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传周宣王,周宣王传周幽王,周幽王传周平王,周平王传周恒王,周恒王传周庄王,周庄王传周厘王,周厘王传周惠王,周惠王传位于陛下。
第一,郑国有过辅助周平王、周惠王的功劳。
第二,郑国有周厉王、周宣王的亲属关系。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
郑国的始祖是周厉王之子、周宣王之弟姬友。
第三,郑国国君郑文公能够克制自己的私念,舍弃宠爱的臣子,选择任用叔詹、孔叔、师叔这三个在诸侯中素有美名的贤臣。这三位贤臣美名远扬,是被众人所称赞的大好人。
第四,郑文公在姬姓诸姓中属于近亲。
现在郑文公四种德行都具备了。如果您因为自己心里的怨恨而抛弃了近亲,其他的亲属们又会如何看待您呢?
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目不别五色之章为昧,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狄皆则之,四奸具矣。
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
酬答勋劳,亲近亲属,接近近臣,尊敬贤人,这是德行中的大德。
即聋从昧,与顽用嚚,奸之大者也。弃德崇奸,祸之大者也。
靠拢耳背的人,跟从昏暗的人,赞成固陋的人,使用奸诈的人,这是邪恶中的大恶,抛弃德行,崇尚邪恶,这是祸患中的大祸。
郑有平、惠之勋,又有厉、宣之亲,弃嬖宠而用三良,于诸姬为近。四德具矣。
耳朵不能听到五声的唱和是耳聋,眼睛不能辨别五色的文饰是昏暗,心里不学德义的准则是顽固,嘴里不说忠信的话是奸诈。狄人效法这些,四种邪恶都具备了。
我们怎么能和邪恶的狄人亲近去攻打自己有美德的亲属呢?就因为狄人听自己的而亲近狄人。就因为亲属不听自己的而怨恨亲属。这样做是错的。
周之有懿德也,犹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
当年, 周室具有美德的时候,尚且说‘总不能亲近得像兄弟’,所以分封建制。
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扞御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召穆公亦云。
当笼络天下的时候,尚且害怕有外界的侵犯;抵御外界侵犯的措施,没有比使用亲近亲属更好的了,所以当时的祖先选择用亲属作为周室的屏障。召穆公也是这样说的。
今周德既衰,于是乎又渝周、召以从诸奸,无乃不可乎?
现在周室的德行已经衰败,自齐哀公之后诸侯已经不再朝拜周天子了。而这时又改变周公、召公的措施,以便于自己享受生活跟从各种邪恶,恐怕不可以吧!
民未忘祸,王又兴之,其若文、武何?”
百姓没有忘记祸乱,君王又将祸乱挑起来,这样做怎么来对得起祖先文王、武王的一番安排呢?”
王弗听,使颓叔、桃子出狄师。
周襄王不听劝告,执意要攻打郑国,派遣颓叔、桃子出动狄军。
夏季,狄国的翟军进攻郑国,占领了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