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一天下午,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所有考生需要前往各自分配的考点进行“踩点”。这不仅是确认考场位置,更是为了熟悉路线、计算路程时间、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是高考前最后一次、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实战准备。
米小圈和李黎被分在了同一个考点——市第一中学。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意味着在奔赴战场的最后一段路上,他们依然可以彼此为伴。
下午两点,阳光有些灼人。两人约在学校门口见面,然后一起乘坐公交车前往考点。车上人不多,大多是和他们一样神情严肃、带着透明文件袋的考生和家长。没有人说话,只有引擎的轰鸣和报站声,气氛压抑。
米小圈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感觉手心有些潮湿。他偷偷看了一眼身旁的李黎,她今天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t恤和运动长裤,头发利落地扎成马尾,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目光专注地看着前方,像是在脑海中预演明天的行程。
“紧张吗?”米小圈忍不住低声问。
李黎转过头,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还好。确认好路线和环境,心里会更踏实。”
她的冷静一如既往地感染着米小圈。是啊,未知才会带来恐惧,当一切变得清晰可控,心态自然就能平稳下来。
在市一中站下车,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踩点的学生和家长。高大的校门,庄严的校训石,以及门口拉起的警戒线和醒目的“高考考点”标识,无不提醒着人们这里即将发生的重大意义。
两人随着人流走进校园。按照指引图,他们的考场分别位于教学楼A栋的三楼和四楼。他们没有急于先去寻找自己的教室,而是默契地决定先一起把整个流程走一遍。
“我们先确定从校门口到教学楼A栋的最佳路线。”李黎拿出手机,点开地图,语气认真得像是在进行一项科学考察。
“嗯,看看哪条路最近,最不容易拥堵。”米小圈凑过去,两人头挨着头,研究着校园平面图。他们避开了可能会聚集人群的中心花园,选择了一条相对僻静但路径清晰的林荫道。
沿着选定的路线,他们一步步走着,同时在心里默数步数,估算时间。
“从校门口走到A栋楼下,大概需要5分钟。”李黎看着手机上的计时器,精准地报出数据。
“上楼时间也要算进去。”米小圈补充道,“楼梯和走廊的人流情况明天肯定和今天不一样,要预留出缓冲时间。”
“嗯,至少预留10分钟。”李黎点头,在本子上记下关键点。
来到教学楼A栋,他们先是找到了位于一楼的考务办公室和医务室的位置,确认了紧急情况下的求助点。然后,他们开始爬楼梯。
“楼梯比较宽敞,即使人多应该也不会太拥挤。”米小圈一边走一边观察。
“注意脚下,别分心。”李黎提醒道,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来到三楼,李黎的考场就在楼梯口附近。她站在教室门口,透过窗户看了看里面整齐排列的桌椅,以及黑板上方悬挂的时钟,默默记下了自己的座位大致区域。
“看清楚了吗?”米小圈问。
“嗯。”李黎点头,“采光很好,时钟位置也清晰。”
接着,他们又一起上到四楼,找到了米小圈的考场。同样仔细地确认了位置和环境。
“你的考场离楼梯稍远一点,明天上楼后直接右转到底。”李黎像个细致的导航员,提醒着米小圈。
“明白。”米小圈心里暖暖的。
踩点完考场,他们又一起去确认了卫生间的位置,以及明天考间休息时可以停留的指定区域。每一个细节,他们都考虑得极其周到,仿佛不是在熟悉考场,而是在为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勘察地形,制定最稳妥的行军路线。
整个过程中,两人都表现得异常认真和专注,没有多余的玩笑,只有简洁高效的交流和默契的配合。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洒在安静的走廊上,将他们的身影拉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气息。
当所有需要确认的事项都完成后,两人并肩走出市一中的校门。回程的公交车上,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
“都记清楚了吗?”李黎问。
“清楚了。”米小圈点头,“路线、时间、位置,都没问题了。”
“那就好。”李黎看向窗外,夕阳给她的侧脸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明天,按计划进行。”
“嗯,按计划进行。”米小圈重复道,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这次考点踩点,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地理位置确认,更是他们并肩作战三年来,严谨、细致、互相扶持风格的最后一次集中体现。他们用最认真的态度,将未知的恐惧转化为清晰的路径图,将焦灼的等待转化为有序的筹备。当明天清晨,他们再次踏上这条已经熟悉的路线时,心中将不再有迷茫和慌乱,只有向着共同目标全力冲刺的坚定与平静。这一起熟悉路线的认真,为他们的高中时代,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顿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