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虽然停了,可寒风却像出鞘的刀子,裹着雪粒子刮在脸上,生疼生疼的。田埂上的积雪被风吹得打旋,钻进社员们的衣领、袖口,瞬间化作冰冷的雪水,顺着衣缝往下淌。才忙活了半小时,大家的眉毛、帽子边缘就结了一层白霜,手揣在手套里也冻得发僵,连握铁锹的力气都减了几分。
小林握着铁锹的手忍不住抖了一下,铁锹尖在雪地里滑了个空,差点碰到玉米根。他赶紧收回手,往手套里哈了口热气,可这点热气很快就被寒风吹散,指尖依旧麻得像失去了知觉。“这风也太邪乎了!”他小声嘟囔着,抬头看了眼远处的三秒,却见三秒正弯腰扶着一根秸秆,连手套都没戴, bare hands 直接抓着冰冷的竹竿,动作却一点没慢。
三秒确实没戴手套。刚才清理积雪时,手套被雪水浸透,冻得硬邦邦的,根本没法灵活干活,他干脆直接摘了,塞进棉袄口袋里。此刻他正蹲在地里,左手扶着压弯的秸秆,右手拿着绳子,小心翼翼地往竹竿上绑。秸秆上的雪水顺着指缝往下流,手很快就冻得通红,指关节也泛着青紫色,可他却像没察觉似的,专注地调整着绳子的松紧度。
“三秒哥,你咋不戴手套?手都冻成这样了!”小林跑过来,把自己备用的一副旧手套递过去,“我这手套虽然旧,但比 bare hands 强,你先戴上!”
三秒抬头笑了笑,摆了摆手,继续绑绳子:“不用,戴着手套干活不利索,耽误时间。你看这秸秆,要是绑得不牢,等下风一吹又倒了,之前的功夫就白费了。多抢一点是一点,咱们早一分钟干完,玉米穗就少受一分钟冻。”他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很快消散在寒风中,脸颊冻得通红,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劲儿。
小林看着三秒冻得发僵的手,心里一阵发酸,也顾不上自己的手冷,转身又钻进玉米地,铁锹挥得更用力了。
不远处,陈老五正带着中年社员们扶秸秆。他的手套也湿了,却舍不得摘——这是去年合作社发的劳保手套,还挺厚实,摘了更冷。他扶着一根稍微粗点的秸秆,慢慢往上抬,可秸秆被积雪压了太久,有点弯得变了形,刚抬到一半,突然“咔”的一声,秸秆从中间裂了道缝。
“哎!”陈老五心疼地叹了口气,赶紧停下动作,小心翼翼地把秸秆放倒,解开苞叶一看,里面的玉米穗虽然受了冻,但颗粒还算饱满。“还好玉米穗没坏,赶紧摘下来,送烘干房去!”他对着旁边的社员喊,声音因为用力而有些沙哑。
旁边的老张赶紧过来,帮着陈老五把玉米穗摘下来,装进编织袋里:“陈叔,您歇会儿吧,看您这手冻的,都肿了。”陈老五摆了摆手,又去扶另一根秸秆:“歇啥!现在正是抢时间的时候,我还能干!咱们多扶一根秸秆,就能多保一穗玉米,社员们年底的分红就多一分指望。”
赵二婶带着老年社员和妇女们收集玉米穗,情况也没好多少。王大娘的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脚冻得发麻,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冰碴子上,可她还是弯腰仔细地在雪地里找着脱落的玉米穗:“多找一个是一个,这些玉米要是烂在地里,太可惜了。”
赵二婶看她走得费劲,赶紧扶了她一把:“大娘,您慢点走,实在不行就歇会儿,别冻坏了身子。”王大娘摇摇头,笑着说:“没事,我还能行。咱们合作社不容易,去年假种子的坎儿刚过去,今年又遇上雪灾,咱们多帮衬点,合作社才能好起来,咱们的日子也才能好起来。”
寒风越来越大,吹得玉米秸秆“呜呜”作响,像是在诉说着这场灾害的残酷。可社员们却没有一个停下手里的活,大家互相鼓励着,互相帮衬着,在刺骨的寒风中,用冻得发僵的手,一点点抢救着地里的玉米。
三秒绑完一根秸秆,直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抬头看了眼天——太阳已经升高了些,可温度却没怎么回升,寒风依旧刮得人睁不开眼。他扫了眼地里的进度,大部分积雪已经清理完,一半以上的秸秆都扶了起来,收集的玉米穗也装了三十多袋,心里稍微松了口气。
“大伙加把劲!再干一个小时,咱们就能把能救的玉米都救下来了!”三秒对着社员们喊,声音响亮地盖过了风声,“等咱们把玉米送进烘干房,晚上我请大伙吃热乎的饺子,让大家暖暖身子!”
“好!”社员们齐声响应,声音里充满了干劲。原本有些疲惫的身影,瞬间又充满了力量,铁锹挥舞得更快了,绑绳子的手也更灵活了,收集玉米穗的脚步也更急切了。
老周提着保温桶,又一次来到地里,给大家倒热水:“都喝点热的,暖暖身子!别光顾着干活,把自己冻坏了!”社员们纷纷围过来,捧着热气腾腾的水杯,手在热气里搓着,冻得发紫的嘴唇终于有了些血色。
三秒接过水杯,喝了一口,热水顺着喉咙往下流,暖了暖冻得发紧的身子。他看着眼前的社员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又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心里充满了感动。他知道,合作社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些朴实、坚韧的社员,靠的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精神。
“好了,喝完水,咱们接着干!”三秒把水杯递给老周,又一次钻进玉米地,“争取早点干完,把玉米送进烘干房,别让大伙的辛苦白费!”
社员们也纷纷放下水杯,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寒风依旧刺骨,可大家的心却像被热水暖过一样,充满了力量。雪地里,大家的身影在阳光下忙碌着,形成了一道最动人的风景线。三秒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算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望海坡村的土地,一定会再次迎来丰收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