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十八年。
秦国进一步攻取楚国的召陵。
丹阳、蓝田之战的惨败使得楚国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在这样的形势下,楚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
此次秦楚谈判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汉中,换取楚国驱逐陈轸、昭过。由于昭过本人、楚廷亲齐派以及秦国大臣甘茂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第二阶段:秦国提出归还武关之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郡。
第三阶段:我要求秦国交出张仪,来交换黔中郡。
第四阶段:秦相张仪至楚,被我囚禁,本来将要被杀。
由于我舍不得割让黔中郡,加上张仪贿赂靳尚、郑袖为自己说情,我最后还是释放了张仪,而秦国也就没有得到黔中郡。
两国达成了连横共识。
当张仪回国时,我担心张仪会继续败坏楚国,靳尚便自请为我跟随、监视张仪,却不幸遇刺身亡。
张仪离楚后,屈原恰好出使齐国返回,质问我为何不杀张仪。
此时我幡然悔悟,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
张仪在楚时,屈原便劝阻了我,定要杀了张仪。
但,我信张仪,不信屈原。
无论如何,至此,楚国和秦国成为了盟国。
张仪返回秦国后,我又派昭雎出使秦国,巩固楚秦关系。
昭雎还没有抵达,秦惠文王就去世,秦武王即位。
这时,诸侯听闻张仪不被新王宠信,纷纷和秦国断交,转而和齐国结盟。
shiji
十八年,
十八年(前311年),
秦使使约复与楚亲,
秦国派使者前往楚国缔约,又想与楚国和好,
分汉中之半以和楚。
答应把汉中的一半土地还给楚国,从而与楚国和解。
楚王曰:“愿得张仪,
楚怀王说:“情愿得到张仪,
不愿得地。”
不想得到土地。”
张仪闻之,
张仪听说后,
请之楚。
向秦王请求出使楚国。
秦王曰:“楚且甘心于子,
秦王说:“楚王得到你才肯甘心,
奈何?”
怎么办?”
张仪曰:“臣善其左右靳尚,
张仪说:“我与楚王身边的大臣靳尚很要好,
靳尚又能得事于楚王幸姬郑袖,
靳尚又很会巴结楚王的宠姬郑袖,
袖所言无不从者。
郑袖的话楚王没有不听的。
且仪以前使负楚以商于之约,
况且我从前出使楚国时背弃了给楚商于之地的约定,
今秦楚大战,
如今秦楚两国大战,
有恶,
结下了仇恨,
臣非面自谢楚不解。
我不当面向楚怀王谢罪的话是无法解除仇恨的。
且大王在,
况且有大王您在,
楚不宜敢取仪。
楚国应该不敢把我怎么样。
诚杀仪以便国,
如果杀死我能有利于秦国,
臣之愿也。”
正是我的心愿。”
仪遂使楚。
张仪于是去了楚国。
至,
张仪来到楚都后,
怀王不见,
怀王没有见他,
因而囚张仪,
就把他囚禁了起来,
欲杀之。
想要杀死他。
仪私于靳尚,
张仪私下与靳尚交好,
靳尚为请怀王曰:
靳尚替他向怀王求情说:“
“拘张仪,
囚禁张仪,
秦王必怒。
秦王一定会发怒。
天下见楚无秦,
天下诸侯见楚国没有了秦国的支持,
必轻王矣。”
一定会轻视大王您的。”
又谓夫人郑袖曰:
靳尚又对楚怀王的夫人郑袖说:
“秦王甚爱张仪,
“秦王十分喜爱张仪,
而王欲杀之,
可是大王却要杀死他,
今将以上庸之地六县赂楚,
如今秦王将用上庸的六个县贿赂楚国,
以美人聘楚王,
还会送给大王很多美人,
以宫中善歌者为之媵。
将秦国宫中能歌善舞的女子送给大王作侍女。
楚王重地,
大王很看重土地,
秦女必贵,
秦国美女也一定会得到大王的宠爱,
而夫人必斥矣。
那么夫人必定会受到排斥了。
夫人不若言而出之。”
夫人不如在大王面前说点好话而放了张仪。”
郑袖卒言张仪于王而出之。
郑袖终于在楚怀王面前替张仪说了好话,楚怀王因而释放了张仪。
仪出,
张仪被释放后,
怀王因善遇仪,
怀王又很热情地款待了他,
仪因说楚王以叛从约而与秦合亲,
张仪趁机劝说楚王背弃合纵盟约,而与秦国联合起来,
约婚姻。
缔结婚姻。
张仪已去,
张仪离去后,
屈原使从齐来,
屈原出使齐国回来,
谏王曰:
向怀王进谏说:
“何不诛张仪?”
“为何不杀死张仪?”
怀王悔,
怀王后悔了,
使人追仪,
派人追杀张仪,
弗及。
没有追上。
是岁,
这一年,
秦惠王卒。
秦惠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