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考较的制度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涟漪缓缓荡开。有那心思活络的,如赵王世子朱瞻塙,自此愈发勤勉,文韬武艺皆不敢懈怠;亦有那耽于享乐的宗亲子弟,背后少不了几句抱怨,却也不敢明着违逆皇帝的旨意。朝堂上下,一时倒也显出几分振作之气。
张氏冷眼瞧着,知道这不过是表面文章,根子里的弊病,绝非一纸考较令就能根除。但能刹住些歪风,总归是好的。她将更多精力放回东宫,放在丈夫和儿子身上。
朱高炽的“太极”如今已打得有模有样,虽仍显笨拙,但气息绵长了许多,往日里多走几步便喘的情形大为改善。张氏又依照弹幕零碎提到的“食疗”方子,嘱咐小厨房多用些山楂、陈皮、茯苓等常见药材入膳,或是泡制成代茶饮,美其名曰“顺应节气,调和脾胃”。朱高炽用了,只觉胸腹间日渐舒畅,连带着处理政务时,精神头也足了不少。
这日,朱高炽批完一摞奏章,难得地没有立刻感到疲惫,反而兴致勃勃地拉着张氏说话:“爱妃,你瞧瞻基近日,是不是又长高了些?武师傅前儿还夸他筋骨强健,是个习武的好料子。”
张氏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庭院中,朱瞻基正在练习射箭,臂膀稳定,目光专注,十箭竟有七八箭正中红心。她微微一笑,心中慰藉,面上却依旧温婉:“是父皇隆恩,师傅教导有方,也是孩子自己肯用功。”
【基仔这箭术可以啊!果然从小打好身体基础就是不一样!】
【胖老公气色也好多了,看来婆婆的养生大法卓有成效!】
【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心脑血管疾病要预防,情绪管理也很重要!】
“情绪管理……”张氏心中默念。她想起弹幕曾提过,夫君后来……是猝死?除了身体根基,莫非与忧思过度、情绪大起大落也有关?
她心思细腻,自此更留意朱高炽的情绪波动。每逢他因政务棘手而蹙眉,或因汉王挑衅而郁结时,张氏便会寻些闲适话题与他分说,或是命人摆上他素日喜欢的清淡小食,温言软语,慢慢开解。她也不动声色地提醒朱瞻基,在父亲面前要多展露笑颜,汇报些进益的喜事。
朱高炽身处储位,常年如履薄冰,得此温柔体贴,心中积郁竟真散去了不少。东宫之内,氛围愈发和睦安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午后,张氏正看着朱瞻基临帖,心腹女官悄步进来,面色凝重地递上一封密报。
是安插在汉王府的眼线传回的消息。汉王朱高煦,近日与永春侯王宁往来愈发密切,且似乎……在暗中查探东宫用度,尤其是太子妃“养生”所用的各项食材、药材来源,甚至连那些艾草、薄荷的种植花圃,都派人去打探过。
“王爷似乎……有意在‘奢靡’二字上做文章。”女官低声道。
张氏放下密报,神色不变,只眸色沉了沉。果然来了。她之前将养生成本降下,又得了皇帝“识大体”的夸赞,汉王这是不甘心,想从细处着手,鸡蛋里挑骨头。
她沉吟片刻,问道:“陛下近日,可有关注边镇军饷之事?”
女官回道:“听闻陛下昨日还在武英殿为此发怒,户部筹措不力,九边的冬饷至今还未完全拨付。”
张氏点了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几日后,一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凉。张氏以“天气骤寒,恐宫中长辈不适”为由,亲自带着宫人,将一批赶制出来的厚实棉被和用普通姜片、红枣熬制的驱寒汤,送往几位年长太妃宫中。行事低调,却体贴入微。
与此同时,她授意太子詹事府的一位属官,上了一道看似无关紧要的奏疏,提及东南沿海市舶司近年税收略有增长,其中多有海外番邦传入的一些新奇作物,如唤作“玉米”、“土豆”之物,耐贫瘠,产量似是不低,或可于北地旱田试种,若成,或可稍补军粮。
这道奏疏混在一堆日常政务中,并不起眼。但朱棣正因为军饷之事烦心,看到“补军粮”三字,倒是留了意,虽未立刻采纳,却也将此事记在了心里。
做完这些,张氏便如常度日,督促丈夫锻炼,关心儿子学业,打理东宫事务,仿佛对汉王的小动作一无所知。
果然,没过多久,朱高煦便在一次朝会之后,觑了个机会,对朱棣状似无意地提起:“父皇,儿臣近日听闻,东宫太子妃为了调理大哥与瞻基的身子,可是费了不少心思,连海外番邦的稀奇食材都寻来了,真是用心良苦啊。”他话里带着笑,眼神却瞟向朱棣,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若是从前,朱棣或许会因“海外”、“稀奇”等字眼心生不悦,觉得东宫奢靡。
但此刻,他刚因军饷之事烦心,又隐约记得那“或可补军粮”的奏疏,再想起太子妃近日勤俭、体贴太妃的举动,两相对比,汉王这状告得,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甚至……居心叵测。
朱棣眼皮都未抬,只淡淡“嗯”了一声,便转而问起五军都督府关于北边防务的安排,直接将朱高煦晾在了一边。
朱高煦碰了个软钉子,脸色一阵青白,却也不敢再言。
消息传回东宫,朱高炽后怕不已,拉着张氏的手:“爱妃,幸得你早有防备,否则……”
张氏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安抚道:“殿下放心,妾身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亦不敢辜负父皇信任。”她顿了顿,语气转为凝重,“只是,二叔此番未能得逞,只怕不会善罢甘休。往后,我们更需谨言慎行,尤其是殿下,万不可因身体好转便大意,需知朝堂之上,多少双眼睛盯着。”
朱高炽重重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经此一事,张氏更加清醒。在这深宫之中,仅靠养生固本还远远不够,必须时刻洞察风向,平衡各方,将可能的风险化解于无形。她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走索人,在储位的钢丝上,既要护住至亲安康,又要稳住脚下分寸。
她抬眼,望向北方。
养生,养身,亦需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