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海将长春宫中秋点心这烫手山芋丢过来的那一刻,林小满便知自己已身处悬崖边缘。这绝非简单的差事,而是一个精心布置的陷阱,无论成败,都可能万劫不复。她心中寒意彻骨,面上却不得不强装镇定,恭顺地领命。刘公公那混杂着同情与自保的复杂眼神,更让她明白,在这尚膳监,无人可倚仗。
接下任务的当天下午,她将自己关在那狭小的耳房内,对着空白的纸张,脑中飞速盘算。硬碰硬是死路,直接推诩更会授人以柄。唯一的生机,或许在于将众人的目光从这“长春宫差事”上暂时引开,制造一个缓冲期,同时暗中寻找破局之法。
机会,竟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
次日清晨,她照旧前往东配殿,还未开始忙碌,便听到几个厨役凑在一起低声议论。原来是西六宫一位位份不高却资历颇老的李太妃,近日因秋深天凉,旧疾复发,咳嗽不止,夜不能寐,御药房的汤药吃了好几剂,却效果甚微,胃口也差得很,日渐消瘦。尚膳监送去的膳食,常常原封不动地退回。管事太监们正为此发愁。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小满心中一动。李太妃虽不似孙贵妃权势滔天,但毕竟是先帝妃嫔,若能在此事上有所作为,或许能……她想起胡老头留下的那些笔记中,除了奇花异草,亦有少许关于药食同源、简单食疗的记载,虽不精深,但思路独特。或许,可以一试?
但这需要契机。她不能主动请缨,那会显得僭越且引人怀疑。她只能等待,并做好准备。
转机出现在午后。刘公公愁眉苦脸地从总管处回来,显然因李太妃之事挨了训斥,对着殿内众人发了一通无名火。林小满默默听着,趁着他火气稍歇、独自唉声叹气时,端着一碗自己用边角料悄悄熬制的、清甜润肺的冰糖炖雪梨,走上前去,轻声道:“公公忙碌半日,喝碗甜汤润润喉吧。”
刘公公瞥了她一眼,有些意外,接过碗尝了一口,清甜适口,火候恰到好处,胸中的烦闷似乎都散了些许。他叹了口气:“你有心了。唉,只是这李太妃的差事难办啊,御药房都没法子,咱们尚膳监又能如何?”
林小满故作犹豫,低声道:“公公,民女在宫外时,曾听家中老人说过一些简单的食疗方子,对于秋燥咳嗽、食欲不振,或有些许辅助之效。比如用川贝母研粉炖梨,或是用杏仁、百合熬粥……不知是否合宫里的规矩?”
刘公公眼睛微微一亮,随即又黯淡下去:“方子是好,可太妃娘娘如今见什么都没胃口,粥品送过去也是……”
“或许……可以换种方式?”林小满试探着说,“比如,将药效融入点心之中?做成小巧易入口的糕饼,模样精致些,或许能引起太妃娘娘些许食欲?”
这话点醒了刘公公。是啊,常规膳食不行,何不试试点心?反正死马当活马医,若成了,是他点心局的功劳;若不成,也可推说已尽力尝试。他打量了林小满几眼,想到她之前化腐朽为神奇的手艺,心中升起一丝希望。
“嗯……你这想法,倒有几分巧思。”刘公公沉吟道,“也罢,你就试试看。需要什么药材,我去御药房打个招呼,按方子取些来。记住,分量、配伍务必谨慎,万不可出半点差错!”
“民女明白!定当小心!”林小满心中暗喜,连忙应下。
取得许可后,林小满不敢有丝毫大意。她反复推敲,决定不做复杂的药膳,而是选取药性平和、味道易于接受的几味药材:润肺止咳的川贝母,养心安神的百合,以及健脾开胃的山药、茯苓。她打算将其融入一款小巧精致的点心之中。
她设计了一款“百合川贝杏仁糕”。以细腻的糯米粉和籼米粉混合为皮,加入少量研磨至极细的茯苓粉增加健脾功效。馅料则用蒸熟碾成泥的山药为主,混合研成细粉的川贝母和泡发切碎的百合,以少量蜂蜜调和,甜而不腻。造型上,她特意做成一口大小的花瓣形状,色泽洁白,点缀一粒松仁,显得清新雅致。
整个制作过程,她亲力亲为,每一味药材都反复核对,用量精确到分毫。蒸制时火候也严格控制,既要保证药效微微析出,又不能使药味过重影响口感。当点心出炉时,一股淡淡的、混合着米香、药香和蜜香的清新气息弥漫开来,令人心旷神怡。
刘公公亲自查验后,觉得并无不妥,便命人小心装入食盒,送往李太妃所居的永寿宫。殿内众人皆屏息凝神,等待着消息。林小满心中更是忐忑不安,这步棋,关乎她能否争取到一丝喘息之机。
等待的时间格外漫长。就在众人以为又一次石沉大海时,永寿宫竟派来了一名小太监传话:“太妃娘娘用了两块点心,说……味道清雅,喉咙似乎舒坦了些,晚间再送一份去。”
成功了!
虽然只是“用了两块”,但这对于久无食欲的李太妃而言,已是极大的突破!刘公公顿时喜笑颜开,殿内气氛也为之一松。众人再看林小满的眼神,已带上了几分真正的佩服。连一向刻薄的李嬷嬷,也难得地没有出声讥讽。
此后数日,林小满根据太妃反馈,不断微调点心的配方和口感,时而加入少许陈皮理气,时而以桂花增香。李太妃的食欲渐渐有所改善,咳嗽也减轻了些许。虽然主要功劳仍在御药房,但这点心无疑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永寿宫对点心局的赏赐也下来了,虽然不厚,却意义非凡。
此事虽不算惊天动地,却让林小满在尚膳监的处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不再仅仅是一个备受排挤的“空降兵”,而是展现出了切实价值的手艺人。刘公公对她态度和缓了许多,分配任务时也不再一味刁难。这为她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来暗中筹谋应对长春宫的危局。
然而,福兮祸所伏。就在她稍得喘息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小麻烦”找上了门。
这日,她正在尝试用新领到的模具制作一批更精巧的菊花酥,忽然听到殿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和孩童的嬉笑声。紧接着,一个穿着杏黄绫衫、头梳双髻、约莫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像只蝴蝶般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身后跟着两名一脸焦急的嬷嬷。
“好香呀!我要吃那个!”小女娃一眼就瞧见了林小满刚出炉、色泽金黄的菊花酥,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指着,奶声奶气地命令道。
殿内众人一见这小女娃,顿时慌得放下手中活计,齐刷刷跪倒在地:“参见安平郡主!”
林小满也连忙跪下,心中恍然。原来这位就是宫中颇受太后和皇上宠爱的小郡主,生性活泼好动,是位小有名气的“小馋猫”。
安平郡主却不管这些礼节,径直跑到林小满的灶台前,踮着脚要看那盘点心。刘公公赶紧上前,赔着笑道:“郡主殿下,这点心刚出炉,烫着呢,奴才给您晾晾再吃?”
“不嘛!我现在就要!”安平郡主小嘴一撅,眼看就要哭闹。
林小满见状,心中一动,柔声道:“郡主莫急,民女这里有一块晾得差不多的,您尝尝看?”她挑了一块边缘稍凉、形状最完整的菊花酥,用干净的小碟子托着,递到郡主面前。
安平郡主立刻破涕为笑,接过点心,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酥皮簌簌落下,她眯起眼睛,满足地嚼着,含糊不清地说:“好吃!甜甜的,酥酥的!比御膳房做的好吃!”
她三下两下吃完,舔舔手指,眼巴巴地看着林小满:“还有吗?我还要!”
林小满笑道:“郡主喜欢,是民女的福气。只是这点心油酥,一次不可多用,免得积食。民女这里还有刚蒸好的牛乳茯苓糕,软软甜甜,也好消化,郡主可要尝尝?”
安平郡主连连点头。林小满便取了一块小巧的、奶白色的茯苓糕给她。郡主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拉着林小满的衣角不肯走:“你做的点心最好吃!我明天还要来吃!”
从此,安平郡主便成了东配殿的常客,几乎隔三差五就要溜达过来,点名要林姐姐做的点心。林小满也乐得投喂这位小贵人,每次都会变着花样做一些小巧、健康、适合孩童口味的点心,如南瓜椰丝球、山楂消食饼等,还会给她讲些宫外的小故事,哄得小郡主心花怒放。
这位小郡主的青睐,无形中成了林小满的一道护身符。胡德海那边的人,再要使绊子,也不得不顾忌几分,生怕惹恼了这位小祖宗。而林小满也通过与郡主身边嬷嬷的闲聊,对宫中人事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然而,就在她以为可以借太妃和郡主之势,稍稍稳住阵脚,全力应对长春宫之局时,一个更惊人的消息,伴随着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悄然降临。
这日傍晚,她刚送走心满意足的安平郡主,正准备收拾灶台,一位面生的、气质沉稳的中年太监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配殿门口,径直走向她,低声道:“林姑娘,咱家是永寿宫管事太监冯安。太妃娘娘有请,烦请姑娘随咱家走一趟。”
林小满心中一惊。李太妃亲自召见?所为何事?她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襟,跟着冯太监前往永寿宫。
踏入永寿宫静谧的殿阁,药香淡淡。李太妃并未在正殿,而是在暖阁榻上倚着,气色虽仍憔悴,但眼神却清亮了许多。她屏退了左右,只留冯太监在旁,目光温和地打量着恭敬行礼的林小满。
“起来吧,孩子。”李太妃的声音有些虚弱,却带着一丝暖意,“这些日子,有劳你费心制作那些点心了。”
“民女不敢当,能为您尽绵薄之力,是民女的福分。”林小满垂首道。
李太妃微微颔首,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做的点心,味道很是特别,尤其是那百合、川贝之用,手法……不似寻常御厨。哀家年轻时,曾尝过一位故人做的点心,与你这风味,颇有几分神似……”
林小满心中猛地一跳,一股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故人?难道太妃指的是……
她强压激动,谨慎答道:“民女技艺粗浅,不过是家传的一些野路子,让太妃娘娘见笑了。”
李太妃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她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轻轻叹了口气,对冯太监使了个眼色。冯太监会意,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看似有些年头的锦囊,递给林小满。
“这里面的东西,或许对你有用。”李太妃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疲惫,“宫中水深,你好自为之……去吧。”
林小满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锦囊,心中充满了巨大的疑惑和一丝莫名的悸动。她叩首谢恩,退出了永寿宫。
回到耳房,她迫不及待地在灯下打开锦囊。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枚颜色暗沉、刻着复杂缠枝莲纹的旧银牌,以及一张折叠的、边缘已泛黄的纸条。
她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却略显潦草的字迹:
“胡氏有女,流落民间,左臂有朱砂痣,切记。”
胡氏有女?!左臂朱砂痣?!
林小满如遭雷击,手中的银牌和纸条险些掉落!李太妃给的线索,竟然直指她的身世!难道……难道她与胡不归,真的……?
巨大的震惊和混乱之中,她下意识地卷起左臂的衣袖,看向自己的手臂。在那白皙的臂弯内侧,一颗殷红的、米粒大小的朱砂痣,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