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曲簌一觉睡到巳时过半才醒,醒来时身旁已经没人了,问了丫鬟,才知晓肖政带着早起的女儿去祖父院中了。
难得回来住一晚,就睡到日上三竿,曲簌有点不好意思。正准备出去用早膳,碰到来看他起床没有的钱淑琴,曲簌更加不好意思了。
钱淑琴作为过来人,看女儿的脸色,便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踌躇片刻后,还是出言提醒:“小七,你如今有儿有女了,要注意身子,再要孩子不必这么急,多养几年,否则身子受不住。”
曲簌也没打算瞒着钱淑琴,“娘放心,我和皇上不打算要孩子了。”
“不……不要了,那……那皇上……”后面的话,钱淑琴不知如何说出口。
曲簌知晓钱淑琴话里的未完之意,“娘,小满会是皇上最后一个孩子的。”
曲簌如此说,钱淑琴明白了,可觉得很不可思议,“皇上才三十岁,他真的愿意。”
生小满凶险至极,其实她也不愿女儿再生了,可不要说那人是皇上了,就算是普通男子,也没有娘家拦着不让女儿生的道理。
“皇上提出来的,皇上说六子二女足够了。”
“可……”
曲簌打断钱淑琴的话,“娘的担忧我知道,娘,我信他,以后他变了也好,不变也好,人生短短数十载,何须顾忌太多,好好爱一场不好吗?”
“既然你这么想,为娘也不多说什么了,我们小七是享福的命,会开心顺遂一辈子的。”
曲簌抱住钱淑琴撒娇,“娘说得对,我就是享福的命,在家时家人疼我,进宫了皇上疼我,我呀,这辈子吃不了一丁点苦了。”
钱淑琴拍拍女儿的背,就像小时候哄她一样,“好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了还撒娇,快用早膳,九儿和小满醒了快一个时辰了,你再不出去,九儿和小满要笑你了。”
曲簌假装恶狠狠的道:“他们敢。”
曲簌用完早膳来到祖父院中,肖政不在,九儿在和壮壮玩,小满在祖父怀中,大嫂云静也在。
九儿见母妃来了,丢下玩具跑了过去,“母妃,起床,迟,懒。”
被女儿当众说懒,曲簌面子有点挂不住,捏了捏女儿的脸蛋:“谁教你说母妃懒的?”
“父皇,喊小懒虫。”
九儿话一出口,曲簌后悔问了,这种私底下的称呼被当众说出来,曲簌尴尬的不敢看屋里人的表情。
可九儿不明白母妃的尴尬,接着又说:“父皇,说,母妃累了……。”
曲簌淡定不了了,为阻止她继续说下去,连忙问道:“九儿,你父皇去哪里了?”
“舅舅,书房。”
“好,母妃知道了,你和壮壮玩,我和你舅母说说话。”
九儿年纪小,一打岔,就忘了要说什么了,又回去接着和壮壮玩玩具。
曲簌轻咳一声,掩饰尴尬,问了祖父好后,做到云静身边,“大嫂再次遇喜,我还未亲自恭喜嫂子呢,孩子满三月了吧,嫂子身子可还好,害喜严重吗?如果有什么不舒服的,千万别憋着,尽管拿大哥撒气。”
“噗——”云静被曲簌的话逗笑了,“快满四个月了,这胎怀的轻松,没害喜,好吃好睡,没不舒服的地方,多谢妹妹关心了。”
“大嫂这话和我说说就好了,女子怀孕产子不易,在大哥面前该娇气还是得娇气些,别让他觉得当爹很容易,要让他多心疼心疼你。”
曲簌发现,她这个大嫂,性子过于温婉,事事把孩子和丈夫放在第一,对丈夫几乎是言听计从,而且太好说话了,每次看着大哥几句话就将她哄得团团转,曲簌都觉得好笑。
云静听了曲簌的话,红着脸小声的道:“你大哥对我很好。”
好吧,生活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过法,只要自己乐在其中就好了。
曲簌拿出昨日出宫时便准备好的镯子,放入云静的手中,“嫂嫂遇喜,我没什么好送的,这个镯子嫂嫂收下。”
红珊瑚雕花玉镯,一看就知是御赐之物,但云静没有推辞,当着曲簌的面戴在手腕上,“很漂亮,谢谢妹妹了。”
“嫂嫂照顾家里辛苦,是嫂嫂应得的。”
……
曲簌在曲府用了午膳,和肖政一起带着孩子离开,一家四口又去城外的寺庙祈了福,才回宫。
九儿和小满在马车上就睡着了,曲簌交代奶娘抱回昭纯宫,她则留在清和殿陪肖政批奏折。
肖政带着曲簌出宫玩,不再是秘密,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而已。
慢慢的,宫里的嫔妃们发现,皇上晚上只留宿昭纯宫了,除了白日里会去有孩子的嫔妃宫中坐一坐,用个膳,连同皇后的凤倾殿,也不留宿了。
但就在大家以为皇上会把宫权分曲簌时,皇上却一直没有动静。
后宫的所有权利,依旧牢牢掌握在皇后手中。
她们期盼的皇后和皇贵妃会斗起来的戏码也没发生,请安时,皇后和皇贵妃说说笑笑,丁点看不出有矛盾的样子。
皇后都不在意,大部分嫔妃也只好认命了,至少皇上皇后仁慈,不苛待后宫的嫔妃。
而且皇后透露,皇上已经安排人在修缮西山行宫了,以后无子的嫔妃,无论位分高低,不用去恩业寺,都能去西山行宫安度晚年,这也是她们认命的原因之一。
有少数不安分的小嫔妃,人微言轻,闹不出什么事来。
肖政独宠曲簌,前朝也有些大臣颇有微词,他们都是家中有适龄女儿的,妄想着把女儿送入宫,期盼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可是肖政不是个会受大臣掣肘的皇帝,一日早朝,又有一个大臣上奏折提起雨露均沾,干脆宣布取消选秀,彻底杜绝了那些大臣的心思。
那些存了心思的大臣闹得更厉害了,肖政没手下留情,接连处置了三个,剩下的几个偃旗息鼓了。
宗室里更不敢反对,肖政与先帝不同,先帝无论能力如何,会给宗室子弟安排好的职位,对宗室子弟做的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肖政这里,德行和能力为首,宗室子弟不上进、不学好的,照样没有一官半职,遇到不安分的,肖政是直接撸了他们的爵位,所以宗室不敢得罪肖政。
况且户部尚书、两军统领、镇国公府、梁国公府、甚至是大皇子的外祖家都站出来支持皇上的决定,因此那些内心持有反对意见的,也不敢表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