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风云”的尘埃落定,如同一场透彻的暴雨,洗涤了笼罩在这座西南重镇上的阴霾。以韩明、孙德海为首的腐败势力被连根拔起,山城的政治生态和治安环境为之一新。沈青云以其坚定的立场、果决的手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不仅赢得了山城百姓的赞誉,更在北阳省高层乃至中央指导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仕途,也随之步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就在“天网”行动总结表彰大会结束后一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沈青云再次踏入了庄严肃穆的北阳省委组织部大楼。这一次,在小会议室内等待他的,是省委书记高世宏和省委组织部长谭明轩,规格之高,预示着此次谈话的非同寻常。
高世宏书记没有坐在主位,而是与沈青云隔着一个小茶几相邻而坐,谭部长坐在另一侧,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却又极其郑重的氛围。秘书奉上清茶后便悄然退出,并轻轻带上了门。
“青云同志,辛苦了。”高世宏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山城这一仗,打得漂亮,打得解气!不仅清除了毒瘤,更打出了我们北阳政法队伍的威风,打出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我和明轩部长,以及省委常委会的同志们,对你的工作评价非常高。”
沈青云微微欠身,态度谦逊而恭谨:“书记,部长,我只是在省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做了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事情。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城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公安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和牺牲奉献。”
谭明轩部长接过话,他说话条理清晰,习惯性地扶了扶眼镜:“青云同志不必过谦。你的能力和魄力,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局面和驾驭复杂斗争中所展现出的政治智慧,省委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正因为如此,经过省委常委会慎重研究,并报请中央组织部同意,决定给你加加担子。”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沈青云,一字一句地宣布:“任命你为北阳省委委员、常委,滨州市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提名为滨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候选人。”
尽管有所预感,但当“省委常委”、“滨州市长”这几个字清晰入耳时,沈青云的心跳还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滨州!北阳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一个拥有近千万人口、经济体量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各种关系盘根错节的超级都市!从偏远的山城市委书记到省会城市的市长,并进入省委常委班子,这无疑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跨越,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北阳省权力的核心圈层。
高世宏书记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语重心长:“青云啊,滨州是咱们北阳的脸面,也是发展的龙头。地位重要,责任重大。那里经济基础好,但发展进入平台期,转型升级压力大;城市建设快,但历史欠账多,老城区改造、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很突出;而且,作为省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协调省、市、区各级,平衡各方利益,难度不小。派你去,是省委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能发挥你在林峰搞改革、在绵水推转型、在山城肃流毒积累的经验,稳住局面,打开新局!”
沈青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波澜,目光迎向高世宏和谭明轩,声音沉稳而坚定:“感谢省委和中央的信任与培养!我深知滨州地位特殊,责任重于泰山。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快转变角色,虚心学习,深入调研,在省委和以赵平同志为班长的市委领导下,紧紧依靠市政府一班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恪尽职守,勤勉工作,努力推动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滨州人民的期望!”
谭明轩补充了一些具体的组织程序和时间安排,要求他一周内完成山城的工作交接,尽快赴滨州报到。
回到山城,沈青云开始了紧张的交接准备工作。消息不胫而走,山城市委市政府大院内的气氛变得复杂起来,既有对沈青云高升的祝贺,也有对他离去的不舍,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在市委小礼堂举行的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沈青云发表了情深意切的告别讲话。他没有讲稿,看着台下许多熟悉的面孔,声音有些动容:
“同志们,在山城工作的这六百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人生中一段极其珍贵、永生难忘的经历。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我们一起直面挑战,扞卫了正义;我们一起流汗奋斗,收获了这座城市的安宁与蜕变……在此,我衷心感谢山城各级干部对我的支持与包容,感谢山城公安战友们的英勇与奉献,更感谢百万山城人民的信任与厚爱!……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我即将离开山城,但我的心会永远和山城在一起,永远牵挂这片我倾注了心血和汗水的土地!希望大家在新班子的带领下,继续同心同德,奋发有为,把山城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
讲话结束时,礼堂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许多干部,尤其是公安系统的同志们,眼眶都湿润了。
最私密的告别,留给了常务副局长郭勇。在沈青云的办公室,两人进行了一次长达两小时的深谈。
“老郭,我这一走,山城公安这副担子,很可能就要由你来挑了。”沈青云看着这位与自己并肩经历生死考验的战友,推心置腹,“你业务精,作风硬,在队伍中威信高,是接任局长的最合适人选。我已经向省委和市委郑重推荐了你。”
郭勇这个硬汉,此刻也难掩激动:“沈书记,我……我跟您学到了太多!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您放心,只要组织信任,我郭勇一定把这支队伍带好,绝不给您丢脸,绝不让山城百姓失望!”
沈青云点点头,又叮嘱道:“记住,经此一役,队伍精气神上来了,但要保持住,关键在制度,在常态。要继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抓好年轻干部的培养,那个陈岩、何璐,都是好苗子,要大胆用起来。还有,孙德海、‘金鼎’案的后续司法程序,要盯紧,务必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检验。”
离开那天,沈青云没有惊动太多人。但当他乘坐的考斯特中巴车驶出市委大院时,道路两旁不知何时已聚集了许多闻讯赶来的民警和普通市民。他们默默地站立着,向车辆行注目礼,有人举起手用力挥动,有人悄悄抹着眼泪。沈青云透过车窗,看着这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面孔,心中暖流涌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初心。
赴任滨州,沈青云依旧保持着务实低调的作风。省委办公厅安排了专车接送,但他只带了一名随身秘书
车辆平稳地行驶在通往省会的高速公路上。沈青云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和山峦,内心在思考着新的挑战。他注意到,驾驶位上是一位四十多岁、面容沉稳、开车极其平稳的老师傅,是省委车队派来的。
“师傅贵姓?在省委车队工作很多年了吧?”沈青云和气地问道。
“报告领导,我叫李卫国,在车队开了二十三年车了。”司机师傅回答得简洁得体,目光始终专注在前方路况上。
沈青云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他心里初步判断,这位李师傅经验丰富,沉稳可靠,可以作为他赴任初期临时司机的考虑人选之一。至于秘书,他更需要一个熟悉滨州情况、思维敏捷、笔头子硬且绝对忠诚可靠的年轻人,这需要到任后由市委办公厅推荐,他再亲自考察确定。
到达滨州时,已是华灯初上。按照他的要求,没有盛大的迎接仪式,只有市委秘书长高长河和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等少数几人在指定的接待地点等候。
“沈常委,一路辛苦了!我是高长河,受赵平书记委托,前来迎接您。”高长河秘书长五十岁左右,身材微胖,笑容热情,举止得体,透着资深办公室主任特有的周到与精明。
“高秘书长,辛苦了,这么晚还麻烦你们。”沈青云与他握手,感受到对方手掌的力度和恰到好处的热情。
在前往市委招待所的车上,高长河简要介绍了滨州市委、市政府班子的主要成员和近期重点工作,言语谨慎,滴水不漏。沈青云静静地听着,偶尔就某个具体数据或项目追问一句,高长河都能对答如流,显示出对情况的熟悉。
第二天上午,沈青云准时来到市委书记赵平的办公室。赵平年纪比沈青云稍长,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藏青色夹克,气质儒雅中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沉稳。他是从省长助理岗位上调任滨州市委书记的,在省里根基深厚。
“青云同志,欢迎欢迎啊!”赵平主动从办公桌后走出来,与沈青云用力握手,笑容亲切,“你在山城搞得风生水起,可是给我们北阳干部争了光啊!省委派你这员猛将来滨州,我是举双手欢迎,也倍感压力啊!”
“赵书记您过奖了。”沈青云笑容谦和,“您是老大哥,经验丰富,以后工作上还要请您多指点、多把关。我一定全力配合您的工作,维护好班子团结,共同把滨州的事情办好。”
两人在沙发上落座,秘书奉茶后退出。
赵平收敛了笑容,语气变得务实:“青云同志,客套话不多说。滨州的情况,想必你也有所了解。成绩不小,问题也不少。经济发展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还没形成有力支撑;城市摊子大,管理跟不上,交通、环保、民生领域的欠账很多;干部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有一些惰政思维和惯性依赖。你来了,政府这边的工作,尤其是经济工作和城市管理,就要多倚重你了。”
沈青云认真倾听,适时回应:“书记,我初来乍到,情况不熟,当前首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调研,尽快掌握实情。经济工作和城市管理是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一定全力以赴。但也离不开市委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我建议,我们可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重大事项及时向您和市委汇报。”
赵平满意地点点头:“这个想法很好。党政同心,其利断金嘛。你的就职演说安排在明天上午的人大常委会上,之后我们开一个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你也和大家见个面,讲一讲。滨州的干部,对你可是充满了期待啊。”
这次会面,气氛融洽,彼此都留下了谨慎而积极的初步印象。沈青云感受到了赵平作为一把手的权威与掌控力,也明确了自己作为副手和市政府主官的角色定位。
次日上午,滨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在履行完法律程序,全票当选为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待下次人代会正式选举)后,沈青云发表了精心准备又充满真诚的就职演说。
他站在发言席前,目光扫过台下每一位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声音清晰而沉稳:
“尊敬的各位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市人大常委会依法选举我担任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市长,我深知,这一张张选票,承载着的是组织的重托,是各位代表的信任,更是千万滨州人民的殷切期望。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同时也充满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此,我谨向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郑重承诺:
第一,坚持忠诚履职,把牢政治方向。我将始终把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摆在首位,坚决维护市委权威,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坚持发展为要,聚力攻坚克难。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将和政府一班人一道,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立足滨州实际,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千方百计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努力推动滨州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三,坚持民生为本,增进百姓福祉。人民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投向民生领域,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出行、环境等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不断提升滨州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治理效能。我将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
第五,坚持廉洁自律,永葆公仆本色。我将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管住自己、管住家人、管住身边工作人员,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各位代表,同志们!‘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新的岗位、新的任务,我可能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我有一颗赤诚的心,有一股拼搏的劲,有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我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有市政府一班人的同心同德,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共同开创滨州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演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泛的口号,但每一句话都紧扣滨州实际,体现了务实、担当、为民的施政理念,赢得了在场代表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位新市长,是带着清晰的思路和强烈的使命感来的。
就职仪式后,沈青云立刻投入工作。他推掉了大部分应酬,带着临时秘书和那位沉稳的司机李卫国,开始了对滨州的“微服私访”。
他去了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凌晨四点就和菜贩一起感受交易的繁忙,听他们抱怨摊位费、物流成本和某些管理人员的“吃拿卡要”;
他钻进老城区蜘蛛网般的背街小巷,查看年久失修的路面、乱拉的电线和拥挤的居住环境,与在街边下棋的老人聊天,听他们吐槽“拆迁说了十年没动静”、“冬天暖气不热”;
他暗访市政务服务大厅,以一个办理“餐饮许可证”的普通创业者身份,体验整个流程,记录下等待时间、工作人员态度以及遇到的隐形壁垒;
他还随机登上公交车,感受早晚高峰的拥堵,观察城市交通的痛点……
几天下来,沈青云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问题:“城市管理精细化不足,‘里子’与‘面子’差距大”;“行政审批仍有‘中梗阻’,营商环境需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效率低下,拥堵成本高昂”;“历史遗留问题多,拆迁改造阻力大”;“部分干部存在‘躺平’心态,缺乏攻坚克难的锐气”……
通过这些一线调研,沈青云对滨州的“病症”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他知道,治理省会城市,远比治理一个普通地级市要复杂得多,面临的利益纠葛和阻力也会更大。但他没有丝毫畏难情绪,反而激起了更强的斗志。
站在市政府大楼顶层的办公室窗前,俯瞰着脚下这片繁华与挑战并存的土地,沈青云的目光坚定而深邃。新的征程已经开启,一场围绕省会滨州未来发展的宏大叙事,正等待着他去挥毫泼墨。他拿起笔,在崭新的工作日志扉页上,郑重地写下:“始于初心,源于热爱,归于实干。滨州,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