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铁钳攻势被打退,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河口镇外的战场清理完毕,缴获的物资堆满了仓库,伤员也得到了安置。
但林好站在那被炮火反复蹂躏、又被鲜血浸透冻硬的阵地前沿,眉头就没松开过。
冰墙?
听着唬人,也确实在关键时刻挡住了鬼子的第一波冲击。
可那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个大冰溜子。
几发九二炮弹砸过来,照样得碎成冰碴子。
土木工事?
挖得再深,夯得再实,碰上重炮轰击,跟纸糊的也没太大区别。
不行,必须得搞点更硬核的!
林好脑子里那个模糊的现代知识库又开始运转了。
钢筋混凝土…钢筋暂时别想,但混凝土…水泥!
对,就是水泥!
只要有了水泥,碉堡、炮楼、甚至是更复杂的地下工事,那才叫真正的固若金汤!
他立刻找到了正在埋头捣鼓一台缴获东岛军电台的陈博文。
这位生物学教授现在是根据地的首席技术官,啥都得管。
“老陈,跟你说个事儿。”林好开门见山。
陈博文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那副镜片厚得能当酒瓶底的眼镜,镜片后面是一双因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的眼睛。
“大帅,什么事?”他声音略带沙哑。
“咱们得搞水泥!”林好斩钉截铁。
“水泥?”陈博文愣了一下,随即眉头紧锁,表情严肃起来,“大帅,水泥这东西,原理上我知道,主要是硅酸盐熟料。需要石灰石、粘土、铁粉,在高温下煅烧…”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为难:“但是,这玩意儿对设备要求很高。回转窑、球磨机…咱们现在这条件,别说造,连见都没见过。而且原料配比、烧制温度控制都非常精细,土法搞…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难也得搞!”林好斩钉截铁,指了指外面,“冰墙不顶用,土墙不抗揍!没水泥,下次鬼子再来,咱们拿啥顶?拿人命填吗?”
陈博文沉默了。
他知道林好说的是事实。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好!我带人试试!不过…原料,特别是石灰石,这附近…”
“找!发动所有人去找!”林好拍板,“煤岗那边不是有煤矿吗?顺便让他们留意一下,看看附近山上有没有类似的石头。”
任务很快下达。
陈博文带着技工班,翻箱倒柜找出几本残破的化学和工程类书籍,又结合林好“友情提供”的一些“模糊记忆”,开始了艰难的土法水泥攻关。
没有粉碎机,就用大锤砸,用石磨磨。
石灰石、粘土、铁矿渣…按着估摸的比例混合。
没有回转窑,就地取材,用耐火砖和泥巴砌土窑。
点火,烧!
“呼哧…呼哧…”技工们拉着破风箱,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煤烟和粉尘呛得人直咳嗽。
“娘的,这石头疙瘩,咋就这么难伺候!”一个年轻技工抹了把脸上的黑灰,呸了一口。
“少废话!加煤!火候不够!”陈博文紧盯着窑口跳动的火焰,眼睛熬得通红。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
烧出来的东西,要么是黑乎乎的焦块,要么是松散的粉末,根本不凝固。
技工班的气氛有些低落。
就在这时,一个负责在煤岗矿区周边勘探的老矿工,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手里还捧着几块灰白色的石头。
“大帅!陈先生!找到了!找到了!”老矿工激动得脸红脖子粗,“俺在矿区西边那道山梁子后面,发现了一大片这种石头!跟书上画的石灰石一模一样!”
这消息简直是天降甘霖!
陈博文拿起石头仔细看了看,又用随身带的小锤敲了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激动:“没错!是石灰石!品质还相当不错!”
原料问题解决了!
陈博文如同被打了一针强心剂,干劲更足了。
他带着人跑到发现矿脉的山坡,仔细勘察了地形。
“利用这个坡度!”他指着山坡,“咱们建竖窑!把原料从上面加进去,烧好的熟料从下面出来,能省不少力气!”
新的窑炉很快在山坡上建了起来。
这次,陈博文更加小心,严格控制着原料配比和烧制过程。
“这窑炉,得烧得像炼丹炉一样,才能炼出好水泥!”他对着技工们打气。
又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
当新一批烧制出来的灰黑色熟料,经过冷却、粉碎,再掺入少量从附近找到的石膏矿石(也是意外之喜)进行研磨后…
奇迹发生了!
取出一小撮粉末,加水搅拌,糊在两块砖头上。
半个时辰后,两块砖头牢牢地粘在了一起!
虽然颜色发灰,颗粒粗糙,强度也肯定比不上后世的水泥,但它确实凝固了!
“成了!成了!咱们黑风寨也能造水泥了!”
整个技工班都沸腾了,欢呼声响彻山谷。
陈博文看着那凝固的灰块,紧绷了几天的脸终于露出了笑容,虽然疲惫,但充满了成就感。
水泥试产成功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根据地。
林好当即决定,要为这个来之不易的水泥厂举行一个奠基仪式,好好鼓舞一下大家的士气。
李墨涵闻讯,立刻主动请缨:“大帅!此乃我黑风寨开天辟地之大事!奠基仪式的讲话稿,务必让属下来操刀!”
看着李墨涵那激动得微微发抖的样子,林好还能说啥?
“行,老李,你来写。”
奠基仪式当天,水泥厂选址的山坡下人头攒动。
战士、工人、干部、甚至附近的百姓都来了。
李墨涵穿着他那身浆洗得发白的旧长衫,站在临时搭起的高台上,手捧讲稿,清了清嗓子。
“诸位!将士们!乡亲们!”他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今天,我们聚集于此,共同见证一个伟大的时刻!黑风水泥厂,即将在此奠基!”
“想那秦皇筑长城,隋炀帝开运河,靠的是什么?是万千民力,更是那凝固江山的意志!而今,我黑风寨,在林帅的英明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亦将铸造属于我们自己的钢铁脊梁!”
他越说越激动,引经据典,什么“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全都用上了。
“这水泥,看似寻常,实则不然!它将凝固的,不仅仅是砂石,更是我们抗击东岛倭寇的决心!它将构筑的,不仅仅是碉堡,更是我们黑风根据地的万里长城!”
“此乃‘林帅思想’光辉照耀下的又一伟大胜利!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点石成金之术!……”
李墨涵唾沫横飞,慷慨激昂,听得台下的军民是热血沸腾,掌声如同潮水般响起。
不少人看着林好的眼神,更加充满了敬畏和狂热。
终于轮到林好上场了。
他没有用李墨涵准备好的崭新奠基石和红绸包裹的铁锹。
而是让人抬来一块开采下来的、形状粗粝的巨大石灰石,上面用红漆歪歪扭扭地写着“黑风水泥”四个大字。
他拿起一把沾满了泥土和灰尘的普通铁锹,走到预留的基坑前。
没有多余的话。
他深吸一口气,猛地将铁锹插入脚下的土地,奋力铲起第一锹混合着碎石的泥土,扔向一旁。
然后,他举起铁锹,用尽全身力气,高声宣布:
“黑风水泥厂,开工!”
动作朴实,甚至有些笨拙。
但那声音,那动作,却带着一股生猛的、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力量感。
台下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奠基仪式结束,水泥厂立刻投入了紧张的生产。
工人们干劲十足,一车车的石灰石被运进厂区,土法竖窑的烟囱冒出了滚滚浓烟。
虽然产量不高,质量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但这灰扑扑的水泥,代表着黑风寨的工业体系,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看着那热火朝天的场面,林好心里踏实了不少。
他又想起刚才李墨涵那番“宏伟”的讲话,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老李这嘴,真是能把稻草说成金条……”
不过,管他呢。
水泥有了,碉堡就能修起来了。
这冰天雪地的鬼地方,总算能多一点点安全感了。