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读郎的差事,第二天便开始了。
地点在皇宫东侧的文思殿,一处专门为皇帝读书所设的偏殿。
凌毅到的时候,刘禅已经坐在了书案后。他换下了一身孝服,穿着一袭素色的常服,脸上还带着少年人未褪的稚气,只是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愁绪与茫然。
书案上,堆着小山一样的竹简。《尚书》、《礼记》、《左传》……每一卷,都散发着古老而沉闷的气息。
一名小黄门侍立在旁,垂着头,正是费祎告诫过他要小心的黄皓。他此刻看上去人畜无害,甚至还有几分谦卑。
殿内,还有两名宫女,负责研墨添香。
“微臣凌毅,拜见陛下。”
“先生不必多礼。”刘禅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席位,“先生请坐。”
他的态度很客气,但那份客气里,透着一股疏离。
凌毅坐下,却没有去看那些竹简。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刘禅。
“陛下,今日想学些什么?”
刘禅被问得一愣。以往的讲官,从不问他想学什么,只会说“今日,我们学《尚书·大禹谟》”。
他随手拿起一卷竹简,又无力地放下。
“便……便听先生安排吧。”
“那好。”凌毅站起身,“可否请陛下,赐学生一张舆图,再取些沙土、木炭来。”
这个要求,让殿内所有人都愣住了。
读书就读书,要地图沙土做什么?
黄皓抬起头,看了凌毅一眼,随即又垂了下去,没有作声。
刘禅的好奇心被勾了起来。“准了。黄皓,去办。”
很快,一张巨大的汉土地图被四名小宦官抬了进来,铺在殿中央的空地上。几盆干净的河沙和一筐木炭,也放在了一旁。
刘禅走下御座,好奇地看着凌毅的布置。
凌毅跪坐在地图旁,用木炭在代表荆州和江东的位置,画了两个大圈。
“陛下,今日不讲经义。微臣想请教陛下,一桩旧事。”
“何事?”
“昔日,曹操挟八十万大军南下,饮马长江。我大汉先帝,兵不过两万,寄身夏口。江东孙权,坐拥六郡,兵不满十万。请问陛下,此战,为何胜的是孙刘,败的是曹操?”
这个问题,把刘禅问住了。
他当然知道赤壁之战,那是他父亲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可史书上的记载,无非是“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三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寥寥数语。
至于为什么能赢,他从未深思过。
“因……因为相父用计,周瑜火攻?”刘禅试探着回答。
“是,也不是。”
凌毅拿起一把沙,在地图上,长江以北的区域,堆起了一座巨大的沙丘。
“陛下请看,这是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兵多将广,谋臣如雨,如泰山压顶,势不可挡。”
他又在夏口的位置,放了一小撮沙土。在江东的位置,放了一堆稍大些的沙土。
“这是先帝,这是孙权。”
巨大的体量差距,直观地呈现在眼前。刘禅看得入了神,连呼吸都放轻了。
“曹操想赢,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将他的大军,全部运过这条江。”凌毅用手指在长江上划过。
“而孙刘想赢,也只需做一件事。”
他没有说下去,而是看向刘禅。
“阻止他过江。”刘禅脱口而出。
“陛下圣明。”凌毅开始了他的讲述。
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他讲的,是逻辑,是人心,是每一个决策背后的利弊权衡。
“曹操的第一个弱点,是‘人’。他麾下多是青徐之地的北方兵,不习水战。新得的荆州水师,人心未附。大军之中,瘟疫横行。此为天时不利。”
“孙刘联盟的第一个关键,也是‘人’。江东内部,主战主降,争执不下。是相父,孤身入江东,舌战群儒,说服了孙权。”
凌毅没有讲诸葛亮如何口若悬河,而是分析了他每一句话背后的利益诉以及对人心的精准把握。
“他对张昭,讲的是大义与孙氏基业。他对顾雍,讲的是世家存亡。他对孙权,讲的则是帝王之志与唇亡齿寒的利害。”
刘禅听得入了迷。这些内容,是任何史书上都看不到的。原来那一场场看似简单的会面背后,竟藏着如此多的机锋与凶险。
故事,在凌毅的口中,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沙盘推演。
周瑜如何定计,蒋干如何盗书,庞统如何献上连环计,黄盖如何上演苦肉计……
凌毅一边讲,一边用沙土和木炭,在地图上演示着双方的每一步动态。
他甚至讲到了后勤。
“八十万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何等巨大?粮草转运,需依赖水路。而长江水道,尽在东吴水师掌握之中。曹操看似强大,实则……他拖不起。”
整个文思殿,鸦雀无声。
两名宫女忘了添香,香炉里的青烟早已断绝。
黄皓依旧低着头,但他的耳朵,却竖了起来。
就连殿外的几个小宦官,也悄悄地凑到门口,扒着门缝往里偷听。
刘禅完全被吸引了。他时而紧张,时而扼腕,时而又恍然大悟。
当凌毅讲到“草船借箭”时,刘禅忍不住拍案叫绝。
“妙啊!相父此计,真是神鬼莫测!”
“陛下。”凌毅却打断了他,“这或许只是民间演义。但它背后有一个道理,是真的。”
“什么道理?”
“战争,打的不只是兵力,更是物资。十万支箭,若要靠工匠营打造,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相父‘借’来这十万支箭,不过一夜之功。此消彼长,胜负的天平,便在这一点一滴中,发生了倾斜。”
刘禅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黄皓忽然上前一步,轻声提醒。
“陛下,时辰不早了,该进用午膳了。”
他的举动,打断了殿内专注的气氛。
刘禅有些不悦地摆了摆手。“不急。”
黄皓却没有退下,反而转向凌毅,脸上带着恭敬的笑容。
“凌侍讲学识渊博,将这战阵之事,讲得是引人入胜。只是……陛下今日的经义功课,似乎还未开始。若让蒋尚书令他们知道了,怕是会说小的们侍奉不周。”
这话看似谦卑,实则是在给凌毅上眼药。
你一个侍读郎,不好好教圣人经典,却讲这些“小说家言”,是不务正业。
凌毅站起身,掸了掸衣袍上的沙土。
“黄门监说的是。”
他转向刘禅,躬身行礼。
“陛下,曹操坐拥天时,统一北方,为何最终会败于赤壁?”
刘禅还在回味刚才的故事,下意识地回答:“骄兵必败……”
“不止。”凌毅接过了话头,“他败于不识人心,错信谗言,杀了真正懂水战的蔡瑁、张允。他败于刚愎自用,不纳忠言,轻视了江东的抵抗之心。”
“而先帝与孙权,为何能以弱胜强?”
“因为他们君臣同心,用人不疑!”
凌毅的声音,在安静的大殿里,掷地有声。
“陛下,学生以为,经义教人修身,而战史教人治国。读懂了赤壁这一战,便读懂了何为‘得人心者得天下’,何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难道不比空谈一句经文,来得更真切吗?”
刘禅怔住了。
他看着凌毅,再看看地上的沙盘。
那些原本枯燥的历史,仿佛活了过来。
是啊。
相父教了他十年,都是在教他如何做一个“仁君”。可他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君王的每一个决策,会如何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一个国家的命运。
“先生说得对!”
刘禅的脸上,第一次绽放出发自内心的光彩。
“黄皓,退下。朕今日,就要听先生讲完这赤壁之战!”
黄皓的身体僵了一下,他缓缓地躬下身。
“奴婢……遵旨。”
他退回角落,重新垂下了头。
“先生,”刘禅迫不及待地指着地图,“后来呢?那东风,当真是相父借来的吗?”
【叮!核心目标“刘禅”对你的信任度提升至25%。】【任务“立信”已超额完成。】【奖励:体质永久提升10%,开启“技能兑换”初级列表。】
凌毅的身体,涌入一股暖流,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
他看着眼前这个眼神发亮、充满求知欲的少年天子,而不是那个史书上暗弱无能的阿斗。
或许,一切真的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