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人下葬后的第三天,会举行一个名为“复三”的道场仪式。这之后,每隔七天便要做一次道场,称为“念七”。而且,每个“七”具体由谁来出资请道场,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和说法。比如,头七通常由儿子负责出资,三七则由女儿承担费用,其他的像干儿子、孙子、徒弟等等,也都各自有相应的安排。
就在“复三”的当天,午饭过后,我突然被母亲叫到了他们的房间里。一推开门,我就看到里面围坐着一大桌人。其中有三位来自老房的老祖,两位姑姑,再加上我的父亲。自从父亲负责重修族谱以来,他似乎逐渐有了成为家族领袖的架势。家族中的许多事情,老房那边都会先来咨询父亲的意见,甚至还会请他出面调解一些家族内部的家庭纠纷。
父亲对于这种被众人依赖的感觉显然非常享受,毕竟他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休下来的。而且,父亲处理事情时从不以个人的喜好为出发点,而是完全依据事实情况来做决策,所以在家族中也颇受大家的拥护和尊重。
我定睛一看眼前的这番景象,心中暗自思忖:“这阵仗,恐怕是要对我进行会审啊!而且大概率是因为婚事的缘故。”回想起我上一世的婚姻经历,虽然也曾有过美好的回忆,但那段完整的婚姻仅仅持续了短短数年。这段婚姻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巨大的伤痕。
正因如此,对于婚姻这件事,我一直都持谨慎态度。就在前两年,身边有不少人都热心地给我介绍女朋友,其中梅姐和永宁姐尤为上心,她们常常会拿来一些美女的照片让我挑选。不仅如此,香港的一些合作伙伴也时常将自家的年轻女性介绍给我认识。
面对这一连串的“好意”,我着实有些招架不住,甚至吓得我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去香港了。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港台的女生不好,而是考虑到我目前所处的职位,如果真的娶了一个港台女生,恐怕会对我未来的升迁产生一定的影响。
毕竟,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去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重生一次,我可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冲动,为了所谓的爱情而不顾一切。若是如此,恐怕我现在的职务就已经是我职业生涯的巅峰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母亲首先打破了沉默,她的语气虽然温和,但其中蕴含的焦急却难以掩饰:“徐老幺啊,今天把你叫来呢,主要是想跟你谈一谈你的婚事。你看看你,都已经三十岁啦!你再瞧瞧你二叔家的堂弟,比你小两岁呢,人家孩子都上小学了。可你呢?到现在连个女朋友都还没有。这可不是我们当父母的非要催你啊,实在是你这年纪也不小了,我们也担心你啊。你看现在我和你爸身体还算硬朗,等你有了小孩,我们还能帮着带一带。可要是再这么拖下去,等我们年纪大了,身体不行了,到时候你们可咋办呢?”
母亲的一番话让我有些无言以对,我知道她是为我好,可婚姻这种事情又怎么能强求呢?正当我思考该如何回应母亲时,几位老祖也纷纷开口了。他们的话语同样充满了关切和忧虑:“孩子啊,虽然国家现在提倡晚婚晚育,但三十岁也确实不年轻啦,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而且啊,找对象这事儿也别太挑剔了,差不多就行了。你想想看,哪有十全十美的姑娘在那儿等着你呢?咱们家条件虽然不错,但也不能要求太高啊。”
父亲依旧像往常一样,表现得非常沉稳。他慢慢地开口说道:“孩子啊,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现在所处的状况。为了工作,你需要四处奔波调研,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寻找女朋友、谈恋爱。不过呢,当有人给你介绍对象的时候,你还是要稍微上点心啊。你看看我和你母亲,我们就是你小姑介绍认识的。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过得不是挺好的嘛。”
这时,两位姑姑也插话进来,询问我想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她们表示愿意发动身边的资源,帮我寻觅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我真的被眼前的这阵仗吓到了,心里不禁有些发慌,连忙解释道:“不是我不想找女朋友啊,主要是前几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几乎都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的,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事情。不过今年开始就不一样啦,我的工作会相对稳定下来,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经常出差了。”
我顿了顿,接着说道:“而且,我现在可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呢,责任重大,所以外出的时间肯定会比以前少很多啦。而且啊,我最近还被燕大请去做讲座呢,每个月都要去三次呢!这样一来,我就有更多的机会去认识大学里的那些优秀的姑娘们啦,你们就放心吧,我保证在两年内一定带个女朋友回来给你们看!”
其实,我说出这些话,原本只是想让长辈们不要太担心,没想到后来竟然一语成谶了。当然,这都是后话啦。
长辈们听我这么说,也都纷纷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变得轻松了许多。他们都表示这样很好,还一再叮嘱我要抓紧时间,早点找到合适的女朋友,毕竟他们都很想看到我结婚生子呢。
我见长辈们终于不再催我结婚了,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为了让他们彻底放心,我又拍着胸脯做了不少保证,这才让长辈们满意地打住了这个话题。
接下来,我和父母坐在客厅里,认真地讨论着关于他们去燕京长住的事情。我向他们详细地介绍了燕京的那套四合院,告诉他们那里的环境非常好,空间也很大,他们可以住得更加舒适自在。而且,由于我长期不在家,家里如果有他们在,也不会显得那么冷清。
母亲听了我的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她觉得这样的安排既能让他们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又能和我更亲近一些。然而,父亲却显得有些犹豫。他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太愿意长时间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他担心到了燕京之后,没有人找他处理事情,心里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我们三个人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试图找到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经过长时间的商量,最终我们决定每年冬季让父母去燕京过冬。因为燕京的冬季有供暖设施,室内温暖如春,而巴省这边的冬季则是湿冷难耐,没有供暖只能靠硬扛。很多北方人到了巴省都会被这里的寒冷天气折磨得受不了。
这个决定既考虑到了父母的生活质量,也照顾到了父亲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每年冬季去燕京,既能让他们避开巴省的严寒,又不至于让父亲长时间离开家乡而感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