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星医馆的晨光总是裹着草药香,余晚星正坐在窗边碾药,青石臼中,甘草与当归的碎屑随着木杵起落,扬起细碎的药尘。许月提着小竹篮,踮着脚尖从后院药圃回来,篮中新鲜的薄荷带着晨露,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泥土。
“娘,您看我采的薄荷!”十二岁的少女声音清脆,将竹篮递到余晚星面前,眼神亮晶晶的,“昨日张婶说她女儿被蚊虫叮咬,起了好大的包,您用薄荷做的清凉膏正好能派上用场。”
余晚星放下木杵,接过竹篮,指尖拂过带着凉意的薄荷叶片,眼中满是笑意:“月儿越来越能干了,不仅认得草药,还记着患者的需求。”她拿起一片薄荷,递到许月鼻尖,“你闻闻,这薄荷的香气能清心明目,除了做清凉膏,还能配伍其他草药治疗风热感冒。”
许月凑近轻嗅,清新的香气钻入鼻腔,让她瞬间精神一振:“娘,为什么薄荷能治感冒呀?还有上次您给李爷爷治咳嗽,用了川贝和雪梨,它们又是怎么起作用的?”一连串的问题从她口中涌出,眼神里满是对医理的好奇。
自从余晚星开设医馆,许月便整日跟在她身边,看着母亲望闻问切、妙手回春,心中早已埋下了学医的种子。她记得王奶奶被多年的腰痛折磨得直不起身,母亲用针灸配合药膳调理半月,便让老人重新挺直了腰板;记得流浪儿高烧不退,母亲用空间留存的灵泉水调和草药,一夜之间便退了烧。这些神奇的场景,让她对医术产生了强烈的向往。
余晚星拉着许月坐在身边,拿起桌上的《女医手记》,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插图说道:“你看,这人体经络图就像四通八达的道路,草药的药性便是在路上行走的信使。薄荷性凉,能顺着经络走到肺经和肝经,驱散体内的风热,自然就能缓解感冒症状。”
她又拿起一旁的川贝,轻轻敲开外壳,露出里面洁白的粉末:“川贝性微寒,入肺经,能润肺化痰;雪梨甘凉多汁,也能润肺生津,两者搭配,便是针对肺热咳嗽的良方。”余晚星一边说,一边将川贝粉末倒入瓷碗,“来,试试将这些粉末过筛,医道讲究细致,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
许月连忙接过细筛,小心翼翼地将川贝粉末筛入另一个碗中,动作虽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专注的侧脸上,长长的睫毛投下淡淡的阴影。她一边筛药,一边忍不住问道:“娘,学医是不是很难呀?要记那么多草药,还要认经络、懂脉象。”
“难是自然的。”余晚星轻声道,“医道是救人命的学问,容不得半分懈怠。不仅要记熟百草药性、经络穴位,还要学会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灵活用药。但只要你有心,肯下苦功,娘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许月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余晚星,眼神突然变得格外坚定:“娘,我想跟您学医!”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想像您一样,用医术帮助别人,让生病的人都能恢复健康。”
余晚星心中一动,看着女儿眼中闪烁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她行医多年,见过太多生离死别,也深知医术的重要性,一直希望能有传人将余清瑶前辈的医道传承下去。许月聪慧好学,又有一颗仁善之心,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你可想好了?”余晚星凝视着许月的眼睛,“学医之路枯燥且艰辛,可能要面对血腥的伤口、难闻的病症,甚至会遇到不被理解的委屈,你怕吗?”
许月用力摇头,小脸上满是执着:“我不怕!只要能学好医术,帮助别人,再苦再累我都能坚持。”她拉起余晚星的手,轻轻摇晃着,“娘,您就收下我这个徒弟吧!我一定会好好学,不辜负您的期望。”
余晚星看着女儿恳切的模样,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抬手摸了摸许月的头:“好,娘答应你。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徒弟,也是余氏医道的传人。”
许月闻言,脸上瞬间绽开灿烂的笑容,激动地抱住余晚星:“谢谢娘!我一定会努力的!”
从那日起,许月便正式踏上了学医之路。每日清晨,她天不亮就起床,跟着余晚星到药圃辨认草药,记诵药性;白日里,她在医馆帮忙,端药、碾药、整理医案,认真观察余晚星诊治患者的每一个细节;到了夜晚,她便在灯下研读《女医手记》和余晚星整理的医案,遇到不懂的问题,便一一记下,次日向母亲请教。
余晚星对许月的教导极为严格,不仅要求她熟记百草药性、经络穴位,还会让她模拟诊治,细致讲解辨证施治的要领。她常说:“医者,仁心为先,医术为基。对待患者,要如同对待亲人一般,切不可有半分疏忽。”
许月天资聪颖,又肯刻苦,进步极快。不过半年时间,她便已能准确辨认上百种草药,背诵出常用的药方,甚至能独立处理一些轻微的病症。有一次,邻村的孩子误食了不洁之物,上吐下泻,家长急得团团转,许月根据母亲教的方法,用藿香、紫苏等草药配成药方,孩子服用后很快便好转了。
看着女儿的成长,余晚星心中满是欣慰。她知道,余氏医道的薪火,终于有了传承之人。而许月也在日复一日的学医过程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要成为一名像母亲一样医术高明、仁心济世的女医,用自己的双手,为更多人带来健康与希望。
这日,许月正在整理医案,突然看到母亲诊治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患了“顽癣”的老妇人,皮肤溃烂流脓,痛苦不堪。许月看着母亲耐心地为老妇人清洗伤口、敷药,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念头。她走到余晚星身边,轻声道:“娘,我想跟着您去乡下义诊,把医术用在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余晚星抬起头,看着女儿眼中坚定的光芒,笑着点了点头:“好啊。医者当有悲悯之心,能将医术带给更多贫苦百姓,才是真正的行医之道。”
夕阳西下,医馆的草药香渐渐淡去,许月捧着《女医手记》,坐在窗边认真研读。她知道,自己的学医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挑战在等待着她。但她心中充满了勇气与期待,因为她知道,母亲会一直陪伴着她,而她也会带着这份对医道的热爱与执着,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