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闻言,一时语塞。见赵无极无言以对,慧远这才满意地离去。
望着慧远离去的背影,赵无极感慨,西方教的人果然个个都是精明之人,说话真是“动听”。
他在须弥山上继续闲逛,途中又叫住了几位西方教的弟子。
他们都热情地转身与赵无极交谈。
随着沾染劫气的西方教弟子越来越多,整个西方教的劫气也愈发浓厚。
经过几次交谈后,赵无极确定西方教的弟子确实没有阐教那般高傲,至少还愿意与他交谈,就是太过吝啬。
一旦谈及修炼资源、法宝、武器、灵脉宝地等话题,所有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赵无极在须弥山上逛了整整三个月,终于与大部分的西方教弟子打过招呼。
西方教的弟子们也都记住了这位总爱在身后招呼“道友留步”的师弟。
此时,他绕了一圈回到自己被分配的道场。
看着眼前布满灰尘与蛛网的洞穴,赵无极对西方教的贫穷与吝啬有了更深的认识。
洞穴中,赵无极独自躺在石板上发呆。
他回想起这三个月来西方教圣人与弟子的态度,又想起敖丁提及的劫难。
赵无极一时困惑不解,他实在感觉不到这是所谓的劫难。至少目前来看,西方教的弟子们对他都颇为友好。
“不行,还是得谨慎些,要不然,被人算计了都不知道。”
---
在前往王城的路上,四路人马不期而遇。
四队人马,皆身披重铠,手执长枪,
守卫之际,双目圆睁,犹如铜铃。
他们宛如钢铁铸就的雕像,气势汹汹,宛若虎豹之军。
在这四队人马中央,一辆气势恢宏的马车旁,四位身影缓步而下,
这四人,乃是大国的四位领主。
他们各自掌控着广袤的土地,以及数量可观的兵马。
走出都城范围,步入这四位领主的地盘,表面上国君仍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实际上,在这些领地,国君的话语权甚至不及这四位领主。
尽管表面上他们的实力不及都城,但暗地里,他们隐藏的实力却深不可测。
此刻,四人聚于一幽暗山洞中休憩。
领主李崇禹轻声道:“不知国君此次召我们四人入宫,究竟所为何事?四领主同朝,此事定非小可。”
他身旁的领主姜文楚接道:“确实如此。”
随后,他半开玩笑地说:“莫非国君见我等权势日盛,欲削弱一二?”
他虽是笑言,但在场的众人却无人笑得出来,因这种君臣间的猜疑实在太过寻常。
此时,另一位领主插话道:
“文楚兄还能笑得出来,你统管的东地诸侯众多,在我们四人中最为显眼,国君若要动手,怕是要从你开始。”
姜文楚转而说道:“论实力,姬康兄当属我们四人之首。听闻姬康兄的领地近年来五谷丰登,矿业大兴,军备亦大增,我等望尘莫及啊。”
众人虽笑,心中却愈发沉重。这些年,都城区域天灾频发,
都城上下忙于救灾,无暇顾及军队扩充与武器制造。
反观四位领主的领地,年年丰收,百姓生活安稳,尤其是姬康兄的领地,更是繁荣昌盛。
历经岁月积累,姬康兄的实力与储备,恐怕已远超一直在壮大的四位领主。
正因如此,四位领主才不得不心生忧虑。毕竟,臣子势力日益壮大,在国君眼中绝非好事。
此刻,姜文楚突然转向一直沉默的姬康道:
“姬康兄,你精通占卜之术,何不为我们此行占上一卦?”
其余二人闻言,亦纷纷看向姬康。
姬康身形消瘦,身披长袍,显得更为弱小。
闻众人言,姬康似早有准备,从袍中取出一枚古朴的龟甲,
随后,他在这片平地上,以树枝绘出一系列玄妙的图案。
不久,李轩拾起一枚兽骨轻轻摇晃,众人耳畔回响着铜币相击的清脆声响。
紧接着,李轩将兽骨掷于地面,内里铜币散落在他先前勾勒的图案之上。他俯身细审,开始解读卦象。
三位领主目睹李轩面色愈发凝重,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忐忑。
片刻后,李轩拾起兽骨与铜币。东领主急切问道:“李轩兄,情况如何?”
李轩默不作声,再度将铜币摇落。
又是一卦。
此次,众人惊讶地发现李轩几缕青丝瞬间染霜。
再卜一卦,李轩的面色阴沉得仿佛万古寒冰。
他抬头望向三位领主,缓缓言道:“卦象所示,此行凶多吉少。”
三位领主面色更加黯淡。
东领主尤为关切,追问:“李轩兄,此卦有误的可能几何?”
李轩摇头:“我已连卜两卦,结果一致。”
言毕,洞内一片沉寂。
东领主轻声向其余二人提议:“那我们还去否?”
一时无人应答。
这时,北领主朗声道:“岂能因虚无缥缈的卦象便违抗王命?此刻抗命,无异于直接昭告天下反叛之心。”
东领主反驳:“我等势力日盛,而王城朝歌却连年灾祸,大王会作何感想?他身为君王,怎能不虑及反叛之事?毕竟,大商基业皆由武力铸就。”
北领主崇虎道:“那又怎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从。我坚信大王非此等之人,我即刻入宫。”
言罢,起身离去。南领主亦随之起身,唯余东领主姜楚与李轩。
姜楚面露迟疑,此行若不成行,便是反叛之举。
最终,姜楚一叹:“罢了,以我二人之地位,大王即便有所不满,亦不至于置我们于死地。”
“至多不过是解除兵权罢了。”
言毕,失魂落魄地离去,亦向朝歌进发。
姜楚深知,尽管朝歌因灾祸有所衰弱,却非他能抗衡。
(后续提示略)
光是帝辛麾下忠诚的武勇将军便已足以将其覆灭。
此刻,洞内唯余面色变幻不定的李轩。
与其他三位领主不同,他所积之兵、所炼之器远超众人想象。
一旦前往朝歌,稍有风声走漏,他便再难返西岐。
然而,若是不去,迟早将与朝歌决裂,只是眼下,他尚未做好这等准备。
正当他徘徊不定之际,外头骤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紧接着,一匹身披赤红鬃毛、拥有六腿的奇异神驹自远方如电般奔来。
在那神驹的背上,端坐着一位肩扛旗帜的武士。
望向来人的装扮,姜尚即刻认出那是来自岐山的战士。
那人驭马至姜尚跟前,急声道:“主公,有密信传来,纣王或许已察觉岐山大军集结,并已派遣精锐前来,请速返岐山!”
闻此,姜尚面色骤变,不再迟疑,即刻登车,预备撤离。
姜尚前脚刚走,未几,一队精兵便循着他的踪迹追了过来。
而这一切,先前骑马而来的武士于虚空中一览无余。
霎时间,他周身光芒大盛,转瞬之间,那武士化身为崇高的西方圣者——菩提。
他遥望着远方,低语:“北海之风即将席卷我西方,大商愈乱对我愈有利,不过岐山之力不容小觑,或许能给朝歌带来不小的困扰……”
言罢,菩提轻而易举地撕裂虚空,翩然离去。
姜尚这边则形势危急,朝歌派出的精兵实力远超他们。
不久便被追上,所幸他们的护卫皆是岐山精心培养的勇士。
凭借着一批批勇士的牺牲,姜尚总能在关键时刻脱险。
---
姜尚的护卫勇士很快便全军覆没,唯余他孤身一人。
他一路奔逃至燕山,然而追兵已近在咫尺。
就在这时,燕山之巅,一道惊雷炸响。
天地为之震撼,大雨倾盆而下。
姜尚察觉到“雷后光现,将星降世”的异象。
尽管只是一瞬,但他确信附近有天赋异禀的将星诞生。
然而,姜尚此刻已是命悬一线。
不一会儿,大商的精兵便将姜尚团团围住。
望着那些凶猛的精兵,姜尚面露苦色。
哀叹:“大业未成,身先士卒矣。”
就在这时,虚空中,忽有一人踏着祥云而来。
明明先前还远在天涯,转瞬便至姜尚身旁。
所有大商精兵皆被他定住。
姜尚见状,连忙向来人行礼,“多谢前辈援手,敢问前辈高姓大名?我乃西伯侯姜尚,日后定当厚报。”
那人面色如水,淡然道:“我乃阐教云中仙,不必言谢,速回岐山吧。”
姜尚连忙挣脱精兵的包围,见云中仙欲走,连忙喊道:“云前辈,适才我见雷光闪耀,此乃将星现世之兆啊。”
云中仙微微颔首,事实上,他正是被这异象吸引而来,而且,云中仙隐隐觉得,这位将星或许与他有着不解之缘。
他道:“我确有感应,此子与我有缘,欲收其为弟子。”
另一人闻言,道:“甚好,我们同行吧,我也觉此子与我有缘。到时,你收其为弟子,我则收为我的第一百零八个义子。”
闻此,前者嘴角微抽,心想:你才多大年岁,就已有一百零八个义子了?
但成大事者,脸皮需厚。前者并未拒绝,两人随即一同寻找那传说中的将星。
他们依据异象的位置,推算起将星所在。因距离相近,此事并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