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破译的电文碎片,像一块寒冰塞进了林枫的胸口。美军观察组果然另有所图,而且其意图之直接、手段之潜在激烈,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没有声张,只是将电文内容私下告知了王猛和两位徐工。王猛当场就要发作,被林枫死死按住。
“现在撕破脸,对我们没好处。”林枫压低声音,眼神冷冽,“他们毕竟顶着盟军观察组的名头,而且,我们确实也需要了解外界信息,甚至可能通过他们获得一些我们急需的物资。”
“那怎么办?难道就让他们这么惦记着咱们的‘雷公’?”王猛咬牙切齿。
“当然不。”林枫摇头,“我们要掌握主动权。他们不是想合作吗?那我们就跟他们‘合作’。”
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林枫脑中逐渐成型。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反过来试探美国人的底线和诚意,并尽可能地为根据地争取实际利益。
第二天,林枫主动约见了米勒少校。会面地点依旧在指挥部,气氛却比之前微妙了许多。
“米勒少校,关于贵方提出的合作建议,我们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在某些领域,确实存在合作的可能。”林枫开门见山,语气平和。
米勒少校眼中闪过一丝意外和欣喜,但很快被他掩饰下去:“很高兴听到您这么说,林先生。不知贵方具体对哪些领域感兴趣?”
“首先,是情报共享。”林枫说道,“我们希望获得更多关于太平洋战场,尤其是日军海军动向、以及关东军最新部署的情报。这对我们判断整体局势至关重要。”
“这个没有问题。”米勒少校爽快答应,“我们可以定期向贵方提供相关的战情摘要。”
“其次,是医疗物资和部分工业原料。”林枫列出早已准备好的清单,“盘尼西林(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外伤手术器械,还有无缝钢管、特种钢材、铜材、硝酸、硫酸,以及高精度轴承和机床配件。这些是我们目前最急需的。”
这份清单是林枫和徐致远精心拟定的,既包含了根据地极度匮乏的救命药品和关键工业材料,也混杂了一些并非急需但可以用来试探对方诚意和能力的物品。
米勒少校接过清单,仔细看了看,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清单上的物资数量不小,尤其是在日军严密封锁下,运输难度极大。但他还是点了点头:“我会立刻向总部汇报,尽力协调。不过,林先生,您知道的,运输线路是个大问题……”
“运输问题,我们可以共同想办法。”林枫接过话头,“我们有自己的交通线,只要物资能运到指定的交接点,我们就有办法弄回来。”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米勒少校,抛出了最关键的问题:“那么,米勒少校,为了体现合作的诚意,以及保障这些宝贵物资能够顺利抵达,贵方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支持呢?比如,能否提供一部分运输所需的车辆、燃油,或者……更为安全的,空中运输渠道?”
这个问题极为尖锐,直接触及了美方是否愿意为这种合作投入实质资源的底线,也隐晦地试探了美方在中国战场,特别是对共产党控制区域的实际影响力和投入意愿。
米勒少校沉默了。他拿起桌上的水杯,慢慢喝了一口,似乎在斟酌措辞。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水杯,脸上露出职业化的笑容:“林先生,您的要求非常合理。但是,您也清楚,我们观察组的权限有限,调动大量车辆和燃油,尤其是安排空中运输,涉及复杂的军事和政治决策,需要时间向更高层申请。而且,这可能需要……贵方展现出相应的合作价值。”
他终于图穷匕见,将话题引回了“雷公”技术上。
林枫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合作价值?我们愿意共享部分日军战术特点和在华北地区活动的情报,这难道不是价值吗?”
“当然,当然有价值。”米勒少校连忙说道,“但您知道的,华盛顿和重庆那边,更看重的是能够直接影响战局的技术和装备。比如,贵方那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反坦克武器……如果能够进行更深入的技术交流,甚至共享设计图纸,我相信,说服总部提供您清单上的一切,将会容易得多。”
他终于明确提出了条件——用“雷公”的技术,换取物资和支持。
指挥部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王猛放在桌下的手已经握成了拳头,真徐致远和海外徐工也面露愤慨。
林枫却笑了,那笑容意味深长:“米勒少校,我理解贵方的需求。但是,‘雷公’的技术,是我们无数技术人员和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障。它不仅仅是一件武器,更是我们的核心机密。您觉得,用一些可能需要漫长等待、甚至不确定能否兑现的物资,来交换我们的立身之本,这公平吗?”
他的反问,让米勒少校一时语塞。
林枫继续说道:“合作,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提供情报和敌后作战经验,贵方提供我们急需的物资和有限的技术支持(比如一些基础的工业技术资料),这才是可持续的合作。如果贵方认为,必须用我们的核心机密来交换,那么这种合作的基础,恐怕就不存在了。”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底线,又留下了回旋余地,将皮球再次踢了回去。
米勒少校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八路军指挥官,远比他想象的要难对付。他既不轻易被诱惑,也不惧怕压力,始终牢牢把握着谈判的主动权。
“林先生,您的立场我明白了。”米勒少校深吸一口气,“我会将您的意见,如实向总部汇报。不过,我也希望您能理解,在华盛顿和重庆的许多人看来,敌后战场的情报和经验,其战略价值,恐怕……无法与能够直接提升盟军战斗力的尖端技术相比。”
他这话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威胁和轻视,暗示着如果八路军不拿出“硬货”,就很难获得美方的重视和实质性援助。
林枫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他站起身,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米勒少校,抗战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我们在敌后用最简陋的武器牵制了数十万日军,每一份情报,每一次战斗,都是在为最终的胜利贡献力量。其价值,不应由任何外人来轻易评判。如果贵方认为我们的付出不值得相应的尊重和援助,那么,我们也不强求。”
他做出了送客的姿态:“关于合作的具体细节,等贵方有了明确的、尊重我方条件的答复后,我们再谈吧。”
米勒少校看着林枫那坚定的眼神,知道今天不可能再有进展了。他只好站起身,勉强笑了笑:“好的,林先生,我会尽快给您答复。”
看着米勒少校等人离开的背影,王猛忍不住骂道:“妈的!这帮洋鬼子,就是想来空手套白狼!”
林枫没有说话,他走到窗前,眉头紧锁。谈判暂时陷入了僵局,但他知道,事情绝不会就此结束。美方对“雷公”技术的觊觎不会消失,而关东军的威胁也依然存在。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送来了两份几乎同时抵达的电报。
第一份来自军区转发的重庆方面电报,内容含糊地提及了盟军观察组的重要性,要求黑龙沟基地“妥善接待,积极配合”,字里行间透露着压力。
第二份,则是前线侦察兵发回的紧急情报:沉寂了两天的关东军,得到了增援,其兵力增加到一个满编大队,并配备了更多的火炮和迫击炮,似乎正在酝酿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
内外的压力,如同两座大山,同时向林枫和黑龙沟基地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