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吕布率领着他的军队,押解着关羽和太史慈,不紧不慢地朝着襄阳城进发。尽管他已经成功地擒获了这两位猛将,但他心里清楚,事情远未结束。
吕布深知诸葛亮的智谋过人,一旦得知关羽和太史慈被捉的消息,必然会设法营救。因此,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就是为了给刘备和诸葛亮创造救援的机会。
吕布心中盘算着,现在就等刘备和诸葛亮派人前来营救,因为他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将刘备的有生力量一举歼灭。这样一来,就不仅可以除去心头大患,还能削弱刘备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率领着五千名训练有素的弓箭手,乘坐着一艘艘战船,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与刘备约定好的地点疾驰而去。他们的任务是接应刘备,确保他的安全。
当战船即将启航时,突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向诸葛亮禀报说有人想要见他。诸葛亮心中略感诧异,但还是决定先见一见这个人,看看他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说。
于是,诸葛亮下令让士兵将此人带进来。不一会儿,那名神秘的访客便出现在了诸葛亮面前。他身穿一袭素衣,面容沉静,眼神深邃,透露出一种沉稳和睿智。
访客见到诸葛亮后,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信,双手递给诸葛亮,说道:“孔明先生,这是我家大人让我转交给您的信,他希望您在看完信之后,能够认真考虑一下其中的内容。”
诸葛亮双手接过信,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取出里面的信纸展开。他定睛一看,发现这封信竟然是元直兄所写。
信中的文字如行云流水般展现在眼前,徐庶在信中写道:“如今我们虽各为其主,但我家主公对你的才智钦佩有加。近日,我主吕布成功擒获关羽和太史慈,此二人皆为当世名将,实力不容小觑。我主吕布深知你的智谋过人,故设下此局,欲引你等前来救援,以便一举将你们歼灭。”
诸葛亮读到此处,心中不禁一紧,他继续往下看,只见徐庶接着写道:“而且,我家主公早已在周围布下天罗地网,只待你等自投罗网。然而,我主吕布并非残忍嗜杀之人,他之所以如此布局,实乃出于对先生的赏识。他渴望能将先生招募至其帐下,共创大业。”
诸葛亮眉头微皱,思考着徐庶信中的话。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较量,更是一场人心的博弈。徐庶在信中强调,无论他是否决定救援,刘曹孙三方联盟都必将破裂。而吕布显然已经谋划好了一切,无论结果如何,他都有应对之策。
最后,徐庶在信中诚恳地劝说道:“孔明兄,还望你能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究竟谁才是真正值得你辅佐的明主。我主吕布诚心相邀,愿与你一同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诸葛亮缓缓放下信纸,心中如波涛翻涌。他凝视着远方,思考着徐庶信中的每一句话,权衡着各方的利弊得失。
此时,战船外的江水波涛汹涌,似在呼应诸葛亮内心的波澜。他抬起头,对那送信人说道:“请转告元直兄及吕将军,亮深受刘皇叔知遇之恩,断无背主之理。”送信人微微点头,便退了下去。
诸葛亮深知吕布此计凶险,但关羽和太史慈皆是的重要将领,怎能见死不救。他迅速调整战略,不再按原计划前往约定地点,而是让战船驶向一处隐秘港湾。他命士兵们砍伐树木,制作大量稻草人,又让弓箭手们将稻草人布置在战船四周。
待夜幕降临,他打算派出几艘满载稻草人的战船佯装救援,吸引吕布的注意力,而自己则亲率精锐部队,从水路绕到吕布大后方。他料定吕布以为自己中计,定会放松后方警惕,如此一来,便可出其不意,到时候又可以在刘备、张飞的配合下救回关羽和太史慈,同时打乱吕布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