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以东,新筑的铁路试验段。
这里曾是秦晋豫三地交界的兵家必争之地,峭壁如削,大河奔流。如今,险峻的关隘旁,一段长约五里的崭新铁路,如同一条黝黑的钢铁巨龙,静静地匍匐在夯实的路基之上。枕木排列整齐,其上铺设着两条打磨得锃亮的铸铁轨道,在秋日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轨道尽头,一个庞然大物正喷吐着滚滚白烟,发出低沉而有力的喘息。
这便是马钧团队耗费无数心血,集举国顶尖工匠之力,打造出的第一台实验性蒸汽机车头——“青龙号”!
它比长安至洛阳官道上试验的轨道车原型庞大数倍!主体是一个巨大的、包裹着厚厚石棉隔热层的卧式锅炉,粗壮的烟囱如同巨兽的呼吸孔,不断喷涌着夹杂火星的浓烟。锅炉下方,是结构复杂的气缸、活塞和巨大的飞轮连杆机构,精钢铸件在油污下闪烁着力量的光泽。驱动轮是特制的铸铁轮毂,外缘镶嵌着耐磨的淬火钢圈,稳稳地卡在铁轨之上。车头后方,连接着五节同样由铁木结构打造、覆盖着防水油布的车厢。
“青龙号”周围,戒备森严。刘基亲临,玄色龙纹常服,外罩一件御寒的狐裘大氅,立于临时搭建的观礼高台之上。他身后,是三省重臣、工部大员、以及受邀观礼的西域、鲜卑等部族使节。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喷吐白烟的钢铁巨兽身上,充满了好奇、敬畏,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
马钧一身沾满油污的工装,亲自在车头旁做最后的检查。他抚摸着冰冷的锅炉外壳,如同抚摸一件稀世珍宝,眼中充满了近乎虔诚的专注。他身后,是数十名同样神情肃穆、紧张忙碌的司炉工、机械师和操作手。
“压力!”马钧的声音在蒸汽的嘶鸣中显得有些嘶哑。
“已至红线!”司炉工盯着压力表,大声回应,汗水顺着脸颊滑落。
“注水阀确认!”
“确认!”
“主汽阀确认!”
“确认!”
“连杆机构润滑!”
“完毕!”
马钧深吸一口气,最后检查了一遍巨大的青铜主汽阀手柄,然后猛地转身,对着高台上的刘基,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启禀陛下!‘青龙号’蒸汽机车,整备完毕!请旨发车!”
整个试验场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锅炉内炉火燃烧的呼呼声和蒸汽泄漏的嗤嗤声。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刘基的目光扫过那蓄势待发的钢铁巨兽,扫过马钧和他身后那群衣衫褴褛却眼神炽热的工匠,最后投向远方蜿蜒的轨道和巍峨的潼关。他缓缓抬手,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遍全场:
“准!”
“发车——!!!”马钧嘶声高喊,用尽全身力气,扳动了那沉重的青铜主汽阀!
“嗤——轰!!!”
积蓄已久的超高压蒸汽,如同挣脱牢笼的怒龙,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疯狂涌入巨大的气缸!活塞在狂暴的蒸汽推动下,猛地冲向下止点!粗壮的连杆带动着沉重的飞轮,开始由慢到快地旋转!飞轮通过曲柄,将动力传递给驱动轮!
哐当!哐当!哐当!
驱动轮与铁轨摩擦,发出沉重而富有节奏的巨大撞击声!整个车体猛地一震!
动了!
“青龙号”庞大的身躯,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和滚滚浓烟中,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起初很慢,如同巨龟爬行。但仅仅数息之后,随着蒸汽压力的稳定输出和飞轮积蓄的动能释放,速度开始明显提升!
哐当!哐当!哐当!
车轮碾压铁轨的撞击声越来越密集,越来越响亮!如同巨人的战鼓,敲击在每一个观礼者的心头!
烟囱喷出的浓烟被拉成一条长长的、翻滚的白龙!
车头牵引着五节车厢,开始加速!由走,到小跑,再到奔驰!
钢铁的巨兽在轨道上咆哮前行!沉重的车轮碾过铁轨,大地仿佛都在微微震颤!狂风卷起烟尘和煤灰,扑面而来!那震耳欲聋的轰鸣、滚滚的浓烟、以及那远超任何骏马的速度,形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
“动了!真的动了!”
“天啊!好快!比最快的骏马还要快!”
“拉着五节车厢!那得多少货物!”
“神迹!这是神迹啊!”
观礼台上爆发出震天的惊呼和赞叹!重臣们目瞪口呆,使节们骇然失色,工匠们则激动得热泪盈眶,互相拥抱!他们亲眼见证了历史!见证了人力驾驭自然伟力的巅峰之作!
刘基站在高台边缘,狂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和鬓发。他望着那在轨道上奔腾咆哮、渐行渐远的“铁龙”,望着车后拖曳出的长长烟迹,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这不再是试验场上的模型,这是真正的、可以驰骋千里的钢铁巨龙!它宣告着,一个依赖畜力和人力的时代,正在被钢铁与蒸汽的力量所取代!
长安城,未央宫前殿。
夜幕降临,但殿内并未如往常般点燃无数烛火,而是被一种更加明亮、稳定的光源所照亮——数百盏新式的煤油灯,悬挂于殿梁,安置于案几。灯盏由黄铜或陶瓷制成,灯芯浸在清澈的煤油中,燃烧稳定,火焰明亮,几乎没有油烟,将偌大的殿堂映照得亮如白昼,却又比烛火多了几分清冷和现代感。
刘基端坐御座,阶下文武肃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油气味,这是工业带来的新气息。
“此物,名曰‘煤油灯’。”刘基指着殿内明亮的灯火,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其油,乃自西域石油中分馏而得。一盏之明,胜烛火十倍,且无烟少味,价廉物美。工部已建分馏作坊,此灯将颁行天下,取代松明火把,惠及万民。”
群臣望着那明亮稳定的灯火,感受着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照明体验,无不啧啧称奇,纷纷称颂陛下圣明,格物之功泽被苍生。这照亮殿堂的灯火,如同一个缩影,预示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正随着工业的萌芽,悄然改变着这个古老的帝国。
数日后,长安城楼。
秋风猎猎,吹动刘基的玄色龙袍。他凭栏远眺,身后是巍峨壮丽的未央宫群殿,前方,则是刚刚铺设完毕、从城下延伸向远方的潼关铁路试验段。虽然“青龙号”已返回工坊进行调试,但那钢铁巨龙奔腾的轰鸣,仿佛仍在空气中回荡。
马钧侍立一旁,身上还带着工坊的油灰味,神情却异常振奋。
“马卿,”刘基没有回头,目光依旧凝视着远方蜿蜒的轨道,“此‘铁龙’奔行之时,朕仿佛看到了万里江山,尽在轮下。”
“全赖陛下信重,天工院上下齐心,方有此微末之成。”马钧躬身回答。
刘基缓缓转身,目光灼灼地看着马钧,声音中充满了穿透时空的力量:“微末?不!此乃开天辟地之举!昔年始皇,以驰道通六合,车同轨,书同文,奠万世之基。然其车,仍需牛马之力,日行不过百里。”
他抬手指向城下延伸的轨道,语气愈发激昂:“今朕之‘铁龙’,以水火之力驱钢铁之躯,无惧风雨,不疲不倦!载万钧之重,日行千里,亦非难事!此非始皇驰道可比!”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南方天际,仿佛看到了长江奔腾,大河浩荡:“马卿,朕心所望,不止于此!后世子孙,当造出无需牛马、不依轨道之车!其行如风,其疾如电,载万民驰骋于通衢大道,朝发长安,暮至东海!更当有巨舰如城,烟囱如林,立于大江之滨,沧海之上!以钢铁为骨,以水火为魂,开前所未有之伟业!”
马钧听着这如同神谕般的预言,心神剧震!无需牛马、不依轨道之车?烟囱如林的巨舰?这已完全超出了他毕生钻研的“奇技淫巧”范畴,那是如同神话般的景象!然而,看着眼前这位帝王眼中那不容置疑的笃定和超越时代的豪情,再回想“青龙号”那震撼人心的力量,一股前所未有的热血和使命感涌上心头!
他猛地跪倒在地,声音因激动而哽咽:“陛下圣心烛照万古!臣…臣虽愚钝,愿率天工院上下,穷尽毕生心血,肝脑涂地,必为陛下,为后世,开此万世太平之基!”
刘基伸手,将马钧扶起,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夕阳的余晖洒在冰冷的铁轨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未央宫飞檐斗拱的剪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庄重。而远方,似乎还回荡着“青龙号”那象征着力量与未来的低沉轰鸣。
山河一统,四海归心。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然而,另一场更为宏大、更为深刻的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那喷吐着白烟的钢铁巨龙,那照亮黑夜的煤油灯火,便是这新纪元最嘹亮的号角。
(全书终)
铁龙长啸破潼关,煤灯如昼照未央。轮轨铿锵载万钧,分馏神火耀华堂。秦皇驰道成旧事,刘基铁马启新章。烟囱如林非妄语,载民驰骋向何方?山河一统归炎汉,铁马长歌向工业!至此,万里江山尽归舆图,千秋伟业终启新章。感谢诸位看官老爷一路相伴,品评催更,助我完此浩荡长卷。江湖路远,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