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端坐上首,看着孙氏被人搀扶下去时那失魂落魄的背影,面上温和的笑意分毫未减,仿佛方才那句决定他人命运的话,不过是随口问了一句“今日天气可好”。
殿内其余几位官眷,个个屏息凝神,低眉顺眼,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太子妃平日里最是宽和仁善,今日这般雷霆手段,轻描淡写便断送了一个官家女子的大好前程,着实令人心惊。那“刑克夫婿”的名头一旦坐实,莫说攀附天家,便是寻常婚嫁,也难了。
张氏恍若未觉殿内凝滞的气氛,只端起茶盏,又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掠过底下噤若寒蝉的众人,温言道:“今日召诸位前来,原是想着叙叙话,没成想扰了这半日。都乏了吧,且回去歇着。”
众人如蒙大赦,连忙起身行礼告退,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许多,只想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
待殿内只剩心腹宫人,张氏才缓缓敛了笑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婆婆帅炸了!一句话搞定祸水!】
【就该这么干脆利落!跟这种潜在危险分子讲什么武德!】
【不过婆婆,光解决孙若微还不够啊,胖老公和基儿的身体才是根本!】
【对对对,健身计划不能停!还要加强营养!食疗搞起来!】
眼前的字迹依旧活跃,张氏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稍稍松了些,但并未完全放下。正如“弹幕”所言,根源在于她至亲之人的康健。
自那日“太极”初试后,东宫的晨练便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下来。
朱高炽起初是被妻子软语央求着,半推半就地比划。他身躯肥胖,动作迟缓,一套简化过的太极打下来,也常常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张氏也不催促,只每日清晨准时出现在他榻前,亲自替他更衣,陪他一同前往园中。
有时朱高炽政务繁忙,夜里歇得晚了,清晨难免贪眠,想要赖床。张氏便会坐在榻边,轻轻替他按揉额角,声音柔得能滴出水来:“殿下,便是不为自身,也当为父皇分忧,为瞻基做个表率。若是累坏了身子,岂不令亲者痛?”
朱高炽最是吃她这一套,见她眉眼间满是忧色,心中那点懈怠便也散了,叹口气,撑着起身。久而久之,竟也成了习惯。他甚至隐隐觉得,这般活动开后,似乎头脑都清明了几分,批阅奏章时,不似往日那般容易昏沉。
而朱瞻基那边,更是成效显着。少年人精力旺盛,扎马步、练拳脚,非但不觉得苦,反在母亲的鼓励和那些闻所未闻的“弹幕”间接指导下,将其当作了一种新奇的游戏和挑战。张氏时常在他练功时,状似无意地提点几句。
“瞻基,气息要沉,对,就是丹田那里,感觉气往下走。”
“这动作看似刚猛,实则暗含韧劲,收放自如才是上乘。”
“练完莫要立刻用凉水,喝些温热的淡盐汤才好。”
朱瞻基天资聪颖,一点就透,只觉得母亲说的这些法子,虽与武师傅教导的略有不同,却似乎更为精妙,练起来浑身舒泰,劲力增长也快。他对母亲愈发信服崇拜。
【基仔这马步扎得,越来越有宗师风范了!】
【婆婆传授的是内家心法吧?绝对是!看我基儿下盘多稳!】
【营养也得跟上啊,少年人长身体,牛奶鸡蛋不能少!可惜古代没有维生素……】
看到“牛奶鸡蛋”,张氏若有所思。东宫膳食虽精细,却未必完全合乎养生之道。她便又以“偶阅古籍”为由,调整了膳单。太子那边,多是些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的食材,如茯苓、山药、薏米之类,烹制得清淡可口。太孙这边,则增加了肉蛋奶的比例,还吩咐小厨房变着花样做,免得孩子吃腻。
朱高炽吃着妻子安排的膳食,感觉身体日渐轻快,连往日里时常困扰他的腹胀之症都减轻了不少,不由得对张氏更是依赖,玩笑道:“爱妃如今倒像个女医官了。”
张氏抿唇一笑:“臣妾只愿殿下与瞻基,都能身康体健,平安顺遂。”这话,是她发自肺腑的期盼。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数月。北征的永乐皇帝朱棣凯旋还朝,宫中举行大宴。
宴席之上,朱棣高坐龙椅,接受百官朝贺。他目光如炬,扫过席间众人,最终落在了太子朱高炽身上。
这一看,朱棣心中便是一动。
他这长子,素来体胖,行动迟缓,每每见他,总是一副疲惫之态,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又是心疼,又时常恨铁不成钢。可今日看来,太子虽仍显富态,但面色却红润了不少,眉宇间那股挥之不去的郁色似乎也淡了,坐在那里,腰背挺直,精神头竟是足得很。
再看坐在太子身侧的太孙朱瞻基,不过短短时日,个头似乎又窜高了一截,小小年纪,坐在席间却已有几分沉稳气度,眼神明亮,顾盼间神采飞扬,那通身的精气神,竟比他离京前所见,更加锐利夺目。
朱棣心中纳罕,趁着宴席间隙,便召了太子近前说话。
“朕观你近日,气色颇佳,可是寻了什么良医调理?”朱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朱高炽忙躬身回道:“回父皇,儿臣并未延请名医。只是……只是太子妃说久坐于身体无益,督促儿臣每日晨起略活动筋骨,饮食上也稍加留意了些。”
“哦?活动筋骨?”朱棣挑眉,颇有兴趣,“如何活动?”
朱高炽有些赧然,比划了一下:“便是打一套……名曰‘太极’的导引术,动作舒缓,倒也适合儿臣。”
朱棣闻言,沉吟片刻。他深知长子性情,不似作假。再看一旁的朱瞻基,忍不住也问道:“瞻基,你近日武艺可有进益?”
朱瞻基立刻挺起小胸脯,朗声答道:“回皇爷爷,孙臣每日遵照母亲教导,扎马步,练拳脚,还学了调息之法,自觉力气增长,耳目也比往日清明!”
朱棣看着孙儿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又看看太子明显好转的精神状态,锐利的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并未再多问,只挥挥手让父子二人退下。
宴席继续,丝竹管弦,觥筹交错。无人知晓,这位杀伐决断的帝王心中,正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太子身体好转,太孙茁壮成长,于国于家,皆是幸事。那张氏太子妃……倒是个有心的。
【老爷子注意到了!哈哈哈他肯定在纳闷胖儿子怎么精神了!】
【基仔棒棒哒,在爷爷面前好好表现!】
【婆婆的养生大法初见成效!稳住,我们能赢!】
张氏安静地坐在席间,垂眸听着耳畔(眼前)的热闹,唇角微扬。
这只是第一步。让陛下看到太子与太孙的“健康”,比任何争权夺利的举动都更有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张氏正看着宫人记录太子近日的饮食与起居,试图从中找出更多调理的线索,心腹女官匆匆进来,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张氏执笔的手微微一顿。
“哦?汉王府的人,近日与永春侯王宁府上走动频繁?”她放下笔,眸光渐冷。
王宁……其妻乃是……
【永春侯王宁?他老婆是徐皇后的妹妹!是汉王朱高煦的人!】
【卧槽,汉王还不死心?又想搞事情?】
【他肯定看太子爷身体好了,着急了!】
【婆婆小心,汉王阴险,说不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弹幕瞬间炸开,提醒着张氏潜在的危机。她那二叔子,汉王朱高煦,勇武善战,深得陛下喜爱,对储位一直虎视眈眈。以往,他没少借着太子体弱多病来做文章。
如今,太子身体好转,他岂会坐视?
张氏沉吟片刻,吩咐道:“去,仔细查查,汉王府的人,具体与永春侯府哪些人有接触,谈了些什么。还有……留意一下,近日可有针对东宫,尤其是针对太子殿下身体的流言蜚语。”
“是。”女官领命而去。
张氏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郁郁葱葱的庭院。
解决了孙若微,只是拔除了一颗远期的毒瘤。而眼前,来自汉王的明枪暗箭,才是更迫在眉睫的威胁。
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她好不容易才让他们朝着健康长寿的路上迈出了一步,绝不容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再来破坏。
养生,固本;权谋,御外。
这两者,她都要牢牢抓在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