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的特殊癖好
建安十四年 元月 十五 天气晴 心情: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今日上元佳节,本该休沐,却被主公急召入府,说是要商议开春军粮调度之事。我踏入议事厅时,文若、奉孝、仲德(程昱)等人已到。气氛有些凝重。
曹公面色不豫,将一卷竹简掷于案上:“诸位看看,青州军屯又出乱子!屯田都尉来报,说军士怨声载道,皆因程仲德所定粮秣配给太过严苛,几近不近人情!”
我看向程昱。这位老将军,素以刚戾严肃着称,此刻更是面沉如水,梗着脖子道:“主公!乱世用重典,粮秣乃军中命脉,不严不足以肃军纪!现今配给,已足敷壮丁一日所需,何来严苛之说?”
主公皱眉:“可奏报上说,兵士皆面有菜色,体力不支,长此以往,恐生变故!”
程昱须发皆张,声音洪亮:“此乃惰兵娇气!若依彼等,坐食山空,我军何以争雄天下?依昱之见,非但不能增,还应再减一成,以儆效尤!”
我听得头皮发麻。程老将军这脾气,真是比石头还硬。眼看主公脸色越来越黑,文若欲言又止,奉孝在一旁给我使眼色,意思是:“公达,该你上了!”
我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始我的“表演”。忽悠主公我有经验,但忽悠程昱这种又臭又硬的老石头,还是头一遭,得换个路数。
“仲德将军所言,确有道理。”我先是肯定,这是惯例。“治军如治丝,纪律为本。”
程昱瞥我一眼,神色稍缓。
我话锋一转:“然,士兵乃血肉之躯,非木石。青州之地,春寒料峭,若腹中无食,难以御寒操练,恐非长久之计。主公所虑,亦是实情。”
程昱哼了一声,不置可否。
我观察着他的表情,缓缓道:“昱公,攸近日偶读古籍,见一法,或可两全。”
这下,连主公和文若都看了过来。程昱也微微侧目。
我故作神秘:“古之良将,并非一味克扣。有‘增质减量’之法。”
“何谓增质减量?”主公问道。
“便是粮秣总量不变,甚至略减,但于制作工艺、搭配上用心。譬如,将寻常粟米,掺入一定豆类、干蔬,甚至少许肉糜,精心烹煮,使其更易饱腹,营养更丰。看似量少,实则耐饥。此法,需耗心力,非粗放管理可比。”我一边说,一边留意程昱的反应。我发现,当我说到“制作工艺”、“精心烹煮”、“搭配”这些词时,程昱那总是紧锁的眉头,似乎松动了一丝,眼神里闪过一丝……难以形容的专注?
有门儿!我心中一动,继续加码:“此法妙处在于,既能显上官体恤士卒之心,又能锻炼后勤之精细。统领此事者,需极强之耐心与条理,非大才不能为也。不知仲德将军……”
我故意停顿,看向程昱。
果然,程昱沉吟片刻,竟缓缓点头:“公达此言……倒有几分见识。粮秣之事,确需精细核算,搭配得当,方能物尽其用。”
咦?有戏!这老石头居然没反驳?我趁热打铁:“既如此,攸冒昧提议,不若就请仲德将军亲自督导此事,于青州军中择一试点,试行此‘增质减量’之法?将军刚正,必不徇私,又能体察下情。”
我这是把烫手山芋又抛了回去,还给他戴了顶高帽。本以为程昱会推辞,毕竟这是繁琐的后勤事务。
谁知,程昱竟捋了捋胡须,正色道:“既为军国大事,昱义不容辞!便依公达之言,老夫亲自去办!”语气中,竟隐隐透着一丝……兴奋?
主公见程昱答应,虽然将信将疑,但总算暂时平息了争执,便也应允了。
议事散后,我满心疑惑。这程仲德,转性了?居然对改善伙食这种事如此热心?
我拉着郭嘉落在后面,低声问:“奉孝,你觉不觉得仲德将军今日有些反常?”
郭嘉鬼精地一笑,低声道:“公达,你今日是误打误撞,戳中程老将军的痒处了!”
“此话怎讲?”
“你可知程仲德有一特殊癖好?”郭嘉压低声音,“他酷爱……钻研厨艺,尤其是面点制作!”
我:“!!!”
郭嘉看我惊得下巴都快掉了,笑道:“想不到吧?这位战场上杀伐决断、生活中古板苛刻的老将军,私下里最大的乐趣,便是围上围裙,和面、调馅、掌控火候。据说他府上的蒸饼、汤饼,乃是一绝,形状规整,分量精准,堪比尺量!只是他极好面子,从不对外人言,只偶尔招待至交好友,方能尝到。”
我恍然大悟!难怪他听到“制作工艺”、“精心烹煮”时会眼神发亮!难怪他愿意接手这“琐碎”的后勤改良!这哪里是去治军,这分明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光明正大发挥个人爱好的平台啊!
“可……可他平日对部下那般苛刻,自己却……”我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郭嘉耸耸肩:“人之癖好,有时便是如此矛盾。或许正因他对自己要求都极严,所以做出的吃食也讲究分毫不差。让他去改善军粮,说不定真能弄出些名堂。”
几天后,消息传来。程昱快马加鞭赶赴青州,不是先去训斥闹事的军士,而是直接扎进了炊事营!据说他带着几个老火头军,关起门来研究了三天三夜,对着各种粮豆比例、蒸煮时间反复试验,记录的数据竹简堆了半人高!最终还真让他搞出了一种“程氏特供军粮”——一种混合了豆粉、杂粮、干菜末,压制成型的硬饼,据说更加耐储存,饱腹感更强,还略带咸味。兵士们试用后,反应居然不错!怨气顿时消了大半。
又过了几日,程昱派人给我送来一个食盒。我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个小儿拳头大小的蒸饼,个个大小一致,圆润光滑,白胖可爱,散发着面食特有的香气。旁边还有一张字条,是程昱那刚劲的笔迹:“试行新粮,顺手所做。公达可尝之,勿对外人言。”
我拿起一个,入手温热,咬了一口,面皮劲道,内里是调味的菜馅,咸淡适中,味道竟出乎意料的好!比我府上厨子做得还精致!
我拿着这枚小小的蒸饼,真是哭笑不得。
这世道,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我叔父荀彧,端庄君子,背地里是个甜食控。程昱程仲德,严苛老将,私底下是个面点大师。那贾诩呢?他是不是偷偷在家养猫?郭嘉是不是藏了一屋子闲书?
或许,在这纷乱残酷的世道里,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安放一点与杀伐、权谋无关的简单喜好。这点喜好,或许幼稚,或许古怪,却也是支撑他们走下去的一点微光吧。
嗯,这程昱牌蒸饼,味道真不错。明天得去问问奉孝,他有没有从程昱那儿捞到点好处?这等“特殊渠道”的美食,可不能独享。
忽悠日记又添新篇:今日不仅化解一场争端,还意外发掘了一位被军事耽误的面点大师。看来,我这“洞察人心”的本事,还得再精进精进,说不定哪天,连贾文和的那只“猫”都能给我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