姑爷又摆烂了洪武:医圣朱橚女帝的社畜生存法则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离之星于府钱庄水浒:后周遗孤,开局撕诏书三国:开局逆袭,大小乔求嫁我!三国:开局黄巾渠帅,掳夺二乔北境之王:从假死开始古代荒年,喂嫂纳妾大秦帝国:铁血文明穿越大唐成小道士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隋唐:我靠情圣系统截胡满朝皇后寒门小神童寒甲御天摊牌了,我是藩王,也是军火商穿越当死侍李云龙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干三国:开局种田,捡的白毛丫头竟我要当纨绔,你让我教太子娶公主南北战争:我与龙娘同居的日子汉末职场,小兵迎娶何太后大明洗冤录之十二奇案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