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号跟随着那道由古老光骸投射出的路径,如同盲人拄着探路的竹杖,缓缓驶入星骸遗迹的深处。四周是无数悬浮的、散发着微弱光芒的碎片,它们寂静无声,却仿佛无数双来自遥远过去的眼睛,冷漠地注视着这艘闯入的不速之客。
路径蜿蜒曲折,精准地避开了那些体积巨大或能量反应异常的危险残骸,指引着“摇篮”在废墟的迷宫中穿行。每一次转向,每一次微调姿态,都消耗着宝贵至极的能源。
“航向稳定,遵循光径指引。” “能源回流消耗加剧,维持当前航速,储备预计将在四十一标准时后耗尽。” “外部环境维度波动指数持续升高,舰体结构应力缓慢增加。”
报告声在昏暗的指挥中心内回荡,每一个数据都敲打在人们心头。希望就在前方,但代价是能源的飞速流逝。他们像是在用最后的血液,换取一张通往未知终点的单程票。
林烬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坐在指挥席上,目光紧盯着主屏幕上那条光芒构成的路径以及前方无尽的黑暗。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条路并非坦途。
果然,航行了一段距离后,异变突生。
前方的光径,毫无征兆地,突然分叉了!
原本清晰单一的光束,在一个巨大的、扭曲的飞船残骸(其风格与已知任何文明都截然不同)前,分裂成了两条!两条分支的光芒强度、频率几乎完全一致,蜿蜒延伸向废墟两个不同的方向,最终都消失在深邃的黑暗里。
“路径分裂!重复,光径指引出现分叉!”导航官的声音带着错愕与紧张。
“计算两条路径终点的可能方向!”林烬立刻下令。
“计算中……路径A终点指向废墟核心区域的一个高能量反应源,信号特征……与能量回流有微弱相似。路径b终点……能量反应极其微弱,几乎与环境背景融为一体,但维度波动异常平稳。”
两个选择。一条指向可能存在的强大能源或核心遗迹,但风险未知;另一条指向未知的平静,可能是安全区,也可能是彻底的死寂。
“星骸族的指引……为什么会出现分叉?”艾拉皱紧眉头,快速翻阅着诺拉长老的日记和所有相关数据,“日记里没有提到这种情况……除非……”
她猛地抬起头:“除非这分叉并非原本的设计!而是因为遗迹本身受损严重,或者……能量不足?指引系统出了故障?”
这个推测让所有人背后一凉。他们赖以导航的“灯塔”,本身可能也是残缺的!
“尝试与发射指引光线的碎片重新建立连接,请求确认路径!”林烬命令道。
通讯团队立刻尝试,然而所有的信号都如同石沉大海。那块巨大的碎片在发射出光径后,似乎就耗尽了一切,再次陷入了沉寂,只维持着最基本的光径投射,对任何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他们被孤立在了迷途之中,必须依靠自己做出选择。
“能源状态?” “剩余储备仅够维持三十八标准时!如果选择路径A,以预计的能耗,我们可能在抵达终点前就能源耗尽!路径b能耗较低,或许能支撑到终点,但终点是什么完全未知!”
能源的窘迫使得选择变得更加残酷。
选择能源可能丰富的路径A,可能中途枯竭,功亏一篑。 选择未知但能耗较低的路径b,可能安全抵达,却发现终点一无所有,同样意味着慢性死亡。
“将军,怎么办?”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林烬身上。
压力如山般压下。这不是简单的利弊权衡,而是在信息极度匮乏下的豪赌。
林烬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他的灵觉在这片诡异的“虚无之海”中似乎受到压制,变得模糊不清。他无法依赖直觉。
他重新睁开眼睛,目光扫过两条分叉的光径,又看向外部那无尽的、沉默的废墟。
“分析路径A终点的高能量源特征,与我们所知的任何能量类型进行比对。分析路径b终点的维度波动数据,寻找异常模式。”他选择了最笨拙却可能最可靠的方法——寻找更多信息。
技术团队立刻忙碌起来。
几分钟后,结果出炉。
“路径A终点能量源……其波动模式与‘归墟之眼’晶体有百分之零点三的相似性!但与能量回流同源度更高,达到百分之七!” “路径b终点……维度波动平稳得……不正常,仿佛一片绝对的‘死水’,没有任何起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异常!”
路径A终点可能与那危险的晶体有关联,但也可能与救命的能量回流同源。 路径b终点则是一片诡异的、违背常理的“平静”,吉凶难料。
两个选择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这时,负责监控能源回流的工程师发出了惊呼:“将军!能量回流的速率……正在下降!”
“什么?原因?”
“不清楚!似乎越深入遗迹,回流的强度反而在减弱?好像……这里的空间环境在‘稀释’或者‘吸收’它?”
雪上加霜!
他们最大的依仗,那持续的能量供给,竟然也在减弱!这意味着他们的时间比预想的更加紧迫!
绝望的气氛再次弥漫开来。
必须立刻做出选择!
林烬的目光在两条光径之间来回扫视,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每一个细微的可能。
最终,他猛地一握拳,下了决心。
“选择路径b。”
命令一出,众人都是一愣。选择那个能量微弱、平静得诡异的方向?
“将军?”副官忍不住出声。
“路径A终点能量强大,但可能与‘归墟之眼’有关联,风险过高。而且能源可能不足以支撑我们抵达。”林烬的声音冷静得近乎冷酷,“路径b虽然未知,但其极端的‘平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特征。在这片维度波动剧烈的‘虚无之海’,一片绝对的‘静区’,或许隐藏着特殊的规则甚至……庇护所。赌一把。”
这是一个基于排除法和逆向思维的决定。选择那个最不像有危险,但也最不像有希望的方向。
“调整航向,进入路径b。最大程度节约能源,所有非必要系统进入深度休眠。”林烬下达了最终指令。
“摇篮”号缓缓转向,驶入了那条光芒略显黯淡、通往未知“静区”的路径。
航行的过程更加压抑。四周的废墟碎片似乎变得更加稀疏,光芒也更加暗淡。那种绝对的“空无”感愈发强烈。能量回流的速率持续下降,能源储备的读数如同沙漏般无情地减少。
每一秒,都像是在走向永恒的寂静。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能源储备即将跌破十标准时的心理底线时——
“检测到路径前方出现巨大结构体!”传感器官的声音因激动而变调,“不是残骸!是完整的结构!其材质……无法扫描!能量反应……近乎零!维度波动……平稳!我们到了!路径b的终点!”
主屏幕上,一个巨大无比的、光滑如镜的、呈现出绝对几何形态的纯黑色立方体,静静地悬浮在虚空之中。它没有任何特征,没有任何接口,仿佛亘古以来就存在于那里,吞噬着一切光线、一切能量、一切探测波。
它就是那片“静区”的核心。
“摇篮”号在这巨大的黑色立方体面前,渺小得如同尘埃。
光径的尽头,指向的就是这个?
这里有什么?生路?还是另一个形态的坟墓?
能源即将耗尽,他们已无路可退。
“尝试……接触。”林烬的声音干涩。
一艘小小的、几乎耗尽了能源的工程探测艇,被缓缓释放出去,如同飞蛾般,颤巍巍地飞向那巨大的黑色立方体。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探测艇伸出机械臂,小心翼翼地触碰向那光滑无比的黑色表面。
就在接触的一刹那——
没有任何声光效果。
但那巨大的黑色立方体表面,如同水波般荡漾了一下。
紧接着,一道信息流,并非通过常规通讯频道,而是直接作用于“摇篮”号的主计算机核心,冰冷、简洁、不容置疑:
“权限检测中……” “能源水平:严重不足。不符合最低接入标准。” “序列识别:星骸传承印记(微弱)确认。临时访问权限授予。” “指令:选择——” “选项一:补充标准能源单元(风险:存在排异反应可能)。” “选项二:上传核心数据库至‘永恒回廊’(风险:信息丢失可能)。” “选项三:申请进入‘静滞力场’(风险:意识消散可能)。” “请于能源耗尽前做出选择。”
三个选项,三种风险,没有解释,没有保证。
冰冷的选择,再次摆在了濒临灭绝的文明面前。
而“摇篮”的能源储备,只剩下最后……八标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