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的生存法则残酷而直接。没有后方,没有稳定的辎重线,每一支箭矢,每一口粮食,甚至每一滴清水,都变得弥足珍贵。“阵风”的独立,意味着他们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能够循环运转的补给体系。
以战养战,是夏明朗定下的核心策略。
每一次成功的伏击或突袭后,战场打扫变得前所未有的细致和高效。狼骑尸体上的皮甲、弯刀、弓矢,只要还能使用,都会被毫不留情地剥下、收集。干粮袋、水囊更是首要目标。赵铁山甚至专门组织了一支“搜捡队”,由心细如发的王栓子负责,确保不遗漏任何有价值的物品。
“将军,这狼崽子的靴底都比咱们的厚实!”一名年轻士卒兴奋地将一双还算完好的皮靴递过来。
夏明朗接过,看了看,点点头:“分给需要的人。记住,在戈壁,一双好靴子可能救你一命。”
除了战场缴获,夏明朗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那些同样在狼骑铁蹄下挣扎求存的势力。
通过几次对狼骑后勤线的打击和对小村落的救援,“阵风”的名声悄然在一些边缘地带流传开来。一些深受狼骑掠夺之苦的小型沙漠部落和往来于危险商路的驼队,开始主动接触这支神秘的军队。
第一次接触是谨慎而充满试探的。
那是一个黄昏,侯荆的斥候小队带回了几名风尘仆仆、面带菜色的沙民。他们来自一个叫做“黑石”的小部落,世代居住在戈壁深处,依靠几口苦水井和有限的牧草为生。狼骑的到来,不仅抢走了他们过冬的储备,还强行征走了部落里最强壮的男子充当奴工。
“尊贵的将军,”为首的老者匍匐在地,声音颤抖,“我们听说……您是天神派来惩罚狼骑的‘阵风’。我们……我们愿意用部落里仅存的几张硝制好的沙狐皮和一小袋盐,换取您的庇护,帮我们救回被掳走的儿郎……”
夏明朗扶起老者,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详细询问了那支狼骑分队的人数、装备、行动规律以及黑石部落周围的地形。
情报核实后,他亲自带队,利用夜色和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突袭了那支仅有百余人、正押送奴工和物资返回前线的狼骑分队。战斗毫无悬念,“阵风”以零伤亡的代价全歼敌军,救出了黑石部落的青壮。
当那些以为必死无疑的族人安然返回时,整个黑石部落沸腾了。他们拿出了珍藏的肉干、奶酪和干净的饮水,感激涕零。夏明朗并未索取过多,只收下了部分食物和那袋珍贵的盐,并提出了长期合作的意向——黑石部落为“阵风”提供戈壁深处的隐蔽落脚点、水源信息和有限的粮食,而“阵风”则保障他们免受小股狼骑的侵扰。
这笔交易,对双方而言都是生存的必须。
类似的合作逐渐展开。一些胆大的商队,也愿意在缴纳一笔“保护费”(通常是箭矢、铁料、药品等“阵风”急需的物资)后,获得“阵风”在其商路附近活动时的隐性庇护,避免被狼骑或沙匪洗劫。
然而,依赖外部终究存在风险。夏明朗深知,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绝对可靠的储备。
他启动了最为隐秘的计划——建立秘密补给点。
这项工作由他最信任的侯荆全权负责。侯荆带领着猎户小队,利用他们对戈壁地形近乎本能的熟悉,寻找那些天然形成的、极其隐蔽的场所。干涸的地下河道洞穴、被风沙半掩的古城废墟、看似毫无生机的巨大雅丹地貌内部……都成为了可能的目标。
选址极其苛刻:必须远离常规路线和水源,入口必须隐蔽且易守难攻,内部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且相对干燥。
找到合适地点后,由绝对可靠的工匠和核心士卒,利用夜间行动,将一次次战斗缴获和交易得来的、暂时无法全部携带的剩余物资——主要是箭矢、备用兵器、不易腐坏的干粮、火油以及珍贵的药品——分批次、小心翼翼地转运、储藏进去。
每一个补给点都如同一个巨大的蚁穴,入口可能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岩石裂缝,或是一丛枯死的胡杨林下的沙坑。内部则进行了简单的加固和防潮处理,物资分门别类,码放整齐,并记录了详细的清单。
这些补给点的位置,只有夏明朗、侯荆和极少数核心成员知晓。它们如同散布在戈壁深处的血脉节点,默默地为“阵风”这支流动的军队输送着生存下去的养分。
当“阵风”在一次长途奔袭后箭矢将尽,当他们在狼骑的围追堵截中粮水短缺,总能在最危急的时刻,找到这些隐藏在绝望之下的希望。每一次从隐秘的洞穴中取出冰冷的箭簇和救命的干粮,士卒们对夏明朗的信服便更深一分。
补给,这条维系生命的脆弱链条,在夏明朗近乎未雨绸缪的谋划和“阵风”全体的努力下,虽然依旧紧绷,却顽强地支撑了下来。一套脱离于龙渊关体系之外,依赖于战斗、交易与隐秘储备相结合的独立生存与作战体系,正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逐渐成型,并愈发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