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禹的默许和授权,如同一把无形的尚方宝剑,赋予了顾影疏及其领导的国家安全局在东南亚方向几乎无限的行动自由。
她不再是单纯的情报头子或特种行动指挥官,而是手握军事、外交、经济多重利器的“影子总督”。
她的意志,将通过西部军区的钢铁洪流、b-52J同温层堡垒的死亡之雨、以及国家安全局特工无孔不入的暗影行动,深刻地重塑中南半岛的格局。
第一阶段的目标,被顾影疏清晰地锁定在安南北部,尤其是其首都升龙府及周边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地区。
这里人口稠密,丧尸自然也极多,资源丰富,是传统的粮食产区,更拥有重要的海港和战略位置。
拿下这里,既能获得一个巨大的资源补给区和人口池,也能以此为核心,辐射震慑整个中南半岛。
西部军区前线指挥部收到了来自国家安全局最高权限指令的加密命令包,目标直指升龙府。
代号:“铁犁行动”。
行动宗旨,以绝对军事优势,迅速击溃升龙府周边区域所有成建制抵抗,无论是丧尸还是人类势力,占领关键节点
并对城市周边密集尸群实施大规模、无差别清除,制造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向所有潜在观望者展示反抗“复兴”意志的唯一下场。
早已枕戈待旦的西部军区主力集群,在得到了新一轮加强后,如同出鞘的利剑,沿着狭窄的走廊向升龙府方向迅猛突进。
他们的推进模式依旧是那套经过验证的高效组合拳。
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和隐形侦察机如同永不疲倦的眼睛,持续监控着进军路线和目标区域。
任何疑似集结的尸群或人类武装据点,都会在第一时间招致精确制导炸弹或远程火箭炮的覆盖式打击。
主战坦克与步兵战车组成的地面装甲突击集群,在装备精良的步兵的伴随下,以碾压之势清剿沿途零散抵抗。
遇到坚固据点或大型尸群,则呼唤后方炮火或武装直升机进行“拆解”。
大量的机械狗和中小型无人机负责复杂的巷战和丛林清扫任务,它们不知疲倦,无畏死亡,将每一个角落的威胁清除殆尽。
安南北部残存的、各自为政的地方军阀和土匪武装,在这股他们无法理解的毁灭性力量面前,瞬间土崩瓦解。
有的试图依托地形阻击,结果被无人机引导的炮火炸成碎片。
有的想要化整为零打游击,却在热成像和生命传感器面前无所遁形,被机械狗逐一猎杀。
然而,这仅仅是序幕。
真正的重头戏,是对升龙府周边那数以百万计、甚至可能千万计的庞大尸群的“处理”。
根据“铁犁行动”计划,在地面部队完成对升龙府外围的初步包围和隔离后,由顾影疏直接协调调动的战略空军力量,登场了。
从后方机场起飞的一个b-52J“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中队,满载着凝固汽油弹和大型空爆炸弹,飞临升龙府上空。
此时的升龙府,早已是一座死寂与喧嚣并存的巨大坟场。
曾经繁华的都市街区,如今被密密麻麻、蹒跚蠕动的丧尸身影所填满。
它们嘶吼着,无意识地拥挤着,形成了一片望不到边的、腐烂的海洋。
b-52J机群在预定的高度和航线上平稳飞行,投弹舱门缓缓打开。
没有警告,没有怜悯。
第一波投下的是大型空爆炸弹。
巨大的炸弹带着死亡的尖啸坠落,在尸群最密集的区域上空预定高度引爆。
先是剧烈的闪光,紧接着,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冲击波如同无形的巨锤,以爆心为原点向四周疯狂扩散。
范围内的丧尸,无论是普通行尸还是变异体,瞬间被撕成碎片、震成肉泥,清理出一片片触目惊心的空白区域。
但这仅仅是开始。
紧随其后的,是如同雨点般落下的凝固汽油弹。
这些恐怖的燃烧武器在接触地面或建筑的瞬间炸开,将粘稠的、富含助燃剂的胶状汽油泼洒得到处都是,随即引燃成一片片覆盖范围极广的烈焰之海。
火焰冲天而起,黑烟滚滚,即使在数十公里外也清晰可见。
凝固汽油燃烧时产生的高温足以融化钢铁,更遑论血肉之躯。
成千上万的丧尸在火海中化作焦炭,刺鼻的恶臭和焦糊味弥漫在空气中,甚至盖过了硝烟的味道。
火焰燃烧消耗了大量氧气,在尸群最密集处形成了短暂的缺氧区域,导致部分较弱的丧尸窒息倒地。
轰炸持续了数轮,b-52J机群倾泻完了所有弹药,才调转方向返航。
整个升龙府郊区乃至部分城区,已然沦为一片燃烧的地狱。
焦黑的土地、扭曲的残骸、堆积如山的焦尸……构成了一幅末日审判般的恐怖景象。
这场代号“火焰风暴”的大空袭,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物理上清除丧尸,更是一种极致的心理战。
那遮天蔽日的火光和浓烟,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通过幸存者之间的口耳相传,以及某些被故意放过的侦察人员的眼睛,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南半岛。
消息所到之处,无不带来巨大的恐惧和震撼。
所有势力都明白了一点:复兴根据地拥有他们无法抗衡如同天罚般的毁灭力量,并且,他们毫不介意使用它。
就在西部军区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安南北部,b-52J机群用火焰净化大地的同时,国家安全局的暗影行动也同步展开。
顾影疏的触角早已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到了安南残存的各方势力内部。
她的特工们手持着根据地的“胡萝卜”和“大棒”,开始精准地甄别、接触和“做工作”。
对于“不合作者”:
安南北部山区一股较大的军阀势力,头目名叫阮文雄,以彪悍和排外着称。
他拒绝与国家安局特工接触,并扬言要“与入侵者血战到底”,甚至秘密处决了根据地派去试图联络,安南本地的中间人。
顾影疏收到报告后,只回复了四个字:“清除障碍。”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阮文雄在其重兵布防的堡垒式宅邸内,于睡梦中被割喉,现场没有留下任何入侵痕迹,只有用他的血在墙上写下的、属于某个被他杀害的中间人家族特有的复仇标记。
他的几个副手为了争夺领导权瞬间陷入内讧,其中一位早已被国家安全局收买的副手,在“恰好”出现的特工小队支援下,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顺理成章”地接管了势力,第一时间向根据地表达了“合作诚意”。
类似的事情在多个地方同时上演。
有的是头目“意外”遭遇丧尸袭击身亡,有的是内部爆发“瘟疫”,有的是遭遇“不明武装”突袭国家安全局的手段多样。
核心只有一个:让不合作者物理消失,并为合作者上台创造机会。
对于“合作者”与临时政府:
在清理掉刺头的同时,顾影疏也需要找到合适的“白手套”。
一个名叫阮文泰的前安南中级官员进入了视线。
此人善于钻营,识时务,有一定管理能力,并且在末世中拉起了一支不算大但还算听话的队伍,最重要的是,他表现出对强大力量的敬畏和对利益的渴望。
国家安全局的特工与之接触,许以重利未来的高官厚禄、安全保障、物资供应,并展示了不合作者的凄惨下场。
阮文泰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宣誓效忠。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效忠都是装装样子,但大家还是心照不宣演了下去。
你要是没有武力的压制这群人当天晚上就得打出各类反旗。
在西部军区基本控制升龙府外围,并初步清理出一些安全区后,由阮文泰牵头,联合其他几个被国家安全局扶持或威慑后选择合作的小军阀、前政府遗老、地方乡绅,迅速宣布成立“安南临时救国政府”。
这个临时政府发布的第一个公告,就是控诉丧尸危机给安南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谴责之前各方势力的无能和不作为。
然后笔锋一转,声称“幸得强大的邻邦复兴根据地,秉持人道主义精神和共同抗击末世危机的理念,伸出援手”。
紧接着,临时政府“郑重而恳切”地“邀请”复兴根据地出兵,“帮助安南人民平定丧尸之乱,恢复秩序与生产”。
“邀请”发出后,早已准备好的“复兴根据地代表团”,实际由国家安全局官员和部分外交人员组成立刻与“安南临时救国政府”开始了“友好磋商”。
磋商的结果,便是一份名为《复兴根据地与安南临时救国政府关于共同应对危机及战后重建合作框架条约》的文件。
这份文件,完美体现了顾影疏报告中提出的所有核心要素:
条约规定,复兴根据地有权在安南全境任何认为必要的地点驻扎军队,建立军事基地,安南方面需无条件提供便利并承担部分后勤补给。
根据地驻军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和司法豁免权,并负责“协助”安南方面训练和指挥安全部队。
条约以“保障粮食安全,支援根据地抗灾”为由,规定红河三角洲主要产粮区由根据地成立的“红河平原农业发展公司”(实际由根据地后勤部门和控制)统一规划、经营和管理。
产出粮食优先供应根据地驻军和本土,剩余部分“平价”返销安南。
安南农民沦为该公司的“合同工”,领取微薄薪水。
安南境内的所有已探明和未探明的油气、矿产(尤其是稀土、钨、锡等战略资源),其勘探、开采和销售权,均由根据地指定企业垄断经营。
海防港、吉婆岛等重要港口及其附属设施,以“长期租赁”形式交由根据地管理使用,租期99年,租金象征性支付。
条约规定,为“稳定安南金融秩序,便利双边贸易”,将在安南全境发行由复兴根据地银行背书的“复兴盾”纸币,与根据地内部贡献点系统挂钩(但不完全等同)。
“复兴盾”成为安南唯一法定货币,旧有货币一律作废。
这意味着根据地彻底掌握了安南的金融命脉,为其未来可能的超发掠夺埋下了伏笔。
条约附带的秘密议定书规定,安南临时政府及其后续任何合法政府,其颁布的重要法律、政策,以及高级官员任命,需事先通报根据地派驻的“顾问团”并获“不反对”意见。
国家安全局将在安南设立分支机构,拥有独立执法和情报搜集权。
这份条约,用文明的外衣包裹着最赤裸的掠夺和控制。
阮文泰等人并非不知这是卖国条约,但在绝对武力的威慑和个人利益的诱惑下,他们毫不犹豫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对他们而言,能坐上这个位置,享受眼前的权力和富贵,远比虚无缥缈的国家主权和民族未来重要。
条约签订后,根据地的控制迅速制度化。
为了弥补根据地兵力在广袤安南土地上的不足,同时也为了执行顾影疏“耗材化”的指示,组建“安南国民警卫队”(俗称安南伪军)的计划被迅速提上日程。
招募工作由阮文泰的临时政府出面,以“保家卫国、恢复秩序、提供粮食”为号召,大量征召安南青壮年。
武器装备则由根据地提供,主要是收缴和淘汰下来的旧式枪械,如五六式半自动、AK-47、以及少量老旧的RpG,弹药配额也严格控制。
这些伪军的训练由根据地派出的“军事顾问”负责,但训练内容极其粗糙,主要强调服从命令和基础射击。
他们的军官大多由阮文泰等投降派系的心腹或根据地指定的“可靠人员”担任。
从成立之初,安南伪军的定位就是纯粹的炮灰和消耗品:
所有可能存在残余丧尸或敌对武装的城镇、村庄、丛林,第一批进入的永远是安南伪军。
他们用生命去探明威胁,消耗敌人的弹药和精力。
在根据地主力部队的防线外围,往往由伪军驻扎最前沿、最危险的阵地,充当预警和人肉缓冲带。
镇压安南内部可能出现的反抗活动、清剿小股土匪,这些脏活累活也由伪军执行,手上沾满自己同胞的鲜血,进一步断绝了他们反正的可能性。
在没有战斗任务时,伪军部队经常被成建制地拉去修筑工事、修复道路、甚至参与资源开采,充当廉价劳动力。
他们的伤亡率极高,但在根据地控制的宣传机器下,他们的牺牲被描绘成“为安南的和平与重建做出的贡献”,阵亡者家属只能得到微薄的“复兴盾”抚恤。
根据地则通过这种方式,以最小的自身代价,维持着对安南广大基层地区的控制,并将安南的青壮年人口持续不断地投入战争的熔炉中消耗。
前线,王铁柱的连队得到了一批伪军补充,负责协同清剿一片复杂的工业区。
“妈的,这帮家伙,枪都端不稳。”一个老兵看着那些面黄肌瘦、眼神麻木的伪军新兵,啐了一口。
王铁柱面无表情地检查着自己的装备,淡淡道:“让他们走前面。注意保持距离,别被他们慌起来乱开枪伤到。”
“跟着他们,有情况预警。”
很快,工业区内响起了杂乱的枪声和伪军的惨叫声。王铁柱和手下士兵则依托掩体,冷静地根据铁牙传回的数据和伪军遭遇火力的方向,用精准的火力点射清除威胁。
“看,效率挺高。”
王铁柱对旁边的副连长说道,“又清理掉一片区域,贡献点到手。”
“这些安南人……用好了,也是不错的工具。”
副连长笑了笑,没说话。
他们都明白,这些“工具”的消耗速度有多快。
但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他们只关心任务完成度和贡献点。
在升龙府的废墟上,新的秩序正在血与火中建立。
顾影疏的蓝图,正通过西部军区的铁拳和国家安全局的暗影,一步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