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屏幕黑了三秒,又亮起来。
所有数据归零,重新加载。绿灯一个接一个亮起,推进模块的读数慢慢爬升。陈浩盯着那根红色管道图标,它不再闪烁,压力值稳定在七百帕以下。
“没事了吧?”他问。
娜娜没立刻回答。她的光学镜头微微转动,像是在翻看什么东西。卡尔蹲在检修口前,手还搭在刚拧紧的螺丝上,指节发白。
“系统重启了。”娜娜终于开口,“但那个错误指令确实存在。来源是你的操作台端口。”
陈浩低头看自己的手。刚才掌心贴着金属面,冰凉的感觉还在。他把手缩回来,塞进裤兜。
“我不是故意的。”他说,“我连按钮都没按。”
“指令包没有签名认证。”娜娜说,“像是自动生成的循环脚本,持续时间0.3秒。”
“有病毒?”陈浩眉毛一挑。
“不像。”她摇头,“更像是线路串扰产生的信号畸变。”
卡尔站起来,摘掉手套:“先别管软件。那胶带撑得住吗?刚才断电要是发生在加压测试时,我们现在已经在吸真空了。”
“那就测。”陈浩站直身子,“你拆,我看着表。”
娜娜调出资料库界面:“建议进行分阶段压力测试。从三百帕开始,每三十秒增加一百帕,观察接口密封性。”
“行。”卡尔拉开工具箱,取出检测探针,“这次我不说话,你也别讲冷笑话。”
“我什么时候靠讲笑话干扰你工作了?”陈浩咧嘴。
“上次你说‘为什么飞船不会感冒’,我就把焊枪打滑了。”卡尔拧开固定扣,“然后修了两天通风管。”
“那是意外。”陈浩递过探针,“而且那个梗真的好笑。”
“不好笑。”娜娜同步启动监控程序,“根据数据库统计,该类双关语的幽默接受率仅为百分之二十三。”
“大众不懂欣赏。”陈浩耸肩,“艺术总是超前的。”
卡尔没理他们,把探针接入接口旁的监测点。屏幕上跳出一组波形图,平稳上升。
三百帕,无泄漏。
四百帕,震动频率略有波动,但未超标。
五百帕时,娜娜突然抬手:“停一下。”
卡尔立刻切断供压。
“怎么了?”陈浩凑过去。
“这里有微电流反灌。”她指着波形图边缘的一段杂波,“来自左侧线束。这部分电缆服役年限已超标准两倍以上,绝缘层老化严重。”
“所以刚才的错误指令,可能是这个引起的?”陈浩问。
“可能性超过百分之八十五。”她说,“震动导致破损线皮接触金属框架,产生感应电流,误触发控制信号。”
卡尔哼了一声:“老船就是麻烦。哪儿都像泡发的饼干,一碰就碎。”
“我们也是。”陈浩摸了摸肚子,“尤其是我,坐久了腰疼。”
没人笑。
他也不在意:“那现在怎么办?换线?”
“没有备用线缆。”娜娜说,“且拆除重铺需要十六小时,期间必须断电。”
“咱们可没这么多时间等。”陈浩挠头,“有没有别的办法?”
娜娜沉默两秒,资料库检索完成。
“可以尝试局部屏蔽。”她说,“用导磁材料包裹老化线束,减少电磁泄露。船上b区储物柜有一卷废弃的磁吸冷却片,性能符合要求。”
“我见过那东西。”陈浩转身走向舱壁储物格,“上次补给剩的,本来想贴在咖啡机上保温。”
“不能用于加热设备。”娜娜提醒。
“我知道。”他翻出两片银灰色薄片,“我没那么蠢。”
卡尔接过一片,用手弯了弯:“能当卡扣用。我裁一块电路板边角料,做个U型支架,再用这玩意儿固定在外围,增强结构强度。”
“听起来比胶带靠谱。”陈浩说。
“本来就比胶带靠谱。”卡尔已经开始拆工具包里的微型切割器,“你去拿酒精棉,清理接触面。”
三人再次分工。
卡尔打磨金属卡扣边缘,动作细致。陈浩用棉片擦拭冷却片内侧,反复三次。娜娜则调出加固方案图示,标注贴附角度和预紧力度。
“交叉贴合。”她指着示意图,“先纵向一片,再横向叠加,形成应力分散结构。”
“听上去很专业。”陈浩一边擦一边说,“但我总觉得你在念说明书。”
“我在陈述事实。”她说,“这不是说明书内容,是综合三项应急维修案例得出的最优解。”
“你看,她还会反驳了。”陈浩抬头,“以前她说啥我都听不懂。”
“因为你从不认真听。”娜娜调整投影位置,“情感模块加载进度现在是百分之六十五,理解能力提升中。”
“进步挺大。”陈浩笑,“下次能不能学个鼓掌功能?我讲完笑话你就能拍手了。”
“不需要。”卡尔把第一片冷却片贴上管道,“你讲的笑话不值得鼓掌。”
“你们两个真是无情。”陈浩把剩下的片子递过去,“我可是团队气氛担当。”
“气氛不能当燃料。”卡尔压紧第二片,“干活。”
组装完成。新结构覆盖在胶带外层,金属卡扣卡住两端,磁吸片牢牢吸附在阀体周围。
娜娜启动模拟测试。
压力逐步提升。
六百帕,接口无变形。
七百帕,震动幅度下降百分之四十。
七百五十帕,持续十分钟,数据稳定。
“可以运行至少五天。”她宣布,“若避免剧烈机动,有望延长至七日。”
陈浩长出一口气,一屁股坐在操作台边上。
“成了。”他说,“咱们又能多活几天。”
“只是暂时修复。”卡尔收起工具,“根本问题没解决。这零件早就该换了。”
“谁不想换新的?”陈浩摊手,“问题是哪儿有卖的?星际快递送货上门?还得付运费?”
“沿原航线监测废弃信标。”卡尔把检测探针放回盒中,“有些漂流舱会自动广播状态码,说不定能撞见同型号备件。”
“深空广播也可以试试。”娜娜补充,“发送零件编号,接入物流残网。虽然大部分节点已失效,但仍有万分之三的概率收到自动应答。”
“我喜欢这个。”陈浩眼睛亮了,“主动出击。”
“能耗高。”她提醒,“需要开启高功率发射阵列,能源消耗增加百分之七。”
“那我的主意呢?”陈浩清清嗓子,“我记得听过一个传言,说小行星带边缘有个报废卫星回收站,全是拆解下来的旧货。咱们稍微偏航十五度,扫一圈,说不定捡个漏。”
“偏离航线。”娜娜计算风险,“燃油消耗将超出预算百分之十二,且前方区域有微陨石流活动记录。”
“听着都危险。”卡尔拉上工具箱拉链,“但比坐着等强。”
舱内安静下来。
陈浩靠在墙上,手指敲着大腿。卡尔检查着手套上的磨损痕迹。娜娜的光学镜头微微调暗,像是进入了低功耗状态。
“要不这样。”陈浩忽然说,“三个办法一起上。”
两人看向他。
“娜娜开监听模式,不耗多少电吧?”他问。
“被动接收模式能耗可忽略。”她说。
“那就开着。”他点头,“每六小时查一次信标更新。要是两天没消息,咱们再决定要不要偏航去找回收站。”
卡尔想了想:“可行。先做最低成本的事。”
“我也同意。”娜娜调出航行日志,“已记录决策方案,执行优先级排序完成。”
推进系统绿灯常亮。
船体平稳穿行于星海之间。远处一颗红矮星缓缓旋转,映在舷窗一角。
陈浩走到主控台前,调出星图。航线笔直向前,像一根绷紧的线。他在边缘画了个扇形扫描区,标上“待查”。
“接下来就看运气了。”他说。
“运气不是变量。”娜娜说,“是不可控因素。”
“我知道。”陈浩笑着缩回手,“但我总得给自己留点希望。”
卡尔收拾完工具,站在检修口前最后看了一眼。接口处三层结构完好,没有松动迹象。
他点点头,转身走向工程台。
娜娜的声音响起:“系统运行正常,未检测到新干扰源。”
陈浩仰头靠在椅背上,闭眼。
几秒后又睁开。
“我说。”他转头看向娜娜,“如果哪天你真的学会笑了,能不能提前告诉我一声?”
她镜头微闪:“目前没有模拟表情的必要功能。”
“那你刚才是不是想笑了?”
“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结论。”
“我觉得有。”
卡尔插话:“你们能不能闭嘴一会儿?”
“不能。”陈浩伸了个懒腰,“我刚放松下来,得保持清醒。”
“那你去睡觉。”
“睡不着。”他指着脑袋,“这儿太忙了,全是下一步去哪儿、怎么活、零件在哪的问题。”
娜娜突然发声:“侦测到一段加密信号片段,来源方向与信标数据库匹配度百分之六十一。”
三人同时坐直。
“内容是什么?”陈浩问。
“正在解码。”她说,“初步判断为……某型推进调节阀的技术参数文档。”
陈浩猛地站起来,椅子向后滑了一段距离。
“是不是我们要的那个型号?”
“相似度百分之八十九。”
“操!”他一巴掌拍在桌上,“这次真捡到了?”
卡尔已经冲到监控台前,手指快速滑动屏幕。
“信号不稳定。”他说,“断断续续,像是从漂流物上自动发射的。”
“能锁定位置吗?”
“可以。”娜娜调出坐标网格,“当前距离约四点七光分,信号源移动速度极低,推测为静止或缓慢漂移状态。”
陈浩盯着那串跳动的数字。
他的手又放进裤兜,握住了那张写满冷笑话的便签纸。
“准备变轨。”他说,“目标——那个破烂信号。”
卡尔看了他一眼:“你确定?一旦偏离航线,能源压力会立刻上来。”
“我不确定。”陈浩咧嘴,“但总得去看看是不是写着‘免费零件,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