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龙行虎步踏入杜府,面色沉凝,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与担忧。他身后跟着一群闻讯赶来的重臣,房玄龄、长孙无忌赫然在列,亦有几位御史台的官员和明显带着审视目光的五姓七望出身的官员。
“克明(杜如晦字)如何了?!”李世民人未至,声先到,语气中的关切溢于言表。杜如晦不仅是他的宰相,更是他的左膀右臂,从秦王府时期就并肩作战的挚友。
当他看到杜远和孙思邈满手血污、一脸疲惫地从内室走出,而内室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和酒味时,心头更是猛地一沉。
“陛下……”杜远和孙思邈刚要行礼。
李世民大手一挥:“免了!克明到底怎样?”他目光急切地投向内室。
就在这时,一名随驾的太医正小心翼翼地为杜如晦诊脉、查看伤口。当他轻轻掀开纱布,看到那道被羊肠线缝合、处理得异常整洁的切口时,眼睛瞬间瞪得滚圆,手指都忍不住颤抖起来。
他行医数十载,从未见过有人腹部被切开之后还能存活,更没见过如此……如此精细的缝合之术!而杜如晦虽然昏迷,但呼吸平稳,额头的高热似乎也退下去不少,脉象虽弱,却不再是之前那种死寂的涣散之象!
“奇迹……简直是奇迹!”太医喃喃自语,声音都变了调,他猛地转身,对着李世民激动地回禀:“陛下!杜相……杜相脉象已趋平稳,腹中邪热似有消退之兆!这……这剖腹之术,竟真的……真的从阎王手中抢回了杜相性命!”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尤其是那些太医和传统医者,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剖腹还能活?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李世民闻言,紧绷的神情骤然一松,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和后怕,看向杜远和孙思邈的目光充满了复杂难言的感激:“好!好!杜远,孙道长,你们又立下一桩天大的功劳!”
然而,就在这气氛刚刚缓和之际,一个冰冷的声音却不合时宜地响起:
“陛下!杜远之功或可另论,但其罪却不容姑息!”一位出自博陵崔氏的御史大夫迈步出列,声色俱厉,“杜远身负圣旨,夺爵软禁于杜家村,无诏不得出!如今竟敢公然违抗圣命,擅离软禁之地,此乃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若因其侥幸救回杜相便法外开恩,则国法威严何在?陛下天威何存?”
这话如同冷水滴入滚油,瞬间炸开。
立刻又有几名世家出身的官员附和:“王御史所言极是!功过岂能相抵?杜远抗旨是实,若不严惩,日后人人效仿,陛下旨意岂不形同虚设?”
“陛下!杜远此举虽情有可原,然国法如山啊!”
他们紧紧抓住“抗旨”这条大罪,咄咄逼人,显然不愿放过这个能将杜远彻底置于死地的机会。
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脸色大变。
房玄龄立刻驳斥:“荒谬!杜远此来是为救治国之柱石,事急从权!岂能因循守旧,见死不救?若杜相因此延误而殁,才是国之巨损!杜远有功无过!”
“房相此言差矣!救人是功,抗旨是罪,功是功,过是过,岂能混为一谈?”世家官员寸步不让。
双方顿时在杜府厅堂内争论起来,气氛剑拔弩张。
李世民眉头紧锁,面露极度为难之色。他当然感激杜远救了杜如晦,也从心底不想处罚杜远。但作为皇帝,他必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这些世家官员咬住“抗旨”这条,站在了法理的制高点上,让他很难公然偏袒。他若强行赦免,必然落下口实,被抨击为徇私枉法。
就在李世民左右为难,世家官员气势汹汹,房玄龄等人竭力辩护之际,内室传来一阵微弱的咳嗽声。
杜如晦竟然被外间的争吵声惊醒了!
杜荷连忙俯身低声告诉他发生的一切。
杜如晦闻言,挣扎着想要起身,众人急忙上前安抚。他虚弱地睁开眼,目光扫过争执的众人,最后落在面色为难的李世民身上,气息微弱却异常清晰地说道:“陛……陛下……臣……恳请陛下……”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倾听他的话语。
杜如晦眼中含泪,一字一句,艰难却坚定地说道:“杜远……救臣性命,乃臣……之恩人。陛下若因他救臣而获罪……臣……臣万死难安!抗旨之事,皆因臣而起……若陛下要罚……便罚臣……教子无方,牵连杜远……请陛下……万万不可降罪杜远……”
说到激动处,他泪流满面,气息急促,几乎又要昏厥过去。这番情真意切、舍身为杜远开脱的话,让在场无数人为之动容。
房玄龄立刻跪倒:“陛下!克明所言,字字泣血!请陛下体恤克明之心,念在杜远救人有功,法外开恩!”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躬身:“请陛下开恩!”
李世民看着病榻上泪流满面、苦苦哀求的挚友,又看看跪倒一地的重臣,再看向站在那里,沉默不语却脊梁挺直的杜远,心中天人交战。
最终,他长长叹息一声,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世家官员们在一旁虎视眈眈,国法纲纪也不能全然不顾。
“罢了……”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杜远抗旨,事实确凿。然念其救回杜相,功勋卓着,且事出有因。朕……亦不忍负克明所请。”
他目光转向杜远,眼神复杂:“杜远,功过相抵之前,朕仍需给天下一个交代。暂将你收押天牢,明日朝议,再做决断。你好自为之。”
这便是要将处置拖后,也是李世民在巨大压力下所能做的最大程度的缓冲了。
侍卫上前,杜远没有反抗,只是平静地对李世民行了一礼,又对杜如晦投去一个安慰的眼神,最后对房玄龄、孙思邈、李恪等人点了点头,便随着侍卫向外走去。
杜如晦看着杜远离去的背影,眼中满是愧疚与焦急,却又无力阻止,只能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世家官员们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虽未当场将杜远问斩,但将其打入天牢,已是初步胜利。明日朝议,他们必将发动全力,誓要将杜远彻底钉死!
一场救治引发的风波,瞬间又转化为了朝堂之上新一轮更为激烈的博弈前奏。杜远的命运,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