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狂欢与非遗协会内部新旧观念的碰撞,如同水面上的涟漪,层层扩散。而在民乐界,尤其是古筝这个相对传统和讲究师承渊源的领域,江城那首石破天惊的《恋爱循环》,所引起的震动则更为深沉和复杂。
如果说普通网友和大部分年轻观众是抱着新奇、好玩的态度,协会内部的争论是出于对传承路径的不同理解,那么,在那些将毕生心血都浸淫在二十一弦之间,视古筝艺术为瑰宝、为生命的老一辈艺术家圈子里,江城的举动所带来的,则是一种近乎颠覆性的冲击。
起初,消息只是在一些小范围的微信群、老友间的电话里流传。
“听说了吗?有个选秀出来的小年轻,用古筝弹了首东瀛的动漫曲子,叫什么……《恋爱循环》?”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诧异。
“胡闹!简直是胡闹!”另一位脾气火爆的老艺术家直接在群里发了语音,“古筝是何等清雅之器!《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的意境,岂是那等靡靡之音可以玷污的?!这是对传统的背叛!”
“老张,你先别急。我听了片段,那孩子的指法……相当老道啊,不像是一日之功。”有相对冷静的同行试图缓和。
“指法好就能胡来吗?那是根基!根基是用来建高楼大厦的,不是让他去搭戏台子的!”
质疑、批评、痛心疾首的声音占据了主流。在许多老艺术家看来,江城的行为无异于“仗着武功好就去耍猴戏”,是对他们心中神圣艺术的一种轻慢和侮辱。
然而,在这片几乎一面倒的批评声中,有一个名字始终保持着沉默——秦望舒。
秦望舒,年近八旬,是当今古筝界公认的泰斗级人物,师承名门,技艺已臻化境,更难得的是思想并不守旧,一直倡导“古筝艺术要活在当下”。她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不乏已在音乐学院担任教授或在国家级院团担纲首席的大家。她的一句话,在圈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不少人都暗中观察着秦老的态度。以她在圈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若是她出面斥责,那江城恐怕立刻就要被贴上“离经叛道”的标签,在传统音乐圈子里难以立足。若是她默许甚至肯定……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周主任自然也深知这一点。在协会内部初步统一了“支持创新探索”的基调后,他亲自带着江城演奏《恋爱循环》以及之前《广陵散》的完整高清视频,登门拜访了秦望舒老先生位于城郊清静处的宅院。
青砖灰瓦的小院,种着几竿翠竹,推开木门,便能听到檐下风铃的清响。秦老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正在翻阅一本泛黄的琴谱。她满头银丝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素雅的棉麻衣衫,面容清癯,眼神却温润而深邃。
周主任恭敬地说明来意,并将存储视频的平板电脑轻轻放在秦老面前的书案上。
秦老没有说话,只是戴上了老花镜,点开了《广陵散》的视频。
画面中,江城神色沉静,指尖起落间,杀伐之气、浩然之气、悲怆之气交织迸发,将那千古名曲的魂魄展现得淋漓尽致。秦老看得极为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眼中不时闪过一丝激赏。当最后一个音符如断金石般戛然而止时,她缓缓吐出一口气,轻声赞道:“好。筋骨血肉,皆是古法,难得的是这气韵,年轻人心性跳脱,能沉下来摸到这首曲子的‘魂’,不易。”
周主任心中稍定,看来秦老对江城的基本功和传统曲目的理解是认可的。
接着,他有些忐忑地点开了《恋爱循环》的直播录屏。
当那轻快、俏皮,与古筝固有印象格格不入的旋律从平板电脑里流淌出来时,周主任小心地观察着秦老的表情。
秦老初时也是微微一怔,花镜后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乎也在本能地排斥这种“不伦不类”的组合。
但她没有像其他老艺术家那样立刻表现出反感或打断,而是继续静静地听着。她的目光落在江城那看似随意,实则精准控制着每一个音符的指尖上,落在他那与活泼旋律形成巨大反差的、慵懒而专注的神情上。
她听到了轮指的清脆灵动,听到了摇指的绵密悠长,听到了上下滑音的自然婉转……所有的技巧都运用得恰到好处,完美地服务于这首“非传统”的曲子,丝毫没有因为曲风的改变而变得敷衍或粗糙。
更让她心头微动的是,在这首充满现代感的旋律中,古筝本身的音色之美——清、脆、亮、润,非但没有被掩盖,反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凸显出来。它不再仅仅是表现高山流水、古意幽情的载体,它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表达一种简单的、轻快的、属于这个时代的情绪。
一曲终了。
书房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的风拂过竹叶,发出沙沙的轻响。
周主任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等待着秦老的评判。
良久,秦望舒老先生缓缓摘下了老花镜,用手指轻轻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复杂难言的表情,那表情里有困惑,有沉思,但最终,化为一声轻轻的叹息,叹息中却并无责备之意。
她抬起头,看向紧张的周主任,目光清澈而平和,缓缓说出了那句后来被无数媒体引用、几乎奠定了江城在传统与流行跨界领域“合法性”的评语:
“琴音有灵,不拘一格。”
短短八个字,如同定海神针,瞬间抚平了周主任心中所有的波澜!
“秦老,您……您的意思是?”周主任强压着激动确认道。
秦老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包容:“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音乐更是活的。这孩子,指法是正的,心是静的,这就够了。他用正的指法,静的心,去弹他觉得有趣、也能让更多人觉得有趣的曲子,这有什么不好呢?”
她指了指窗外:“你看那竹子,古人画了千年,依旧是风骨清奇。但难道后人就不能用新的笔法、新的视角去画它了吗?只要画出来的还是竹子的精神,形式上的变化,或许正是生命力所在。”
“我们这些老家伙,总担心年轻人会把传统带歪了。”秦老语气温和,却带着振聋发聩的力量,“但或许,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我们自己把传统变成了一个动弹不得的化石,一个年轻人不敢靠近、也不想靠近的沉重包袱。这孩子……叫江城是吧?他很好。他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不是挂在墙上欣赏的古画,而是可以穿在身上、走在街上的活色生香。”
周主任彻底松了一口气,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激。秦老这番话,不仅仅是认可了江城,更是为整个非遗传承的创新探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多谢秦老!有您这番话,我们就放心了!”周主任由衷地说道。
秦老点了点头,似乎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有机会,让这孩子来我这里坐坐。我有些关于现代指法与乐曲适配的想法,或许可以跟他聊聊。”
周主任心中更是大喜过望!秦老这分明是起了爱才之心,甚至有指点之意!这对于江城在传统音乐领域的根基和未来发展,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当周主任带着秦望舒老先生“琴音有灵,不拘一格”的八字评语和邀请离开小院时,这个消息便以比网络传播更快的速度,在民乐界顶层的圈子里不胫而走。
所有之前的质疑、批评和反对声,在这八个字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迅速消弭了下去。
连秦老都认可了,谁还敢说江城是“胡闹”?谁还敢说他“亵渎传统”?
这位国宝级古筝大师的认可,如同一道无声的敕令,为江城那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镀上了一层无可争议的金身。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评价,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传统权威对创新探索的接纳与鼓励,象征着那堵横亘在古老艺术与年轻世代之间的无形高墙,被一位德高望重的守护者,亲手推开了一道宽阔的大门。
而此刻,刚刚睡醒午觉,正对着“桂香村”新送来的“梅花汤饼”思考先吃哪个的江城,对此还一无所知。
他只知道,今天的汤饼,形状好像比上次更精致了些。
口感,似乎也更软糯了。
不错。
他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