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公元前256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七年。
shiji
七年,至新中。秦兵去。
七年(前256年),楚军到达新中。秦军离开。
(二)
公元前255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八年。
我派春申君出兵灭亡鲁国,将鲁国末代国君鲁顷公封在莒地。
楚国又任荀子为兰陵令。
这时,楚国重新强大起来。
同年,秦灭周。
(三)
公元前253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年。
楚国迁都巨阳。
巨阳为陪都,楚国正式国都仍在陈。
(四)
公元前25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二年。
秦昭襄王薨,我派春申君去吊丧。
楚将景阳去世。
shiji
十二年,秦昭王卒,楚王使春申君吊祠于秦。
十二年(前251年),秦昭王去世,楚考烈王派春申君到秦国吊唁。
(五)
公元前249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四年。
鲁顷公去世。
楚国未允许鲁人袭封,鲁国彻底灭亡。
(六)
公元前248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五年。
春申君因淮北靠近楚齐边境,主动请求改封到吴地,将自己原来的封地淮北十二县改设为淮北郡,以便于管理。
我答应了。
(七)
公元前247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六年。
十六年,
十六年(前247年),
秦庄襄王卒,
秦庄襄王去世,
秦王赵政立。
秦王赵政即位。
(八)
公元前246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七年。
魏国已据有陶、卫之地,而略取齐东边之地,楚国亦已灭鲁,攻齐之南阳。
魏、楚两国因扩张领土而引起冲突,先在睢阳相战,楚军因疲困而退走,继而在上蔡、召陵相战,楚军又为魏所破。
(九)
公元前24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十二年。
楚、燕、赵、魏、韩五国攻秦,推楚考烈王为纵长,由春申君协调。
五国联军以赵将庞煖为主帅,攻至秦国函谷关。
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战败退去,移师攻齐,攻取饶安。
但这次合纵总体以失败告终,我因此责怪春申君,日益疏远他。
门客朱英告诉春申君说,秦国二十年来之所以交善楚国,是因为不便背对韩魏来攻打楚国;现在秦国已经得到了韩魏的战略要地,离陈只有一百六十里路,那秦、楚交兵的日子就已经很近了。
春申君忧虑这件事,奏请我把国都迁到寿春,自己则到封地吴去办公。
当初(前278年),楚顷襄王丢失纪郢后,把国都迁到陈。但楚人一直只是把陈当成临时的都城,并未正式命名为郢,原因之一是当时楚人还有收复本土的期望。到了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楚考烈王迁都寿春时,就正式将寿春命名为郢。[39] 这表明楚人已从败离的情绪中恢复过来,人心逐渐稳定,同时昭示着已在东方扎根,暂不复作恢复本土之思了。
二十二年,与诸侯共伐秦,不利而去。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
二十二年(前241年),楚国与各诸侯一起攻打秦国,交战失利而退兵。
楚国把都城向东迁到了寿春,将寿春命名为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