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枚冰冷的钢印,像一只在黑暗中悄然睁开的眼睛,冷冷注视着这座城市,以及即将被彻底点燃的、无法逆转的舆论狂潮。
风暴的中心,是那段名为“终身静音突破奖”的颁奖视频。
它像一种高传染性的数字病毒,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互联网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里疯狂扩散。
仅仅十二小时,视频就不再是媒体圈的私密狂欢,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围观的社会事件。
甚至在千里之外的邻省,某县级宣传部的内部学习会议上,昏昏欲睡的参会者们被投影幕布上苏霓那张平静却充满力量的脸瞬间惊醒。
会议主持人清了清嗓子,沉重地说道:“同志们,引以为戒。”
声浪传媒的数据中心内,警报声却比外界的赞誉声更早响起。
赵小芸的眼睛死死盯着一块亮起红灯的监控屏幕,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苏姐,不对劲。”她头也不回地喊道,“冀中、海城、云州三家地市台,同时向我们发来信号,申请接入《破框》的节目流。”
这三家电视台,正是当初第一批以“内容导向不符”为由,强硬拒绝联播的单位。
此刻的集体回头,显得无比诡异。
赵小芸的眉头拧成一个疙瘩:“他们不像是被我们感动了,更像是被吓到了。我怀疑他们是怕我们把下一个‘终身静音奖’颁给他们,想用合作来堵我们的嘴。”
会议室里,苏霓正站在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前,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媒体权力结构图。
她听到赵小芸的报告,却只是轻轻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小芸,你说反了。”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怕,才说明我们建立的规则开始咬人了。真正的改变,从来都不是源于感动,而是源于恐惧。”
她拿起桌上的通话器,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通知那三家,以及后续所有申请接入的单位,声浪传媒欢迎一切有诚意的合作。但是,在正式接入节目流之前,请他们先将近三年内所有主持人、评论员的岗位变动记录,包括但不限于调离、降职、解聘等情况,提交给我们备查。”
这个要求如同一颗深水炸弹,让那些刚刚伸出橄榄枝的电视台瞬间陷入了沉默。
他们想用合作来掩盖问题,苏霓却要他们先把伤口扒开,亮在阳光下。
与此同时,技术壁垒的攻防战也在无声处激烈上演。
陆承安一手打造的“岗位变动留痕制度”区块链系统虽然已经上线,但他很快就发现了新的“隐形对抗”。
一些单位开始以“服务器升级”、“数据接口技术故障”等借口,延迟上传敏感的人事变动数据,企图在时间差里做手脚。
“想钻空子?”陆承安坐在昏暗的机房里,屏幕的光映着他冷静的脸。
他要的不是一个被动的记录系统,而是一个主动出击的狩猎罗网。
一夜未眠,他设计出了一套更为霸道的“双轨验证机制”。
这套机制的核心逻辑简单粗暴:一旦系统监测到任何一家合作单位的直播流中出现主持人更换,而区块链上在规定时间内并未出现对应的“变动留痕”备案,系统将不再仅仅是内部记录。
它会自动触发一个连锁反应:一个预警邮件将同时发送至声浪云端服务器与市司法局的备案邮箱,邮件中不仅包含预警信息,更附带了该时段直播录像的哈希值作为不可篡改的电子证据。
为了测试这套系统的极限,陆承安故意在模拟环境中制造了一起“突发疾病,临时顶班”的场景,并且没有录入备案。
三分钟。
仅仅三分钟,一个完整的证据包被自动生成,加密后,精准无误地投送到了包括广电、网信、司法、纪委在内的七家监管机构的指定邮箱里。
陆承安看着屏幕上闪过的七个“发送成功”的绿色标记,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低声自语:“现在,他们想把痕迹擦掉,除非有本事先把整个互联网都关了。”
就在技术防线不断加固时,一份来自过去的“幽灵”被唤醒了。
老张,这位在台里管了一辈子资料带的老档案员,在整理当年Yx001号母带的公证文件中,无意间将那段关键音频再次进行了技术降噪处理。
在苏霓上台前那段死寂的控制室录音里,他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的背景杂音。
那是一个老式机械拨号电话的声音。滴答,滴答,滴答……
凭借在台里工作三十年、几乎听过所有内线电话铃声和拨号音的“肌肉记忆”,老张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反复比对,最终确认,那串拨号音指向的,是台长办公室的内线分机号!
他像捧着一件绝世珍宝,悄悄将这段处理过的音频交给了陆承安。
陆承安立刻动用关系,调取了当年的通信总局档案。
交叉比对之下,一个惊人的事实浮出水面:这通电话,发生在苏霓登台前整整两分钟。
虽然通话内容因年代久远和录音质量问题已无法恢复,但这个时间点本身,就是一份如铁般坚硬的“间接证据”,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从最高决策者到现场执行者的隐形指挥链。
这份迟到了十年的证据,被陆承安郑重地命名为“回响”,纳入了“媒体记忆遗产”二期申报材料的核心部分。
声浪传媒内部的进化也在加速。
许文澜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出,所有的防护手段都盯在事后追责,治标不治本。
“真正的防火墙,不应该只拦住射出的子弹,更要锁住那个扣动扳机的人。”她建议,设立“媒体变更首问责任制”。
这项制度要求,任何涉及一线发声者的临时变动,无论是新人试镜、紧急顶班,还是节目突然撤换,都必须由发起该项动议的负责人,亲笔签署一份《变更动因说明书》,并当场录入语音存证,阐明理由。
这份“说明书”和语音将与区块链记录永久绑定。
苏霓当场拍板采纳。
在下一期“声量重启计划”的培训课上,这项制度首次试行。
一位来自区电视台的副科长,在要求临时更换一名学员的发言顺序时,习惯性地摆了摆手:“这是小调整,按惯例办就行,不用留痕。”
话音未落,台下一名年轻学员立刻举起了手机,将这一幕连同他的话,直接通过“观察哨”平台举报。
四小时后,该区电视台官方微博被迫发布公开道歉声明,承认管理流程存在漏洞,并对当事副科长进行通报批评。
风暴愈演愈烈,《破框》第三季的拍摄也正式启动。
第一集的受访者,是一位曾经因为深度报道本地化工厂环境污染问题,而被“发配”去看守所抄了五年电表的前资深记者。
录制进行到一半,记者的手机突然疯狂震动。
他年迈的妻子在电话那头用颤抖的声音说,家里来了两个陌生男人,说是社区的,想跟他“谈谈心”。
空气瞬间凝固。
赵小芸的反应快到极致,她对摄像师做了一个手势,低声吼道:“应急预案,切直播!”
没有丝毫犹豫,原本的录播信号瞬间切换为全网直播流,并同步推送给了“防火墙计划”那一百名潜伏在各行各业的观察哨核心成员。
画面中,那位头发花白的前记者,在短暂的震惊后,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握紧了赵小芸递过来的话筒,对着镜头,一字一句地说道:“他们不让我说,我才更要说。我今天不说,可能明天,我连抄电表的资格都没有了。”
这一刻,无数屏幕前的观众仿佛被电流击中。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以恐怖的速度飙升,瞬间突破百万。
当晚,该市环保局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刻重启对那家化工厂的污染问题调查。
深夜,声浪传媒的复盘会仍在进行。
巨大的监控屏幕上,代表着各类舆情风险和系统预警的红点,在全国地图上不断跳动闪烁,像一片危险的星空。
苏霓静静地看着这片由他们亲手点亮的“星空”,许久,忽然开口问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成了新的‘他们’呢?”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每个人都从这句轻声的问话里,听出了沉重的分量。
苏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了一行字:权力的腐蚀速度 = 信息的封闭程度。
写完,她放下笔,转身面对众人,声音清晰而坚定:“我宣布,即日起,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由许文澜担任组长。从下个季度开始,声浪传媒将对外公开发布第一期《声浪透明度报告》,报告将包含我们所有的资金流向、项目预算、投诉处理流程、内部问责案例……所有数据,无差别公开。”
散会后,所有人都带着一种混杂着震撼与敬畏的复杂情绪离开。
陆承安没有马上走,他站在走廊的尽头,看着苏霓独自留在会议室里的背影,灯光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老张走到他身边,递过来一杯热茶,轻叹道:“这丫头,是在自己脖子上也套了个绳圈啊。”
陆承安接过茶,目光却没有离开那个背影,他低声说:“不。她终于不再只想着怎么赢,而是在想,怎么才能不让正直的人再输。”
一个月后,《声浪透明度报告》第一期如期上线。
海量的数据,像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风暴,席卷了整个行业。
就在报告发布后的第七十二个小时,当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单向的宣告时,一个几乎无法被追踪的加密信号,悄无声息地穿透了层层防火墙,抵达了声浪传媒的服务器核心。
那寂静的深夜里,一封匿名的回信,正在等待被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