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星环时,迎接他们的是比星雨季更热闹的景象。居民们在广场上摆了长桌,光田的果实、星酿的美酒、各种星系的特产摆了满满一桌,老胡举着星烧站在最前面,看到他们就大喊:“英雄回来啦!”
小星抱着她的星芽琴跑过来,仰着头问:“凯先生,联盟的人喜欢《星环谣》吗?”
凯笑着蹲下身,摸了摸她的头:“喜欢,他们说这是最好听的曲子。”
喵千岁将联盟勋章别在小屋的墙上,与落星族的星核碎片、星环的钥匙挂在一起。阳光透过星核水晶窗照在勋章上,折射出的光斑落在凯绘制的星核学院设计图上,图上的教学楼、光田、星空观测台,每一处都透着温暖的气息。
“下个月就动工吧,”凯指着设计图上的操场,“在这里建个星芽琴台,让孩子们能在星空下练琴。”
星核学院的建造得到了星核联盟的全力支持,巡礼舰送来的建筑材料堆满了星环的仓库,水晶族的工匠们还特意赶来,用他们擅长的水晶雕刻技术,为学院的穹顶刻上了各族的星轨图案。
凯和喵千岁成了最忙碌的人。凯负责整体的结构设计,他将落星族的石砌工艺与繁星系的金属架构结合,让教学楼既坚固又充满能量流动的美感;喵千岁则设计学院的植物园,她从各个星系收集来的植物种子被小心翼翼地种下,静语林的唱歌植物、星芽星系的能量草、幻海星系的发光蕨类,在星环的土壤里扎根生长,很快就郁郁葱葱。
老胡和阿金承包了学院的防御系统,他们在学院周围安装了改良版的能量护盾,不仅能抵御陨石撞击,还能根据星尘带的流动调节光线,让植物园里的植物始终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小雅则在学院里建了个医务室,里面的仪器比医疗站的更先进,她还编写了一本《星际常见病症手册》,用各族都能看懂的图画标注着治疗方法。
星环的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跟着大人一起搬运材料,用星核碎片拼出“星核学院”四个大字,嵌在学院的大门上,阳光下闪闪发光。小星每天都会去琴台那里坐坐,用她的星芽琴弹奏新学的曲子,说是要“给琴台开光”。
半年后,星核学院正式落成。开学那天,来自七个星系的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用流光丝织成的浅蓝色长袍,胸前绣着星环的标志。凯作为院长,站在开学典礼的礼台上,看着台下一张张兴奋的小脸,忽然想起了落星族遗迹里那些孤独的石碑。
“落星族有句老话,”他的声音透过能量扩音器传遍整个学院,“‘星核会熄灭,文明会老去,但传承的火种,能照亮最黑暗的星云’。”他指向身后的星轨壁画,上面画着从异星森林到星环聚落的旅程,“这里没有枯燥的课本,只有光田的泥土、星空的观测、伙伴的陪伴。希望你们在这里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尊重与共生。”
喵千岁站在他身边,看着孩子们用力鼓掌,小星的星芽琴声带头响起,很快,更多的琴声、歌声汇聚在一起,像一场盛大的交响乐。
学院的课程总是充满惊喜。凯的“星轨课”会带着孩子们乘坐小型飞行器,去星尘带观察真实的星轨变化;喵千岁的“植物课”则在植物园里上,孩子们可以亲手采摘能量果实,体验酿酒的乐趣;老胡的“历史课”最受欢迎,他讲的黑礁星域冒险故事,比任何课本都生动;小雅的“急救课”上,孩子们会用玩偶练习包扎,学得有模有样。
有个来自空鸣星系的小男孩,刚来时总是沉默寡言,因为他的族人擅长与星云沟通,不适应星环的热闹。凯发现他对声音特别敏感,便教他用归航琴的琴弦感受星核的震动,渐渐地,男孩开始用琴声与其他孩子交流,他的旋律里总是带着空鸣星云的深邃,却又多了星环的温暖。
还有一对来自幻海星系的双胞胎姐妹,她们能在液态金属里看到彼此的心声,却总因为意见不合吵架。喵千岁让她们一起负责植物园的灌溉,看着植物在两人的配合下茁壮成长,她们渐渐明白,差异不是矛盾的根源,互补才能让彼此更强大。
星核学院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周边星系,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送孩子来这里学习。凯和喵千岁不得不扩建学院,新的教学楼、新的宿舍拔地而起,星环聚落也因此变得更加热闹,新的商铺、新的工坊不断出现,却始终保持着那份温暖的共生感。
这天傍晚,凯和喵千岁坐在学院的琴台上,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打闹,远处的光田里,老胡正带着几个学生收割果实,笑声顺着风飘过来。归航琴放在一旁,琴弦被风吹动,发出与孩子们的欢笑声相和的调子。
“你看,”喵千岁靠在凯的肩上,指着天边的星尘带,“我们的星轨,好像变得更宽了。”
凯握住她的手,浅金色的瞳孔里映着漫天星光:“不是变宽了,是有更多的星轨,愿意和我们交汇在一起。”
远处的星核学院里,一盏盏星灯亮起,像落在星环上的星星。小星的星芽琴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她弹的是凯新教的《传承谣》,旋律里有落星族的坚守,有星环的温暖,还有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他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两个人的旅程。在星核学院的琅琅书声里,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里,在各族文明的交融共生里,不断延续,不断生长,像星尘带的光河,永远明亮,永远向前。
而这,或许就是宇宙最温柔的法则——不是孤独的闪耀,而是彼此的照亮,让每一段星轨,都能在传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永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